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选题精选老舍戏剧、小说、散文作品,如《茶馆》《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大明湖之春》等,使读者感受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和深沉情感。老舍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风格独特,成就卓著,为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剧作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真实,语言精练,不少剧作还具有独特的“京味”风格。
目录
茶 馆
龙须沟
骆驼祥子
我这一辈子
月牙儿
且说屋里
不成问题的问题
断魂枪
上 任
牺 牲
毛毛虫
善 人
热包子
大悲寺外
微 神
开市大吉
柳家大院
抱 孙
黑白李
眼 镜
铁牛和病鸭
也是三角
大明湖之春
五月的青岛
宗月大师
猫
青岛与山大
我的理想家庭
养 花
试读
骆驼祥子
一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便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式,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淀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比较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的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这可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徽章。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假若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前言/序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等笔名。
老舍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贫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所以,老舍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9 岁时,他受人资助进入私塾读书。1913 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市第三中学),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 年毕业。1924 年秋,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员。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并开始文学创作。1966 年8 月24 日深夜,老舍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 岁。
老舍一生共留下800 万字的作品,多以老北京平民生活为题材,他擅长用纯熟的北京话做细致的描绘,展现出地道的北京味儿,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二马》《离婚》《龙须沟》等。这些作品语言朴实无华,幽默诙谐,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丰满完整的市民世界和独特生动的市民形象体系。老舍是用文字绘画的丹青妙手,勾描人物,涂抹风景,无论笔墨或浓或淡,那力透纸背的功夫,令人捧腹的幽默,一看便知只能是老舍的。他不用字典里的现成词汇去掉书袋,也不会为诱惑读者故意雕饰文字;他不板面孔、不摆架子,也不云里雾里地说空话,而全凭思想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文章自然、率真地从心底流淌出来。
本书精选老舍经典剧作《茶馆》《龙须沟》和《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断魂枪》等小说名篇,以及《大明湖之春》《养花》等散文名篇,篇篇皆为经典中的经典。这些作品多取材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挖掘对人民生存、命运的思考。为了尊重原著,我们保留了原文中的古今异体字、传统的标点使用习惯等,力求确保作品的原汁原味,其中北京方言、难解字词,都做了注释,毫无阅读障碍。这些作品文笔细致入微,极尽渲染之笔触,让人从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