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概论》(第三版)共分五大部分,主要内容有:中外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发展概况,世界建筑体系与造园艺术概况;建筑结构与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建筑设计与抗震设防知识,城市生态环境与建筑环境规划知识,绿色建筑基本知识,各类经典工程案例分析,建筑设计简介;常用建筑材料特性、用途及其生产工艺;建筑设备(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智能化建筑)知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与技术等。
本书由执教几十年的教研一线专业教师编著,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多年来被高等院校硕、本、专不同学历层次教学所选用。本书可作为建筑类、管理类及经济类高等教育教材使用,适用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及高等院校普及性素质教育用书;还可作为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房屋中介服务企业等管理岗位人员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中外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发展概况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 1
一、基本概念 1
二、建筑的类别 3
三、世界建筑体系及其特色 4
四、世界造园艺术体系 11
第二节 欧美近现代建筑发展概况 17
一、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建筑 17
二、十九—二十世纪新建筑 22
三、现代建筑流派及代表人物 25
第三节 中国建筑发展概况及特色 31
一、中国建筑风格与特色 31
二、宫殿、坛庙、陵墓 34
三、宗教建筑 37
四、中国传统民居 40
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影响 49
一、现代建筑科技发展趋势 49
二、高层建筑 51
三、大跨度建筑 54
四、未来城市的设想 58
第二章 建筑结构与构造 63
第一节 基本知识 63
一、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63
二、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64
三、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与设计原则 64
四、建筑模数 66
第二节 建筑结构 66
一、建筑结构形式 66
二、建筑荷载与结构内力 67
三、建筑结构的基本要求 68
四、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69
五、建筑结构的失效 70
六、建筑节能与建筑防护 71
第三节 地基、基础与地下结构 74
一、地基的基本知识 74
二、地基的类型 75
三、地基相关的经典工程案例 76
四、基础 81
五、地下室 85
第四节 墙体构造 86
一、墙的种类与设计要求 86
二、墙体细部构造 87
三、内、外墙面装饰及节能构造 93
四、变形缝 94
第五节 楼地层与屋顶构造 98
一、楼地层的基本知识 98
二、钢筋混凝土楼板 99
三、地面与顶棚 101
四、阳台和雨篷 102
五、屋顶 103
第六节 楼梯、台阶及门窗 107
一、楼梯种类与构造尺寸 107
二、钢筋混凝土楼梯 109
三、台阶、坡道及门窗 109
第七节 单层工业厂房 110
一、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与类型 110
二、单层工业厂房定位轴线 112
三、单层工业厂房主要结构构件 113
四、单层工业厂房的外墙、地面、天窗及屋面 119
第三章 建筑设计与规划 121
第一节 建筑设计基本知识 121
一、基本建设程序与从业单位 121
二、建筑设计程序 121
三、建筑设计的内容 122
四、建筑设计风格 125
第二节 抗震设计与设防 133
一、地震的种类 133
二、地震波与震源 134
三、震级与烈度 134
四、地震灾害及其特点 136
五、中国地震带分布 137
六、抗震设防 137
七、国际先进建筑抗震技术 139
第三节 城市生态环境与建筑规划 141
一、城市与建筑规划知识 141
二、城市生态环境 142
三、规划案例分析 147
四、建筑群与外部空间环境 153
五、住宅小区建筑规划 157
第四节 解决城市矛盾的探索 163
一、巴黎改建 163
二、田园城市 164
三、带形城市 166
四、新协和村 167
五、工业城市 168
六、方格形城市 169
第四章 常用建筑材料 170
第一节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70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 170
二、建筑材料的发展 171
三、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171
四、材料的状态参数 172
五、材料的物理性质 173
六、材料的力学性质 174
七、材料的耐久性 175
第二节 金属材料 175
一、钢材的分类 175
二、钢材的技术性质 176
三、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178
四、钢材的冷加工和热处理 179
五、建筑钢材的技术标准 180
六、建筑钢材防锈蚀 181
第三节 无机胶凝材料与建筑砂浆 182
一、石灰 182
二、建筑石膏 183
三、水玻璃 185
四、菱苦土 186
五、水泥 187
六、建筑砂浆 189
第四节 混凝土 190
一、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191
二、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191
三、混凝土外加剂 196
四、特种混凝土 198
第五节 木材与塑料 200
一、木材分类与构造 200
二、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 201
三、木材的防护 203
四、木材的应用 204
五、建筑塑料 205
第六节 建筑功能材料 206
一、绝热材料 206
二、常用保温材料 207
三、吸声材料 208
第七节 建筑装饰材料 209
一、陶瓷装饰材料 209
二、建筑玻璃 211
三、建筑石材 213
四、建筑涂料 214
第五章 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 219
第一节 建筑给排水 219
一、建筑给水系统 219
二、建筑排水系统 221
三、建筑中水系统 222
第二节 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 224
一、建筑采暖 224
二、建筑通风与空调 226
第三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 227
一、供配电系统 227
二、室内低压配电与电气照明 228
三、导线、配电箱、开关、电表及光源的选择 229
四、建筑防雷、接地、接零保护 229
五、智能化建筑 230
第四节 施工组织设计 232
一、建筑施工的内容 232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234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及其内容 234
第五节 混合结构施工 236
一、脚手架 236
二、垂直运输设施 237
三、混合结构基础工程 238
四、砌体施工 240
第六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241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41
二、装配式结构 245
第七节 屋面防水及装饰工程施工 246
一、屋面防水工程 246
二、装饰工程 248
参考文献 251
试读
本书共分五大部分,主要内容有:中外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发展概况,世界建筑体系与造园艺术概况;建筑结构与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建筑设计与抗震设防知识;城市生态环境与建筑环境规划知识;绿色建筑基本知识;各类经典工程案例分析;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简介;常用建筑材料特性、用途及其生产工艺;建筑设备(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智能化建筑)知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与技术等。
本书由执教几十年教研一线专业教师编著,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多年被高等院校硕、本、专不同学历层次教学所选用。本书可作为建筑类、管理类及经济类高等教育教材使用,适用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及高等院校普及性素质教育用书;还可作为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房屋中介服务企业等管理岗位人员以及职业教育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前言/序言
一直以来 ,管理类、经济类等高等院校一些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进行更新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也不断完善和调整。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经济管理等专业 ,缺乏适用的《建筑工程概论》教学用书 ,许多院校沿用较为陈旧并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叠的教材。尤其是本门专业课程不仅普遍面向相关本科专业开设 ,还作为文化素质课程被大量跨专业学生选修 ,同时面向研究生及成人教育开设。因而教材更新及适用性问题更加突出 ,需要教学科研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编写并不断更新教材。
基于此 ,本书作者在多年教学科研积累及教材编写经验基础上 ,参阅大量国内外全新文献资料及同行专家的前沿成果 ,精心编写了本教材。本书的核心内容为 :中外建筑科学与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发展概况 ;建筑结构与建筑构造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建筑环境规划知识 ,建筑设计及经典工程案例分析 ;常用建筑材料特性、用途及其生产工艺 ;建筑设备 (给排水、采暖通风、电气、智能化建筑 )知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与技术等。
本书最大特色是基于国内外建筑领域全新文献资料 ,做了大量专业知识更新 ,框架与内容也依据新专业设置及专业发展进行了调整。其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图文并茂 ,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创新性、知识性及实用性。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建筑专业知识与建筑工程基本知识,选用了国内外专业发展全新信息资料。在写作过程中 ,作者力求内容新颖、概念准确、用词及符号规范、易于理解 ,书中涵盖内容与 “建筑识图 ”“建筑设计 ”“房屋建筑学 ”“工程造价管理 ”等专业课程衔接更为合理 ;并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甄选了部分国内外经典案例及图示 ,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求避免工科专业教学用书的枯燥、乏味特性。
《建筑工程概论》(第三版 )在之前版本基础上 ,做了以下修改。其一 ,将书中选用的建筑规范、设计标准、技术规程等 ,全部更新为新版本。其二 ,依据新规范、新标准、新规程及国内外建筑领域发展新趋势 ,对全部专业知识进行了更新与完善。同时更新了生态城市、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装饰装修理念及国内外经典工程范例。其三 ,随着近年数字化、AI、光电子信息、智能机械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建筑科学技术领域也快速发展 ,新版本对全部相关章节 ,依据当今现状做了更新。
本书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一直以来面向不同层次并以不同教学方式作为高等院校的硕、本、专的教学用书 ,包括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及素质教育用书 ,也可以作为成人教育、建筑企业与房地产企业管理岗位人员以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数据资料查阅、调研及其资料整理人员有 :郭乐、刘梓怡、孙美娜、孙丽娜等。
在本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中 ,有幸获得境内外专家、学者与资深实业界朋友的专业信息资料及案例提供 ,并得到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鼎力帮助。在此 ,谨向为本书写作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专家、学者、实业界朋友、化学工业出版社与各位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 !
由于建筑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及本人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 ,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 ,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季雪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