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交织并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完善。本书结合改革、法治与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在经济法学的本体论、发生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等“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炼经济法学的体制理论、发展理论、分配理论、风险理论和法治理论等“新型理论”,并据此建构经济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拓展经济法理论的新视域,以期有助于揭示经济法治建设的相关问题,推动经济法治现代化和经济法学理论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三大关系”与体制理论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律调整
第二节 “改革决定”与经济法共识
第三节 宪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经济性”解析
第三章 发展理念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上的协调思想
第二节 经济法与宪法的协调发展
第三节 “双重调整”的经济法思考
第四章 分配主线与分配理论
第一节 贯穿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分配主线
第二节 缓释“双重压力”的经济法路径
第三节 分配结构的经济法调整
第四节 差异性分配及其经济法规制
第五章 风险理论与危机应对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与风险理论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经济法解析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理论拓掘
第四节 危机应对与经济法的有效发展
第六章 经济立法与法治理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
第二节 经济立法的“试点模式”
第三节 “结构性减税”与经济法治
第四节 提升治国能力的经济法路径
第七章 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经济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
第二节 经济改革的重要影响
第三节 体系建构的努力与方向
第四节 面向现代化的体系建构
第八章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前言/序言
张东刚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 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 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 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 体系”。2024年全国教育大 会对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 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 新、方法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年)》将“构 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 识体系”作为增强高等教育 综合实力的战略引领力量, 要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 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 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 方法创新,构建以各学科标 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为主 干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的高度,对推动我 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作 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 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科 学路径。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 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 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 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 问,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应有之义;是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 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续写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必 由之路;是为解决人类面临 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 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 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 应尽之责。 一、文库的缘起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 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 人民大学始终秉持着强烈的 使命感和历史主动精神,深 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 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 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 精神,深刻把握中国自主知 识体系的科学内涵与民族性 、原创性、学理性,持续强 化思想引领、文化滋养、现 实支撑和传播推广,努力当 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的引领者、排头兵、先锋 队。 我们充分发挥在人文社 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特 色优势,围绕建构中国自主 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性谋划 、首创性改革、引领性探索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 作为“一号工程”,整体实施 “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 系创新工程”;启动“文明史 研究工程”,率先建设文明 学一级学科,发起成立哲学 、法学、经济学、新闻传播 学等11个自主知识体系学科 联盟,编写“中国系列”教材 、学科手册、学科史丛书;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 “学术世界”;联合60家成员 单位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 知识体系大学联盟”,确立 成果发布机制,定期组织成 果发布会,发布了一大批重 大成果和精品力作,展现了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 体系的前沿探索,彰显着广 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信 念追求和主动作为。 为进一步引领学界对建 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展开 更深入的原创性研究,中国 人民大学策划出版“中国自 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矢 志打造一套能够全方位展现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成就 的扛鼎之作,为我国哲学社 会科学发展贡献标志性成果 ,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 学在世界学术之林傲然屹立 。我们广泛动员校内各学科 研究力量,同时积极与校外 科研机构、高校及行业专家 紧密协作,开展大规模的选 题征集与研究激励活动,力 求全面涵盖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 关键领域,深度挖掘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实践中 的宝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 。为了保证文库的质量,我 们邀请来自全国哲学社会科 学“五路大军”的知名专家学 者组成编委会,负责选题征 集、推荐和评审等工作。我 们组织了专项工作团队,精 心策划、深入研讨,从宏观 架构到微观细节,全方位规 划文库的建设蓝图。 二、文库的定位与特色 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特色在“中国”、核心在“自 主”、基础在“知识”、关键 在“体系”。“中国”意味着以 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 ,把中国文化、中国实践、 中国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自主”意味着以我为主 、独立自主,坚持认知上的 独立性、自觉性,观点上的 主体性、创新性,以独立的 研究路径和自主的学术精神 适应时代要求。“知识”意味 着创造“新知”,形成概念性 、原创性的理论成果、思想 成果、方法成果。“体系”意 味着明确总问题、知识核心 范畴、基础方法范式和基本 逻辑框架,架构涵盖各学科 各领域、包含全要素的理论 体系。 文库旨在汇聚一流学者 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深入 、系统地研究相关理论与实 践问题,为建构和发展中国 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坚实的 理论支撑,为政策制定者提 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广大 读者提供权威的知识读本, 推动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 社会各界的广泛传播与应用 。我们秉持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