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如何记忆,才能牢固掌握知识点?
如何复习,才能夯实完整知识体系?
如何自学,才能实现终身跨界成长?
这些问题,《学习高手》里都有答案。
本书是一本写给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培养高效学习能力的方法工具书。作者作为哈佛、耶鲁高分毕业生,结合先进的理论知识、经典的学习经验,系统分享了超实用的学习法。全书分为5大模块、30节大课、100+方法,帮助你提高学习成绩,打开人生格局。
精彩书评
柘远是一个自律又高效的年轻人。自律是在于他制订了清晰的目标之后,严格要求自己去执行;高效是在于他执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在这本书中,柘远系统地分享了100多个具有实操性的学习方法,相信可以给你提供非常有力的引导。
——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朱永新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现在成了太多人焦虑的源头。但人生的输与不输,重要的并不是和他人较量,而是和自己。从起跑、加速到冲刺,不盲目,不犹疑,不懈怠,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万物之中,似乎只有人类的学习要伴随一生,于是,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伴随人一生的学习之重要内容。所以,相信柘远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
——《新闻联播》主播 康辉
学习需要挑战天性,也需要付出努力,而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高手》这本书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我们自主学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樊登读书创始人 樊登
粉丝好评
作为LEO学长的粉丝已经三年了,他的干货和故事陪我度过了备战考研时那段艰难的日子。现在我已经坐在理想大学的教室里了,感谢LEO学长的无私分享!
我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的妈妈,曾经和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严重争吵过。后来我从微博知道了LEO,然后马上订阅了他的《哈佛学霸的超实用学习法,给学生最好的进阶攻略》,和孩子一起跟着课程学习,真的受益匪浅。现在儿子已经考上了重点高中。
我是本科毕业一年后开始关注柘远学长的,从他这里我获得了很多持续学习的方法,也拓宽了视野、获得了看待问题的新视角。现在我开始创业了,每天都很有动力,谢谢柘远学长给我的正能量。
目录
Chapter1 提高成绩,在学校里脱颖而出
第1课 高效记忆,更快更牢掌握知识点_2
第1小课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_3
第2小课 缩略词记忆法_5
第3小课 联想记忆法_7
第4小课 晨起/睡前记忆法_8
第5小课 故事串联记忆法_9
LEO 的学习仪式感 10 天背完4000个GRE单词,我是如何做到的?_10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3
第2课 超级笔记,透彻吸收课堂所学_14
第1小课 康奈尔5R笔记法_15
第2小课 主题分类笔记法_18
第3小课 移动笔记法_20
第4小课 录音笔记法_22
LEO的学习仪式感 用缩略词 &符号为笔记提速_24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25
第3课 有效预习,是成绩进步的起点_26
第1小课 限制时长专注预习法_27
第2小课 制订合理目标预习法_28
第3小课 LEO牌实操预习法_29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32
第4课 科学复习,夯实完整知识体系_33
第1小课 分阶段复习法_34
第2小课 关键词串联回忆复习法 _37
第3小课 小组互考复习法_39
LEO的学习仪式感 我是如何通过两周高强度复习,一次性拿下 GMAT考试高分的?_40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46
第5课 善做作业,让学习游刃有余_47
第1小课 提前库存法_48
第2小课 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_50
第3小课 不同作业间歇转换法_51
第4小课 其他亲测好用的高效写作业法_53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54
第6课 重视错题,弥补知识漏洞_55
第1小课 LEO牌错题应对法_56
第2小课 错题本操作指南_60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64
第7课 战胜偏科,均衡发展提升竞争力_65
第1小课 偏科的成因测试_66
第2小课 “海角计划”拯救偏科_67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71
第8课 请教老师,充分利用宝贵资源_72
第1小课 不愿请教老师的原因_73
第2小课 如何请教老师?_74
LEO 的学习仪式感 请教老师的好处超乎你的想象_77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80
Chapter2 终身学习,让你更出类拔萃
第9课 培养逻辑思考力,精准快速做出决策_82
第1小课 5W2H分析思考法_83
第2小课 鱼骨图分析法_87
第3小课 金字塔原理法_91
LEO 的学习仪式感 麦肯锡七步解决问题法_92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94
第10课 学会速读,更快获取关键信息_95
课前准备 确定速读素材_96
第1小课 “规划、执行和回顾”速读法_97
第2小课 快速转眼速读法_99
课间加餐 判断内容重要性的速读方法_101
第3小课 7∶3原则速读法_109
第4小课 三分钟闭眼过电影速读法_109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11
第11课 掌握精读,深入领悟学以致用_112
第1小课 “三个一”精读法_113
第2小课 精读全过程分享_115
第3小课 朗读+录音精读法_122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24
第12课 写作入门,刻意练习厚积薄发_125
第1小课 建立“灵感与素材本”_127
第2小课 写作练笔“四定原则”_129
第3小课 语音/口头作文法_131
第4小课 关于“流水账”的应对建议_132
第5小课 更多LEO牌写作心得_133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35
第13课 合理减压,发挥最佳水平_136
第1小课 压力并非一无是处_137
第2小课 积极心理暗示法_139
第3小课 他人经历排压法_142
第4小课 其他亲测好用的减压法_143
LEO的学习仪式感 最初的梦想_146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47
第14课 提高注意力,告别拖延变自律_148
第1小课 番茄钟工作法_149
第2小课 与世隔绝法_154
第3小课 激励法_156
第4小课 两分钟原则法_158
第5小课 舒尔特方格训练法_160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62
第15课 可持续熬夜,减少身心伤害_163
第1小课 熬夜前必调整心态_163
第2小课 熬夜前_165
第3小课 熬夜时_167
第4小课 熬夜后_169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70
第16课 快速自学,跨界成长的秘诀_171
第1小课 请教牛人法_172
第2小课 3A自学法_176
本课核心方法回顾_182
第17课 时间管理,把做事效率提高3倍_183
第1小课 每日任务清
试读
第1课 高效记忆,更快更牢掌握知识点
“如何提高记忆力、又快又好地把东西记牢记熟”是困扰不少同学的老大难问题。面对必须背诵的古诗词、历史事件,或者数理公式,很多人要么怎么都记不住,要么记完了之后又忘得特别快。
有些同学在考前临时抱佛脚,抓耳挠腮地抱着书死记硬背,到了考场发现题目似曾相识,答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有些同学背单词,完全就是举起书一个一个机械地往下背,背到一个词就重复读几遍,比如“apple,apple,苹果,苹果,apple,苹果”,然后就觉得大功告成了。结果过一会儿再回看,发现基本都忘光了。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记不住,不少同学会进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最后甚至放弃了。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并非天才,做不到过目不忘、“秒记”是很正常的。很多同学记不住东西绝非因为智商低,而是因为没有掌握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或者说,总是一个猛子扎进去死记硬背,压根儿没有思考过应该怎么去记东西,效果当然非常差。
记东西虽然着实令人头大,但如果掌握了好方法,就能事半功倍。一旦把知识点记牢了,你的考试分数和排名一定会有明显提升。即便只是背熟一个知识点,你在某次考试中也可能多得3分、5分。这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几分,或许会对你的升学乃至命运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所以,无论如何都别因为畏难而轻易放弃。
从小学一年级到哈佛硕士毕业,我记了将近二十年的海量知识点。背东西有意思吗?实话实说,当然不好玩。但面对枯燥甚至有时让人崩溃的记忆任务,我总会提醒自己:咬牙顶住,决不退缩。此时心志和筋骨上的疲累,终将转化成升学目标实现那一刻的无上喜悦。
同时,我还总结了能让记东西不那么“难熬”的三大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要努力把记忆过程趣味化,加入一些生动和有趣的元素,只用眼看、用嘴念是非常枯燥的记忆形式。
第二个关键,是把表面看上去散乱无规律的东西努力地串联起来,变个体为整体,做有规律的整块记忆。
第三个关键,尽量借助自己已经熟悉、知道的内容去记忆新知识点,以旧带新。
下面,我将基于这“三个关键”,逐一讲解我自己最习惯使用的五大记忆法。
第1小课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就是同时动用我们的多种感官,比如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来进行记忆。
也许你会问,记东西为什么还要用到听觉甚至嗅觉呢?和这些感官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当多种感官齐发时,大脑受刺激的效果会显著增强,记忆中枢能获得更充分的调动。
作个“简单粗暴”的类比:某个夏日午后,你热得汗流浃背。如果这时让你喝一杯冰可乐,你肯定会觉得解渴,但可能还是觉得热。而如果让你一边喝冰可乐,一边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坐着,你一定会感到更加舒爽,解暑也更加彻底,因为这时你的皮肤(触觉)、味蕾(味觉)同时在感受凉爽。
同理,回到记忆这件事上,以背单词为例: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盯着新单词记忆,相当于只刺激了视觉区域,无法对大脑形成足够刺激,达不到很好的记忆效果。在背单词时,一定要动用自己的听觉。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在碎片时间里戴上耳机,听单词音频;二是尽量抽时间做单词听写练习。比如,你现在要背四六级单词,那么请一定选择配有音频的单词书(或其他背单词材料),每天确保至少听三次音频,并且我建议你把这三次拆分成“1+2次”。
“1+2次”记忆法
“1+2次”中的“1”,指的是在背诵新词当天就要同步听录音。在开始背诵新词前,至少先完整地听一遍新词音频,听的同时浏览对应的新词,建立对这些词最初的印象。背诵到具体某个词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听一遍与其对应的录音。把当天所有新词都背完后,再完整地放一遍音频,一个词一个词地听下去,听的时候尽量不看书,逼自己快速拼读出单词。如果某个单词卡壳了,就重听一遍那个单词的音频,再次尝试记忆,直到熟练为止。
“1+2次”中的“2”,指的是一天结束前至少再利用两段碎片时间,听两遍当天的任务单词音频。比如,你可以在中午吃饭时听一遍,在晚上睡前再听一遍。听的时候仍然要逼自己同步拼读单词,遇到没记住的词就立即回到文本再背一遍,直到记牢为止。
听写练习记忆法
另一个记忆的好方法,是做听写练习。如果时间有限,你可以把听写和纯听单词音频结合在一起,听的时候就准备好小本子,同步听写。如果时间充分,还可以每天抽出15—20分钟时间专门做一次听写练习,遇到拼不出来的词就快速地回到书本进行二次记忆和复习。
和背单词类似,古诗词记忆也可以使用多感官刺激记忆法。比如,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就可以把周杰伦谱曲演唱的《念奴娇》这首歌下载下来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边听歌,边体会,确实能记得更
前言/序言
序
只有当人类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
——查理·芒格
同样地,只有当我们掌握了高效学习的方法之后,成绩才有望跃升,学业的理想才更易实现,乃至往后的人生,都会有更多美好的可能。
因学习而受益的幸运儿
我出身于二线城市的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家族里没有达官显贵,却满是书墨香。童年时,我总能在起居室听到优美的英文录音,在睡前享受母亲的故事朗读,周末看望姥姥、姥爷时,听他们讨论文史哲。我的父亲出生在南方的偏僻山村,凭努力在20世纪80年代初考上北方的名牌大学,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家庭的熏陶,使我从小就对知识和学习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自入学第一天起,我就喜欢背着书包进学堂的感觉。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后又留学耶鲁与哈佛,十八年求学路,有艰辛,有挑战,更有战胜自我之后的欣喜。学习中时常遇到难点,考试偶尔发挥失常,这非但没令我沮丧,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与知识盲点斗,其乐无穷,我又有得学了!在耶鲁读本科时写的第一篇论文的初稿被教授委婉评价为“不合格”,我闭门两日推倒重来,最终,我的这篇大学论文处女作得了满分。
学习是艰苦的:昏天黑地拼作业,压力山大备考试,通宵达旦熬论文,挑灯夜战做实验——确实令人疲累。但学习又是甘甜的: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迎接挑战,不断进步——“非一般”的成就感,甘之如饴。
从在国内土生土长,到18岁时放弃保送,成为耶鲁有史以来在福建全奖录取的第一名本地高中生,再到22岁进入投行,25岁考入哈佛商学院,如今继续在职场狂奔……这一路,我都是“学习”的最大受益者。
持续不断地高效学习,为我的年轻人生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我获得了更多机会,看见了更远的风景,结识了更优秀的朋友,参与了能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的事业。我感觉生命更具张力,也更加宽广了。
帮很多人学会了高效学习的方法
我曾在不同场合分享求学经历,同学们求知若渴,问题连珠炮似的抛过来:
如何听讲、做笔记,才能更好地吸收课堂所学?
如何提高文科记忆能效?如何应对理科繁杂公式?
如何阅读、写作?
如何预习复习?如何整理错题?
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加强专注力?如何提高英语?
如何制订求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
我尽量一一作答,却仍应接不暇。自2016年起,我开始在业余时间写文章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把这些原创统称为“LEO牌干货”,详尽地讲解备考经历、择校选专业、学习任务规划方法等,其中多篇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广泛转载,阅读量过亿。后来,我出版了基于个人求学经历的第一本书《不如去闯》,当年便成为当当网评选的最受欢迎好书之一。
读者见面会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我一次次被他们感动,甚至震撼。我未曾预料到,自己的分享竟能给这么多人带来改变命运的影响。
一位广西的妈妈带着上初一的儿子专程赶到北京签售会见我。自从通过文章和课程结识了“Leo哥哥”,曾经“贪玩得要命、从来不念书”(读者原话)的孩子开始认真上课、写作业,因为“他现在有个梦想,要像Leo哥哥一样考哈佛”。曾经“快被他气死”的这位妈妈,如今对儿子充满信心和骄傲。
一位曾在初三叛逆到快辍学的天津女生,通过“学长LEO”公众号认识了我,从此把我当成“可望也可即”的学长,高考实现逆袭,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录取。
一位在陆家嘴金融公司夜以继日加班、一度对未来深感迷茫的男生借鉴我的经历和方法,找回了“生活的热情和方向”,之后申请国外大学的MBA。本科学历并不惊艳的他一举被哈佛录取,成了我的直系学弟。入学后第二天,他就给我发了感谢邮件,谢谢我带给他的力量,让他考进了“之前没敢想的哈佛”。
也有已经告别校园和职场的全职妈妈,因为我的分享,重拾书本,学英语、考证、再上岗,开始了鲜活的第二人生。
……
这些真实的事例都在印证一个道理:学习,远非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艰巨。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即使资质平凡,也能在学业中获得丰收,突破自我局限。
拥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成为学霸,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希望自己的点滴学习经验能帮更多人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从哈佛MBA二年级起(也是自己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年),我开始了一项“有且仅有一次”的工程:
基于前几年的分享经验,写出这本书,系统、全面、透彻地讲解自己二十年求学路上的诸多方法,力争不遗漏任何关键的学习场景和痛点。
书中的方法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能改变你的
一年半以后的今天,在逐字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