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佛教注重“妙有”之思想特色的真正确立,当在禅宗。惠能南宗把天台宗肇端的“唯心”倾向推到极点,作为标志,则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坛经》的问世。《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被冠以“经”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顿悟成佛”。
目录
前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试读
《坛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⑨教授师:是专门负责教授弟子威仪、作法的轨范师,专门给受具足戒的僧人教授有关行住坐卧等威仪的作法。
⑩依止:即依存而止住的意思。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
⑩思惟:即思考推度。思考真实的道理,称为“正思惟”,系“八正道”之一;反之,则称“邪思惟”(不正思惟),乃“八邪”之一。
⑥供奉:官名。指被朝廷或皇家聘用的官员,多为擅长文学、美术等各种技艺的人。《楞伽经变相》:《楞伽经》为佛教经典。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或《入楞伽经》,四卷本,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楞伽,山名。阿跋多罗,“入”之意思。意谓佛陀入此山所说之宝经,本经宣说世界万有皆由心所造,人认识的对象不在外界而在内心。《楞伽经》对中国禅宗的影响颇大。据道宣《续高僧传》等资料记载,以菩提达摩为代表的中土早期禅派就是以四卷《楞伽经》的传承传授为特征的。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的本生故事,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图画,用以宣传教义。又作“变像”、“变绘”,略称“变”。变,乃变动、转变之意,即将种种真实之动态,以图画或雕刻加以描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