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推进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升地震行政执法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自 2021年起,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指导甘肃省地震局结合地震行政执法实际和各层级地震行政执法人员需求,牵头编写了《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参考教材》。
本书内容共分为七个板块,内容涵盖:法治理论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性文件、地震行政执法实务、地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地震业务基础知识。七个板块共 715道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每道题均配有详尽清晰的出题依据,确保题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便执法人员理解题目背后的学习目标和考查的知识点。
目录
一、法治理论知识
单选题
多选题
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相关法律法规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四、国家政策性文件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五、地震行政执法实务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六、地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单选题
多选题
七、地震业务基础知识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试读
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
单选题
1. 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 )有关防震减灾标准。
A. 国际 B. 国家 C. 行业
答案:B
依据:一、防震减灾法律规定(一)防震减灾法总则:遵守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条规定,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
2. 防震减灾规划明确未来几年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举措,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防震减灾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某市的防震减灾规划因震情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 )报送审批。
A. 原审批程序 B. 简易程序 C. 备案程序
答案:A
依据:一、防震减灾法律规定(二)防震减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报批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六条规定,防震减灾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震情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3. A国的某组织计划在我国某地区进行地震监测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该组织必须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并与我国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方可从事地震监测活动,以下正确的批准部门是( )。
A. 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B. 国务院国防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C. 国务院外交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答案:A
依据:一、防震减灾法律规定(三)地震监测预报:外国组织或个人在中国管辖范围内从事地震监测活动的行政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必须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4. 外国的组织A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公益组织,外国的个人B是世界知名高校的教授,A与B合作在我国管辖的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并采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必须经批准,B无须经批准
B. B无须经批准,A必须经批准
C. A和B都必须经批准
答案:C
依据:一、防震减灾法律规定(三)地震监测预报:外国组织或个人在中国管辖范围内从事地震监测活动的行政许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必须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的形式进行。
5. 以下可以作为学术成果进行交流的是( )。
A. 地震预测意见
B. 长期地震活动趋势研究成果
C. 地震预报意见
答案:B
依据:一、防震减灾法律规定(三)地震监测预报:禁止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除发表本人或者本单位对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及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
6.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 )造成危害。
A.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
B. 地震监测设施
C. 地震观测环境
答案:A
依据:一、防震减灾法律规定(三)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确实无法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的要求,增建抗干扰设施;不能增建抗干扰设施的,应当新建地震监测设施。
7. 观测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报告,也可以直接向( )报告。
A. 国务院
B. 国务院地震工
前言/序言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统一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加强对本系统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完善相关规范标准。近年来,随着防震减灾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逐步推进,对地震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顺应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推进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升地震行政执法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自2021年起,中国地震局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指导甘肃省地震局结合地震行政执法实际和各层级地震行政执法人员需求,牵头编写了《应急管理(地震)行政执法资格培训参考教材》。
本书内容共分为七个板块,内容涵盖:法治理论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性文件、地震行政执法实务、地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地震业务基础知识。七个板块共715道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种。每道题均配有详尽清晰的出题依据,确保题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方便执法人员理解题目背后的学习目标和考查的知识点。
本书作为地震行政执法系列图书之一,适用于全国各级地震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考试培训,也可与《地震行政执法指南》《地震行政执法手册》配套使用,作为开展地震行政执法实践的指导用书。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地震行政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国省级地震部门一线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推动地震行政执法深度融入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本书编写工作中,得到有关领导、专家、各级地震部门和一线行政执法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在前期培训中收到了培训人员和授课老师的意见建议,在此一并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