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的职场十年》是一本真实的“职场小说”。20世纪90年代初,他是一个成绩优异的清华大学工科博士。他初入职场,从普通技术工程师做起,十年后跻身名企高级管理层。十年中。他感受过亲情管理带来的感动与困惑。毅然选择了职业化道路;他带领年轻的团队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他为人宽厚。却坚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我的职场十年》在网上的连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感动了无数成长中的职业经理人。《我的职场十年》曾在2006年出版,本次再版。作者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以飨读者。
精彩书评
强烈建议对工作有一定思考的人看看。
——古道
看书的过程中,很多细节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些是我正在疑惑的,有些是我正在经历的,有些是我已经体会到的。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很多内容都是一名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
——卡卡西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甚至超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是中国的优秀管理者成长的记录,包含作者对职场、人生的深刻思考,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乔
目录
第一章 本质转变——从学生到社会人
初到美国
透过舷窗看到的洛杉矶,很像我所熟悉的印刷线路板,规则而平淡
正是这片土地,这个城市,在我和它有了密切接触之后,再一次改变了我的生活走向,我未来十年的工作,始终是在这段经历的影响下展开的。
“野蛮”的美国同行
Pete一进会议室,周博士便把双方的合同放在了他面前“请看一下这段话。“周博士没有一点客气便直八主题。Pete看清合同的相关内容后,竟然没有任何的废话,说“好的,我马上去做。”
颠覆性震撼
“我也听不太懂你们每个人说的道理,搞不清楚谁对谁错。不过既然现在只有一个人有不同的意见,我们就按谭自强的建议,明天一早马上修改设计…我来承担这个责任,但是希望大家竭尽全力。”
来自台湾的天才
1996年,在向一个朋友请教问题时,他对我讲:“弄斧一定要去班门。”一个人在年轻时,在还没有被自己的经验固化的时候,能够与一流高手共事过招,我认为意义极为重大。
同学的提醒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可以依靠的只有眼前这几个人。我应该做的不是去指责和抱怨,而是要建设性地帮助大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只需要心理的成熟,更需要自己对这个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世界,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认识。
朋友的指点
如果能够理解他人的推理前提和过程以及其背后的原因的话,就会有收获,得到很多益处;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人的话本身正确与否,就简单地排斥或接受,那样我们会失去许多宝贵的学习机会。
外行领导内行
我必须克服自己事必躬亲、自己不明白便放不下心来的习惯,去学习信任他人,甚至要把自己的脑袋交给别人去耍。这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冲突
当天下午,Paul来到了我们的办公室。我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阐述了我们的意见……我只字未提那个小公司的老板曾在TRW工作,并且是周博士的朋友这两件事情,更没有把我们内心的猜测告诉他……
第二章 奠定基础——企业工作入门
饥不择食
如果一个人的职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又有了不少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的特殊经验,从而也有了相当的自信,当他面对一个比较新的环境的时候,他的适应和生存能力通常会出现很大问题。
绝地逢生
这是我第一次作为风险的直接承担人面对严重的危机,而且主动采取了以前我自己不可能采
试读
在过去的十年中,不断有朋友或同事向我提出同样的质疑:“你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太过理想了?有多大的可行性?”
真实地记录下这十年中发生的、我认为有些意义的过程,以及我自己的点滴感悟,在某种意义上算是给出一份针对这个问题的实践性答卷。遗憾的是在这份十几万字的答卷中,我依然无法呈现给发问者以明确的结论。因为我的努力,在任何意义上都决不是一段成功的辉煌。
我是在追求社会公正和大众福祉的理想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浸泡下完成的小学学业,似懂非懂地看着它们退出了社会舞台的中央;大学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告别校园之后,品尝的是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创造的奇迹与引发的问题。我不会去重复理想主义走向极端以后曾经表现出来的荒唐,但是也不情愿一味被动地顺从于现实的胁迫。所以,在实践中才有了许多困惑、思考和探索。
有人说我们80年代的大学生是最后的理想主义者群体。这让我想起了在清华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参加的一场关于理想的辩论赛。当时我是我们系研究生辩论代表队的成员。辩论的题目是“理想的现实价值”,我们是正方。在辩论当中,反方提出:理想总是追求完美,所以必然脱离实际,对现实没有太大意义。听罢我起身应道:“难道人类不正是在追求超越实现的理想过程中,才不断进步的吗?”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