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根据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实验的基本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教材包括基础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以及Origin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等三个部分,以“合成制备-分析表征-性能应用”为主线,内容涉及合成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分支,强调实验原理的阐述、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提升。
本教材可供开设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等课程的院校使用,作为应用化学以及其他化学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实验教材。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型实验1
实验1pH敏感高分子的合成与相分离临界pH值的测定2
实验2乙酰水杨酸的合成、表征与含量的测定6
实验3苯妥英钠的合成10
实验4常规乳液聚合法制备聚醋酸乙烯酯13
实验5含菲咯啉结构基元的大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Zn2+和Cd2+的识别14
实验6基于氟硼二吡咯的大分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2,4,6-三硝基苯酚的识别18
实验7化学修饰电极电催化氧化测定饮料中的抗坏血酸21
实验8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分析25
实验9手性药物酮洛芬的拆分27
实验10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诺氟沙星含量29
实验11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多步骤合成31
实验12N-苄氧基-2-氯-2-苯乙酰胺的合成与表征33
实验13聚苯胺的制备及表征36
实验14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39
实验15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43
实验16三价钴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红外光谱表征46
实验17铁的草酸盐配合物的制备、分析与性质48
实验181,2-二苯基乙二胺外消旋体的拆分50
实验19相转移催化合成外消旋扁桃酸及其拆分54
实验20植物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56
实验21纳米TiO2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研究61
实验22多壁碳纳米管的对氨基苯磺酸钠修饰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63
实验23四苯基卟啉及四苯基卟啉铜的合成与光谱分析65
实验24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中间体的合成与制备68
实验25插烯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2-异丁烯基-3-异丙基-1,5-二苯基-1,5-戊二酮70
实验261-(4-甲苯磺酰基)-2 ′H-螺\[二氢吲哚-2,1 ′-萘\]-2 ′-酮的合成与表征74
实验271,3-二苯基咪唑-4,5-二羧酸二甲酯的合成与表征77
第二部分研究型实验80
实验28改性甘蔗渣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81
实验29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研究83
实验30水铁矿负载甘蔗渣的制备及其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研究85
实验31MIL-101-(Fe)的合成、表征及其对草甘膦的吸附性能研究89
实验32锑掺杂碳酸氧铋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测试92
实验33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合成及其降解性能研究95
实验34基于生物质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98
实验35水泥熟料全分析101
实验36离子液体键合硅胶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104
实验37酶促反应动力学综合实验107
实验38水果及其制品中酸度、还原糖及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112
实验39苯甲酸光谱模拟与化学性质的理论分析118
实验40碳基催化剂对含氮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催化还原性能研究128
实验41硝基芳烃的连续流催化还原及反应机理研究131
实验42超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134
实验43纤维素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分离137
实验4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设计、装配及氧化钬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140
实验45激光拉曼光谱仪的设计、装配及乙醇拉曼光谱的测定142
第三部分Origin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147
一、Origin工作界面148
二、Origin基本操作150
三、实验数据处理158
前言/序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锤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激发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改革成为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对高等学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而言,专业实验不仅是必修的实验课程和核心实践环节,而且超越了理论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化学学科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本教材在我校已有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特色,对一些过时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淘汰,融入了部分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时吸收了我校近几年化学实验竞赛的优秀项目。本教材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立足于“环化结合”,注重理工融合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本教材以“合成制备-分析表征-性能应用”为主线,系统地梳理了“四大化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并提升环保与安全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内容编排上,本教材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基础型实验”旨在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涵盖了合成、分离、表征等多个环节;第二部分“研究型实验”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通过一系列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部分“Origin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则聚焦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强调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确的数据处理能力。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包括陈伟(实验9、实验10、实验35、实验42~45)、郑净植(实验2、实验3、实验11、实验13~17、实验19~22)、余军霞(实验28~31)、程新建(实验4~6)、张越非(实验8、实验36、实验39)、张俊俊(实验24、实验26、实验27)、柏正武(实验1、实验18)、王刚(实验12、实验25)、刘东(实验33、实验34)、奚江波(实验40、实验41)、高洪(实验23)、赵慧平(实验32)、万其进(实验7)、骆永莉(实验38)、邱媛(实验37)、曾婷(第三部分),其中实验2由喻德忠和郑净植共同编写。全书由陈伟负责统稿整理。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武汉工程大学本科生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编者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