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长江商学院的案例研究项目致力于通过全方位视角透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的演进和发展。本书通过10个典型的企业转型与技术革新的案例,还原真实的商业求索,激发深刻的商业思考。
书中所选取的案例企业,既有华为、美的、海尔这样的制造业巨头,也有奥飞动漫这样的文化产业标杆,还有在零售行业改造的代表如盒马鲜生、苏宁云商等,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全书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个案,勾连起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目录
华为手机:智慧手机的引领者?
奥飞:从玩具到泛娱乐的转型之路1
海尔:用户驱动的互联网化转型
酷特云蓝:服装大批量生产转型大规模定制
盒马鲜生: 阿里新零售业态
海澜之家:传统行业的颠覆者
先临三维:中国3D打印的先行者
苏宁云商:线上线下的融合之路
美的智造: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科大讯飞:探寻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
试读
苏宁云商:线上线下的融合之路
案例点评:
苏宁的发展史可谓是中国现代商业的进化史。与国美一道,苏宁打造出当时最为先进的家电连锁卖场零售模式,并在2008全面超过国美,稳居行业第一。但就在第二年,张近东即敏锐地关注到当时还相当弱小的京东商城的崛起,彼时,京东的年销售额还在十几亿上下,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张近东选择“逼近京东”,在2009年进入互联网零售,这比其他的传统家电零售同行早了若干年。
这一转型被证明非常痛苦,因为当时线上线下完全是两种打法,而苏宁内部几乎没有互联网人才。比如线上线下同价的策略,遭到了传统门店的激烈反对,因为线下的成本远高于线上,无法承受同样的价格。苏宁以强大的执行力,确保了战略实施,这样艰苦做了三年,易购在2012年做到了152亿的规模,终于站稳了脚跟,但和京东的差距依然很大。
2013年,张近东提出了“一体两翼三云四端”的新战略,明确指出以 “互联网零售为主体”,这带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家传统零售企业全面拥抱互联网。到2017年,苏宁在线上完成975亿的交易,首次超过线下交易总额。
这样的进展,与苏宁的“智慧零售”概念有密切关系,即未来零售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概念,与阿里提出的新零售相呼应,包括三方面的数字化:商品,用户,和支付,从便利店到苏宁生活广场,将涵盖各种消费场景。
在大浪淘沙的现代零售业,苏宁能够一直站在潮头而不落伍,源于其战略的敏锐性,以及居安思危的意识。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不断的战略转型,就是与变化同舞。
前言/序言
编者按:
“未来已来”高度概括了这个“技术创新、模式演进与经济变革”正在不断发生的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一代代中国企业家追赶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紧促脚步声中,中国企业也在同步积累着来自本土市场的实战经验。正如著名企业家张瑞敏所说的那样——“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努力求变、求新,正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国工业系统中有高达24%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产品质量与销路都存在问题。持续至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机制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利润率、资金利税率等持续提高,但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仍然较低。四十年峥嵘岁月,中国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企业已占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的115席,其中3家中国企业跻身前10。一批世界级企业的诞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世界500强企业第二多的国家。2016年,中国各类企业单位数已经高达1461万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5万亿元。中国企业的成长与企业家精神的回归、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劳动力等相关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