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年画发展历史的一本专著。年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样式,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者对美术史学和民间年画有着精深研究,著作颇丰,作者以毕生的考察、研究积累,用20余万字、350余幅图片的篇幅,系统梳理了年画的历史源流,各主要产地、规模、品类,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项目特别对建国后新年画运动的发展和成就也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极具文献性、艺术性及权威性,对我国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年画艺术形式的萌发和形成
一、年画的萌始
二、早期的门神——神茶、郁垒和神虎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年节艺术的发展
四、宋代的节令画
第二章 明清年画艺术的繁荣
一、明代年画艺术的新发展
二、木版年画中心产地的涌现
三、中国年画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沟通
四、年画的创作与发行
第三章 明清木版年画的艺术成就
一、年画题材的丰富和扩大
二、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 近代年画
一、反帝反封建的木版年画
二、天津的石印年画
三、月份牌年画及其画家
第五章 新年画运动的发展和成就
一、鲁迅对民间年画的收集与论述
二、新年画的形成和发展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新年画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年画的巨大成就
余论
增订本后记
整理后记
前言/序言
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 产。它具有举世公认的鲜明 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形式和 精湛的技巧。古代绘画遗产 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灿烂辉煌 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 现代美术创作的发展有着极 为珍贵的借鉴价值。 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的年画,是民族绘画中的一 朵奇葩,同样有着悠久的历 史。它产生的年代不比卷轴 画晚,而且在古代曾经经历 过非常辉煌的兴盛阶段。年 画艺术根植于民间,装饰于 节日,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根据群众的审美爱好和需 要,形成独具特色的画种, 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 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节日 环境的作用。它所反映的题 材极为广泛,举凡人物、山 水、花鸟,历史故事、神话 传说、小说戏曲以及当时的 现实生活、时事新闻等,几 乎无所不包。特别是在描绘 劳动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 道德观念和宜扬传统美德方 面表现得非常突出。明清时 期,在文人画畸形发展、人 物画日益衰落的形势下,民 间年画却放出耀眼的光辉。 年画的作者大多为民间艺人 ,有些就是农民出身,在思 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上同群众 较为一致。艺术上善于运用 活泼生动、刚健清新的形式 手法,以强烈明快的色调和 热闹风趣的情节塑造动人的 形象。年画艺术同人民群众 的风俗习惯紧密相连,要求 反映新春的欢愉,寓教于乐 。因此,它比起其他画种更 注重观赏性、娱乐性和装饰 性。 在中国近百年的新文化 史中,年画艺术有着光荣的 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一向 强调艺术作品要采用人民喜 闻乐见的形式,要有鲜明的 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魄。早在 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的美 术工作者就曾利用和改造传 统年画,以宜传党的方针政 策,他们创作了不少优秀的 新年画,新年画和木刻版画 、漫画代表了当时革命美术 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 年画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历史阶段,题材内容和艺术 形式又有许多新的发展。随 着群众物质生活的改善,年 画的印数逐年增加,一度成 为发行量最大的美术出版物 。 年画与我国其他绘画艺 术互有影响而又各具特色。 但在历史上年画主要服务于 社会大众(尤其是市民和农 民),因而更直接地反映了 群众的思想愿望,有着浓郁 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正 如鲁迅先生所说,它“虽未 必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 但和高等有闲者的艺术对立 ,是无疑的”。当然,传统 年画中也有不少作品受封建 统治阶级思想和小生产者自 身局限性的影响,带有迷信 、落后因素。对历史发展中 呈现出来的这些复杂的状况 ,我们必须进行历史的、具 体细致的分析研究,区分精 华与糟粕。 在封建社会中,年画被 文人士大夫视为“不登大雅 之堂”的俗物。因此它的发 展缺乏起码的文献记载,也 无人对其进行收集研究,只 在一些风土见闻和笔记一类 的著作中偶有涉及。文献和 早期作品的匮乏,给今天的 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四运动以后,有些人开始 从民俗学角度进行收集,或 从艺术形式上进行研究,虽 然也做了某些工作,但大多 缺少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唯 独鲁迅先生从提倡革命的、 大众的美术需要出发,对民 族民间美术极为重视,进行 搜集和介绍,并教育青年美 术工作者不要忽视对“新年 的花纸”的学习和借鉴。其 后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 在党的文艺方针的引导下, 美术干部真正深入到民间进 行调查搜集工作,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成为用科学的观 点和方法研究传统年画艺术 的新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曾 出版过一些美术史著作,但 有关年画的部分论述甚少, 至于年画史著作则仅有阿英 同志的《中国年画发展史略 》一本。因此,在本来就薄 弱的美术史论学科中,年画 史的研究工作就更显得贫乏 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还 是一个有待采掘的矿藏。 开拓年画史的研究,不 是古董杂陈、资料堆砌,翻 陈年老账,而是用科学的立 场、观点、方法,认识年画 产生的时代和社会环境,联 系当时政治状况、群众的思 想感情和风俗习惯及不同艺 术门类间的互相影响,论述 重要的作品及各时期的创作 活动,从中总结经验,引出 固有的规律。研究者在探索 和学习中,既要利用文献和 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重视 资料的进一步采集和深入群 众的社会调查,尤其不可忽 视对文艺理论的学习和对现 状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 对年画史的发展有较为正确 的认识。 研究年画艺术的发展历 史,研究民间画师的经验, 探索民间美术的特殊规律, 识别旧年画中的精华和糟粕 ,论述其优良传统,批判民 间艺术的错误观点,为新时 代美术创作的发展和年画的 推陈出新提供借鉴,丰富和 扩大中国美术史的研究领域 ,是中国年画史研究的重要 任务。 年画艺术在“文革”中被 诬为“四旧”,受到严重的打 击。大量珍贵的画样和版片 被销毁,年画作者被批判, 在“移风易俗”的口号下,年 画曾长期消失于年节之中。 粉碎“四人帮”后,年画也一 度出现相当繁盛的局面,但 很快在“西风东渐”的社会转 型形势下,因缺少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