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记录,“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
本书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和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带您走进港珠澳大桥以及创建它的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为您揭秘这座“海上长城”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和世界上很长的海底沉管隧道是如何建成的。
目录
001/序曲三幕
001/第一章酬志伶仃洋
035/第二章林鸣一绝:定海神针
071/第三章东岛、西岛,一年与三年之差仅是时间吗?
085/第四章10个亿,牵出一头“金牛”
101/第五章这里也有“你死我活”
125/第六章心血孕育“海底航母”——沉管
141/第七章刚柔中间方为道
163/第八章娇“闺”如何待“嫁”?
173/第九章第一次“深海接吻”的滋味
191/第十章窗口、心口,与大摊的血……
205/第十一章海之难,谁之错?
225/第十二章台风无情亦有情
251/第十三章千人走钢丝与海底绣花
273/第十四章让全体落泪的E15
309/第十五章完美的最终接头
351/第十六章将深情留在蔚蓝的大海上
试读
序曲三
之一?“Y”形大桥的核心密码
如果是外人看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可以知道几个有意思的密码:比如它是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比如它与众不同,我们通常看到的大桥一般都是“I”形的,而港珠澳大桥是“Y”形的,它一头连着香港,一头连着珠海,再一头连着澳门。这样的大桥世界上极少,尤其是在大海上分叉成三个方向,因此有人将这“Y”形比喻成中华民族“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因为“Y”的上方顶着一个“V”,而“V”是英文缩写“胜利”的意思。
事实上,港珠澳大桥值得我们用“Y”(Yeah)去欢呼和赞美!
在我看来,这“Y”形桥还代表着另一个形象,它如一个大写的“人”——扎根在大海深处,伸展着双臂,以擎天之力,顶托着祖国的两块宝地,香港和澳门,并与之连成一体……
这是“Y”形的港珠澳大桥最富深意的密码,这里的“人”是真实的人,他们是一群让世界同行敬畏的中国工程师。
如果说科学家的意义在于他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创的理论或发现的话,那么一位伟大的工程师,他通常要将一堆理论和设计付诸现实,所以,工程师具有非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充斥着太多虚假纷乱说教的今天,港珠澳大桥给了我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工程师的机会。
之二?从逼你就范,到为你升旗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大桥,除了几十公里长的跨海长途外,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中间有一段6.7公里长的潜入海底深处的隧道,及连接主体桥梁与这海底隧道的深海之中的两个人工岛。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并非我们电视里或者通常看到的那种用盾构机挖出来的隧道,而是由33个巨大的沉管连接而成的。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母的自重。除了重量外,最复杂的是这样的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而且还必须保证120年内“滴水不漏”。一旦漏水,水的压力会在瞬间使整个隧道被冲塌淹没,随之大桥也将被拖拉扯垮……这一后果无法想象,必定异常惨烈,千亿元造价的大桥将毁于一旦。
港珠澳大桥所通过的海域是著名的珠江口伶仃洋,这里有着繁忙的海运航道,日航行船只4000余艘,是香港、澳门和广州港的生命线。它还是著名的海豚栖息地……
2009年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对外宣布建造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公路大桥时,西方人早已死死地盯住了这项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为什么?赚钱的机会来了。西方人清楚,中国造桥能力不差,造大桥能力也不算差,但是造如此长的跨海大桥恐怕能力差矣!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深海里的两个人工岛和一条连接主体桥梁和两个人工岛的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简称岛隧工程),中国既无这方面的技术,更没有相应的装备,一句话:港珠澳大桥的规模再宏伟、政治意义再伟大,没有西方权威的支持,伶仃洋上的这一“中国造”,或将根本造不起来,最终以失败告终……
西方人早已盘算好了,只等你中国人上门求助。
“确实,我们最初的方案也是如此。因为工程太大,造价超巨,谁也不敢有一丝失手,所以开始的设想就是请人帮建……”林鸣,中国工程师,建设这座大桥控制性工程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他这样吐露真情。
林鸣所在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标后,他就带着重托,代表自己的国家去四处学习、走访,去求见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岛隧工程技术的权威人士和王牌企业。因为,造这样的大桥,技术难度世界绝无仅有,中国以往在深海里从未建过岛隧工程,更不用说这是段6.7公里长的沉管隧道。
过去的一百多年间,世界上出现了三条类似的海底隧道用的是沉管技术。第一条是丹麦到瑞典的厄勒海峡隧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工厂法预制铺设的海底沉管隧道;第二条是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用的是同样的技术;第三条离我们较近些,是韩国的釜山海底隧道。然而这三条著名的海底隧道的长度加在一起,也不如港珠澳大桥的隧道长;它们的沉管在海底的最大埋深都只有几米,而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在海底的埋深达20米。这一难度堪比我们国家从无到有的宇宙航天工程。
不会干可以学,要学就得到会的人那里去看。但结果呢?
最初的大桥设计方案下来后,林鸣听说邻近的韩国釜山正在建造海底沉管隧道,于是满怀企盼地带着一群专家,跑到釜山想去参观。哪知,韩国朋友十分尴尬和为难地对林鸣等中国专家说,你们只能乘着游艇到我们的施工现场绕一圈,靠近工地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