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收录了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的散文、小说和书信。她的散文热情洋溢,意蕴悠长;她的小说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了知性和妙语。字里行间尽显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态度,她真实的个性、思想,以及她的黄金时代。
精彩书评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金岳霖
我认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
——林徽因
当我回顾那些久已消失的往事时,她那种广博而深邃的敏锐性仍然使我惊叹不已。她的神经犹如一架大钢琴的复杂的琴弦。对于琴键的每一触,不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重击还是轻弹,它都会做出反应……在她身上有着艺术家的全部气质。她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费慰梅
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她)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卞之琳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曾出现过像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他既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林徽因则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
——文洁若
目录
散 文
悼志摩
惟其是脆嫩
第一幕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彼 此
一片阳光
希望不因《软体动物》的公演引出硬体的笔墨官司
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
小 说
九十九度中
窘
模影零篇一——钟绿
模影零篇二—— 吉公
模影零篇三——文珍
模影零篇四——绣绣
书 信
致胡适
致沈从文
致梁思庄
给梁再冰
致梁思成
致傅斯年
致金岳霖
致张兆和
致朱光潜
致费正清、费慰梅
附 录
林长民致林徽因
徐志摩致林徽因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
试读
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
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冀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的望着这死的帷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着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那一天下午初得到消息的许多朋友不是全跑到胡适之先生家里么?但是除去拭泪相对,默然围坐外,谁也没有主意,谁也不知有什么话说,对这死!
谁也没有主意,谁也没有话说!事实不容我们安插任何的希望,情感不容我们不伤悼这突兀的不幸,理智又不容我们有超自然的幻想!默然相对,默然围坐……而志摩则仍是死去没有回头,没有音讯,永远地不会回头,永远地不会再有音讯。
我们中间没有绝对信命运之说的,但是对着这不测的人生,谁不感到惊异,对着那许多事实的痕迹又如何不感到人力的脆弱,智慧的有限。世事尽有定数?世事尽是偶然?对这永远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有完全的把握?
在我们前边展开的只是一堆坚质的事实:
“是的,他十九晨有电报来给我……
“十九早晨,是的!说下午三点准到南苑,派车接……
“电报是九时从南京飞机场发出的……“刚是他开始飞行以后所发……
“派车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