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与实践丛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系统介绍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基本概念,水循环与水资源,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取水工程,节水技术和水资源保护。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与实践丛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主要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其他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水资源规划、利用、管理、保护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水资源的涵义
1.2 水资源的特点
1.2.1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
1.2.2 水资源的社会属性
1.3 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水循环与水资源
2.1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1.1 水循环
2.1.2 水量平衡
2.2 水资源的形成
2.2.1 地表水资源的形成
2.2.2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
2.3 水资源概况
2.3.1 世界水资源概况
2.3.2 中国水资源概况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2 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第3章 水资源评价
3.1 概述
3.1.1 水资源评价发展历程
3.1.2 水资源评价内容
3.1.3 水资源评价遵循的原则及目的
3.2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与评价
3.2.1 降水与蒸发
3.2.2 地表水资源量的计算
3.2.3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3.3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3.3.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3.3.2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3.3.3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3.4 水资源水质评价
3.4.1 水质指标体系及水质评价分类
3.4.2 水质评价方法
3.4.3 地表水水质评价
3.4.4 地下水水质评价
3.5 水资源综合评价
3.5.1 水资源综合评价主要任务及程序
3.5.2 水资源综合评价原则
3.5.3 水资源综合评价方法
3.6 行业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
3.6.1 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质标准与评价
3.6.2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
3.6.3 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与评价
第4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1 概述
4.1.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4.1.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2.1 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
4.2.2 供水设施与供水量的调查统计
4.2.3 用水量与耗水量的统计分析
4.2.4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
4.2.5 其他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4.3 水资源需求预测
4.3.1 水资源需求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4.3.2 生活需水量预测
4.3.3 工业需水量预测
4.3.4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4.3.5 农业需水量预测
4.3.6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
4.4 水资源供水预测
4.4.1 水资源供水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4.4.2 地表水供水
4.4.3 地下水供水
4.4.4 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4.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5.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要求
4.5.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
4.5.3 不同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4.5.4 跨流域(区域)调水供需平衡分析
4.5.5 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5.6 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第5章 取水工程
5.1 给水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5.1.1 给水水源特点及选择
5.1.2 给水水源卫生防护
5.2 地表水取水工程
5.2.1 地表水取水工程概述
5.2.2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5.2.3 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5.2.4 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5.2.5 海水取水构筑物
5.3 地下水取水工程
5.3.1 地下水取水工程概述
5.3.2 管井
5.3.3 大口井
5.3.4 复合井
5.3.5 辐射井
5.3.6 渗渠171
第6章 节水技术
6.1 节水内涵及潜力分析
6.1.1 节水的涵义
6.1.2 节水现状与潜力
6.1.3 节水经济性分析
6.1.4 节水型社会建设
6.2 城市节水
6.2.1 城市节水概述
6.2.2 节水指标及计算
6.2.3 城市节水措施
6.3 工业节水
6.3.1 工业用水概述
6.3.2 工业节水指标及计算
6.3.3 工业节水措施
6.4 农业节水
6.4.1 农业节水概述
6.4.2 农业灌溉节水指标及计算
6.4.3 农业节水措施
6.5 再生水回用
6.5.1 再生水回用概述
6.5.2 再生水量预测及计算
6.5.3 再生水利用水量平衡实例
6.6 海水淡化
6.6.1 海水利用概述
6.6.2 海水利用技术
6.6.3 海水利用实例
6.7 雨水利用
6.7.1 雨水利用概述
6.7.2 雨水利用技术
6.7.3 雨水利用实例
第7章 水资源保护
7.1 水资源保护概述
7.1.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
7.1.2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7.2 水体污染与水环境监测
7.2.1 水体污染概述
7.2.2 水环境质量监测
7.2.3 水环境质量评价
7.2.4 水环境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7.3 水功能区划分
7.3.1 概述
7.3.2 水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原则
7.3.3 水功能区划体系
7.3.4 水功能区划方法
7.3.5 水功能区命名和编码方法
7.3.6 水功能区划成果报告
7.4 水资源保护措施
7.4.1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管理体制建设
7.4.2 水资源优化配置
7.4.3 水资源保护的经济措施
7.4.4 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技术措施
7.4.5 污染源控制和水源地保护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五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专业任务中,给排水工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各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1世纪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是“回归工程”,工程教育将更加重视工程思维训练,强调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工科院校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门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总结近年来给排水工程发展的实践经验,我非常高兴化学工业出版社能组织编写全国几十所高校的一线教师编写这套丛书。
本套丛书突出“回归工程”的指导思想,为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立足教学和工程实际,在讲解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介绍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方法。丛书中编入了更多的工程实际案例或例题、习题,内容更简明易懂,实用性更强,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
本套丛书于“十二五”期间出版,对各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而言,会是非常实用的系列教学用书。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