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第3版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第4版)》显著强化了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精心嵌入了各种案例。这一创新不仅深化了统计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还巧妙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相结合,旨在培养既掌握扎实统计学技能又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复合型人才。
《应用统计学(第4版)》不仅系统阐述了Excel、SPSS和JMP等主流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应用技巧,还构建了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到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的完整知识体系。书中案例紧贴时代发展脉搏,涉及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掌握统计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导向与社会责任。
此外,本书提供了详尽的习题答案,旨在全方位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资源的整合,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更灵活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本书凭借其独特的案例研究分析、全面的知识体系构建及丰富的教学资源配备,成为高等院校工科类、经济管理类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包括MBA和工程硕士)的理想教材,同时也为统计、信息管理、市场调研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学习资料。
目录
第1章 统计和统计数据收集 1
1.1 统计学概述 1
1.2 统计基本术语 4
1.3 数据的收集 5
1.4 问卷设计 11
1.5 变量 13
习题一 15
第2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 18
2.1 分类数据的图表 18
2.2 数值数据的整理 23
2.3 数值数据的图表 24
2.4 交叉表 35
2.5 图表汇总和制作原则 36
2.6 其他软件实现 37
习题二 39
第3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度量 42
3.1 度量中心趋势的指标 42
3.2 度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51
3.3 度量偏斜程度的指标 54
3.4 度量两种数值变量关系的指标 55
3.5 利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求各种统计指标 57
3.6 其他软件实现 59
习题三 60
第4章 概率论基础 63
4.1 引言 63
4.2 随机现象、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65
4.3 概率 67
4.4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74
4.5 离散型随机变量 76
4.6 连续型随机变量 80
4.7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87
4.8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及其计算机模拟验证 91
4.9 新产品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94
4.10 其他软件实现 97
习题四 100
第5章 抽样与抽样分布 102
5.1 简单随机抽样和统计量 102
5.2 其他抽样方法 113
5.3 参数估计 115
5.4 其他软件实现 118
习题五 121
第6章 置信区间估计 122
6.1 基本概念准备 122
6.2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 123
6.3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127
6.4 样本容量确定 128
6.5 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131
6.6 单侧置信限的估计 133
6.7 区间估计小结 135
6.8 其他软件实现 137
习题六 139
第7章 单个总体的假设检验 142
7.1 引言 142
7.2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44
7.3 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147
7.4 单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2检验) 148
7.5 单个总体比例的检验 150
7.6 单个总体的假设检验小结 151
7.7 其他软件实现 152
习题七 153
第8章 两个总体的假设检验 156
8.1 引言 156
8.2 两个独立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157
8.3 成对样本试验的均值检验 160
8.4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F检验) 161
8.5 两个总体比例的检验 162
8.6 假设检验小结 164
8.7 其他软件实现 165
习题八 166
第9章 方差分析 168
9.1 引言 168
9.2 方差分析概述 170
9.3 单因子方差分析 171
9.4 双因子方差分析 175
9.5 其他软件实现 182
习题九 184
第10章 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187
10.1 总体分布的χ2检验 187
10.2 比例差异的χ2检验(独立样本) 190
10.3 两个相关样本比例差异检验 199
10.4 两个独立总体的非参数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 201
10.5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非参数分析:Kruskal-Wallis秩检验 204
10.6 小结 206
10.7 其他软件实现 207
习题十 213
第11章 一元回归 218
11.1 引言 218
11.2 一元线性回归 222
11.3 残差分析 233
11.4 曲线回归 236
11.5 其他软件实现 241
习题十一 242
第12章 多元线性回归 245
12.1 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 245
12.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246
12.3 多元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249
12.4 预测与控制 253
12.5 多元回归模型的偏F检验* 255
12.6 在回归模型中运用虚拟变量和交互作用项* 259
12.7 二次回归模型* 262
12.8 其他软件实现 266
习题十二 267
第13章 时间序列预测和指数* 272
13.1 时间序列模型的组成因素 272
13.2 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的平滑 274
13.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趋势拟合和预测 279
13.4 自回归模型用于拟合和预测趋势 286
13.5 时间序列预测季节数 293
13.6 指数 296
13.7 其他软件实现 301
习题十三 302
第14章 统计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06
14.1 全面质量管理 306
14.2 六西格玛管理 307
14.3 控制图理论 307
14.4 比例的控制图:p-图 309
14.5 极差和均值控制图 314
14.6 过程能力 318
14.7 其他软件实现 321
习题十四 323
参考文献 327
附录A 泊松分布表 328
附录B 标准正态分布表 330
附录C 2分布表 332
附录D t分布表 335
附录E F分布表 337
附录F Wilcoxon秩和检验的上下临界值表 347
附录G 杜宾-瓦森检验临界值表 348
前言/序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智能化浪潮交织的新时代背景下,管理决策者面临的外部环境不仅复杂多变,而且伴随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用统计学,是一门分析不确定性问题、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科学,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了精准施策、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
《应用统计学(第4版)》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在保障知识的系统性和正确性的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本书规避了烦琐的数学推导,旨在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掌握这一强大的科学工具。
鉴于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求解统计问题的有力辅助工具,《应用统计学(第4版)》充分利用Excel、SPSS和JMP等计算机软件作为主要的运算和分析工具。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操作,显著提升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这一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也积极响应了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号召。
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在保持内容全面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了时效性和思想引领作用。第4版不仅更新了相关数据和案例,还融入了学习目标、价值目标和案例研究。这些鲜活生动案例的融入,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工科类、经济管理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既适用于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需求,也是统计、信息管理、市场调研等领域的从业人员的宝贵参考书。其中,章节前未加注*号的部分,适用于本科生和MBA学生的教学及本科层次的读者;章节前加注*号的部分,适用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读者。
本书教学资源丰富,配有完整的教学课件和习题答案,并且提供全部案例源数据和大部分操作视频,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课后练习与巩固提高。选用本书作教材的教师扫描右侧二维码,经审核通过后可获取教学课件、案例源数据、习题答案、教学大纲、教案等。操作视频可扫描书中对应位置的二维码获取。
本书新增的Excel、SPSS和JMP软件操作视频、案例研究及部分案例的更新工作由同济大学博士生张宇婷、叶宾华,硕士生胡智维、经科、王乐完成。全书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建同教授总纂并定稿。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或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建同
2025年4月于上海
教学资源使用说明
1. 获取资源使用权限
刮开封底刮刮卡,会出现一个mini版的二维码。通过手机微信扫描这个mini版的二维码,即可成功获取读取权限。
(注:该防盗码仅能与一个微信号绑定,一旦绑定成功,其他微信将无法再次绑定。)
2. 使用教学资源
获取权限后,即可通过扫描前言中的二维码,下载教学课件、案例源数据、习题答案、教学大纲、教案等;同时,可扫描正文中的二维码,观看操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