内容简介
“南通范氏”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一道奇异的也是仅有的家族文化景观。它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传承以家族为系脉的积层性发展规律,同时也显示出由家族外延联姻的其他文化家族所构成的更为广大深厚的文明传承体系。这个自范应龙始、绵亘了13代的诗文世家,历经明、清、民国以迄于今,其间名家辈出,薪传火继,世次相序,雅颂未绝。在十三代爝火不息、薪传赓续的诗文传承中,大抵形成了三座高峰:一为明末英烈史可法所倾慕的“东林眉目”范凤翼;二为近世诗坛巨擘范伯子;第三座高峰即被季羡林先生誉之为“国画家、国学家、思想家”的范曾。从某种意义上说,南通范氏13代所合力完成的正是一部文化传承的史诗。随着岁月的积淀,它已然凝为一座巍峨的丰碑,耸立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长廊。
目录
第一章 忧乐天下
第一节 南通范氏源流考
第二节 千古名臣范仲淹
第二章 发轫苍梧
第一节 开创时期——南通范氏第一代诗人范应龙
第二节 第一个高峰期——第二代诗人范凤翼
第三节 第二代诗人范凤彩
第四节 第三代诗人范国禄
第五节 第三代诗人范国祜
第三章 接轸风骚
第一节 第四代诗人范遇
第二节 第五代诗人范梦熊
第三节 第六代诗人范兆虞
第四节 第七代诗人范崇简
第五节 第八代诗人范持信
第六节 第九代诗人范如松
第四章 奇峰峻耸
第一节 第二个高峰期——第十代诗人范伯子
第二节 第十代诗人范钟
第三节 第十代诗人范铠
第四节 第十一代诗人范罕
第五节 第十一代诗人范况
第六节 第十一代诗人范毓
第七节 第十二代诗人范子愚
第五章 一枝独秀
第一节 玉树芝兰
第二节 风云养锐
第三节 芳馨远播
第四节 大道无私
第五节 辉联彩互
第六节 大吕歌风
结语
试读
《大雅千秋一脉延:南通范氏家族文化评传》:
有鉴于此,作为一名热心于跨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范曾决意为中法文化交流略尽绵薄之力。2004年秋,范曾慷然向法国国家图书馆捐赠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卷本《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以期为中法文化交流略尽徼力。馆长让一诺埃尔·让讷内先生接过书后,不胜感慨,他认为,13代诗文世家,瓜瓞连绵,历经400余年,确为世界所仅见。其时,法国国家图书馆正举办《中国,线条之王国》大展,大厅播放了范曾泼墨挥毫的影像,观者无不惊叹。
其后,经季羡林、刘梦溪两位国学大师的隆重推荐,范曾又先后向世界60多个国家与地区捐献21卷本《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影响綦巨。
2005年9月27日,法国巴黎赛努齐亚洲艺术博物馆举行法文版《智者与童子》首发式,范曾本人也专程赴法出席了首发仪式并向有关人士签名赠书。是书由法国阿尔贝·米希尔出版社出版,收录了范曾近作100幅。夏汉生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古代人物,于天才腕底、挟风腾云而来,是范公与天地精神相往还之胜果,范公对老子尤所景仰,亦《大雅千秋一脉延:南通范氏家族文化评传》灵魂之所在。岁月递嬗,人事代谢,于此苍润世界中,读者当感受范公心头之一片新绿。”《智者与童子》的出版,加之夏汉生精妙传神的译介,堪称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在法国高层引起了极大反响。
为表彰范曾为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以及在社会公益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法国“国民之星协会”于2008年6月20日在法国参议院拿破仑厅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授予旅法著名艺术家范曾“国民之星”金质勋章。法国“国民之星协会”是由法兰西学院批准的一个授奖机构,成立于1930年,其前身是“国民奖章”评选协会。该协会定期评选出在公民责任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个人或组织,并分别授予其金、镀金、银、铜奖章。该协会在授勋评语中,盛赞范曾先生为古典艺术的大师、传统文化的守望人和新世纪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时代实践者,并列举了范曾先生为人类的公益事业所做的诸多贡献和向他人提供的各种帮助,是中国艺术界目前最著名的人物。
2009年4月14日,鉴于范曾对教科文组织工作的一贯支持以及他为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的卓越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在位于巴黎的总部举行仪式,聘任中国书画大师范曾为该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的主要使命是代表该组织处理一些国际文化事务,在世界各地保护和推广文化多样性。
仪式举行完毕后,范曾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祖国和人民的光荣。范曾还说道:“推广文化多样性,就是通过展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达到互相了解、相互尊重与相互欣赏,进而在世界上实现和平、宽容与和谐。”在当前复杂的世界局势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民族的平等、团结以及相互欣赏,并通过每年举办的‘国际多元文化节’,为全世界人民营造一个欢乐的节日,让人们分享未来的希望。”范曾最后表示,自己一定要不辱使命,利用这一职务,为保护和推广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
……
前言/序言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家”与“国”总是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社会有机体相伴而存。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更迭不已的朝代衍生的名门望族难计其数。这些显赫家族中的一部分在繁衍存续中以文化为纽带,形成独特的群体,成为文化世家。这些文化世家及其杰出人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过巨大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进程。如:齐鲁大地上以孔子肇始的孔氏世家,享誉儒林两千余年,堪称“中国第一文化世家”;义宁的陈氏家族以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而负盛名;杭州钱塘的钱氏家族,因千余年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而被誉为江南望族;安徽桐城方氏家族,自明末至今一直享誉文坛,有“中国近世三百年第一文化世家”之称。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进入新的文化复兴时期,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科技、教育和文化,也更加珍视人才。事实表明,代表传统文化最高水平的社会群体,正是那些跃居学术最高领域的专家、学者等文化精英。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以来,那些文化、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学术创新等方面贡献巨大。研究发现,这些专家、学者和精英人物,大都出身于文化世家,有着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和丰厚的学养。文化世家所呈现的人才辈出的现象,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道亮丽的景观。
在我国文化典籍中,“世家”一词早有所见,其注解也多有不同。《孟子·滕文公下》中出现“仲子,齐之世家也”①之说;《史记》以“世家”记述王侯诸国大事,有《世家》30篇;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沿用司马迁《史记》的体例,书中也开举《列国世家》10篇。我国古代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所以称世家。后来,人们将世代显贵、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的家族或大家泛称为世家。《现代汉语词典》对“世家”有如下3种解释: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着诸侯的世代编排;指以某种专长世代相承的家族。①
根据研究和多方因素,我认为,“世家”当指有特殊职业或专长、社会地位显赫,或代表某一领域、阶层特色并世代传承的家族。考虑到文化的特殊性,文化世家则是文化在家庭、家族中长期积淀,并经过多代人不断赓续、传承而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是以家风、家训、家教等文化单元为标志,以家族杰出人物群体为代表的世代相传的家族体系。
现代文化世家则是源自19世纪末,成长于20世纪初,繁盛于20世纪中期并延续至今的,以家族文化传承为基本特色的不同家族体系。中国现代文化世家总是以家族的一个或多个、能够影响或引领某一时代或某一领域发展的杰出人物为代表,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浓郁的家族特色、对社会产生广泛而重要影响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