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家国大漠:新疆是个好地方/“一带一路”大型系列丛书》极为生动地叙写了塔里木石油人的家国情怀,读来动人魂魄,冲击心灵,亮人眼目。作者以对石油人心灵世界深刻的理解、独到的体悟,用鲜活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记叙了他们在新疆的大漠深处鲜为人知的奋斗生活,以及为祖国边疆建设做出的巨大奉献。这部工业题材的作品别于一般,非常亮眼。
目录
序章 荒漠华章动地来
第一章 再战世界级难题
天下第一难
找油就像找真理
“陪老虎散步”
成功的秘密在黑夜
“比打仗还紧张的日子”
第二章 上帝看了也落泪
活在断崖上
揣着梦想闯天山
“结党”千里找油气
库玛拉克河上的裸男们
情满断崖
第三章 大漠女儿香
好一朵“石油花”
情痴塔克拉玛干
女“炊哥”的嬗变
念子常在梦魂中
虽是绿叶自灿烂
第四章 在永不消失的海市蜃楼里
家住“海市蜃楼”
荒荒大漠筑绿岛
苦乐“天堂”
第五章 “死亡之海”上的“三国演义”
“咆哮哥”困境中“吼”出奇迹
“油队长”抱病体勇夺冠军
“拼命郎”率勇士强中争强
第六章 “锦绣中华”的炮声
好一个“锦绣中华”
困境出灵感
没有假如,只有必须
这份答卷真漂亮
第七章 塔西南的苦恋
轰轰烈烈的会战
一张白纸上的坚守
“内部乙方”“跑外探”
枯木逢春
第八章 无愧国家愧亲人
超重的思念
泡在泪水里的亏欠
绝密探亲
后记 还想好好看看你
试读
《家国大漠:新疆是个好地方/“一带一路”大型系列丛书》:
焦渴的荒漠上胡杨挺立,奇寒的冰山下雪莲盛开。壁立的断崖上勇士竞攀,苍茫的塔里木英雄辈出。
塔里木如此多娇!
认识塔里木的各色英雄之前,我们不妨鸟瞰一下英雄儿女们挥斥方遒的舞台。
中国地形图上的塔里木盆地,偏居西北角上,形状椭圆而颜色泛黄。酷似一个金灿灿的橄榄球,辽阔而神秘,又像个巨大的谜语,问天也问人。
这个5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盆地在全球名头甚高,位列世界九大盆地之第四。它北依天山、南靠昆仑山、东临阿尔金山,像卧在三座大山怀抱里的一个巨大的金元宝,著名的喀什、和田、阿克苏等5个地区和少数民族自治州,环列于盆地周围,如同镶嵌在一个巨型花环上的明珠,极具魅力又神秘莫测。发源于天山和昆仑山的塔里木河,全长2179公里,仅次于苏联的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3条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最后一次流人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是1921年,从此以后罗布泊便徒有“泊”名了。1952年后,这条河的水量大减。只能流人盆地东北部若羌县境内的台特马湖。
塔里木河灌溉着133万公顷农田,养育了800多万人口,南疆各族人民誉其为“母亲河”。著名的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在他的经典老歌《塔里木河》中深情唱道:“塔里木河呀,故乡的河,你用乳汁把我养育。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要向你倾诉心中的歌。当我穿过炽热的沙漠,你又流进我的心窝窝。”
这个大盆地也是一个浩瀚的舞台。我们的先祖们没有辜负这个大舞台。几千年来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荡气回肠又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活剧。古代连通东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就从塔里木盆地的南北两边穿过。
在遥远的当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欲与大月氏结为战略联盟,共击匈奴。却歪打正着地“凿通西域”,开通了联结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从此以后,班超父子和唐僧玄奘等政治家、中外使者和高僧们肩负重大使命,在塔里木两旁沙尘飞扬的土路上熙熙攘攘,“相望于道”,煞是热闹,那是欧亚之间最繁忙的一条交通大道,汉唐政府都曾在这里设衙开府,派兵屯垦戍边。
塔里木盆地是丝绸之路最漫长最艰难的一段,唐僧玄奘当年西行经塔里木时。在路上屡见森森白骨,那多是被风魔沙害夺去性命的中外商贾的遗骨。漫漫古道,悠悠驼铃,奔波在这条古道最多的是来自
前言/序言
震撼心灵的大漠放歌
我的好朋友、乡党、石油文联专职副主席路小路向我推荐了《家国大漠》这部描写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长篇报告文学,这既有西部的标志,也很有象征的意义。记得2006年,在小路陪同下,我和雷抒雁、周明、西来兄一同去过塔里木油田,抒雁兄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彩色的沙漠》,成为当年全国高考语文阅读题,影响极大。塔里木的胡杨林,极为壮观,吸引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去描写、拍照,让人动心和敬佩。
小路推荐的东西,我不能够推脱,就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认真地阅读了全文。尽管我此前对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这部作品依然让我振奋,让我高兴!因为书中的人物个个鲜活,故事个个动人。
塔里木盆地有50多万平方公里,被探险家称为“死亡之海”,是生命的禁区。石油职工用耐高温冰冻、抗风沙干旱等坚韧的胡杨精神,艰苦鏖战,创新开拓,硬是把那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蛮荒之地变成了希望之海,能源之海,也成为激情燃烧之海。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万石油人,在那个遥远而神秘的荒漠上已经会战了20多年,这场会战的成果有多大,外人往往不甚了了。我们也只是通过媒体的报道,依稀记得这里是北京、上海等城乡4亿多人受益的“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而在新疆昆仑山和天山脚下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石油人在超乎想象的恶劣环境里为了找油找气付出的艰辛,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怀,外人更是知之甚少。
申尊敬的《家国大漠》,显然是一部用激情和深情精心铸成的大书,它生动而鲜活地回答了我们对塔里木石油人的种种想象和猜想。他用大漠石油人的激情故事演绎中华民族精神,写得令人激奋又感人至深,我在阅读书稿时忍不住多次流下感动的泪水。
这部作品来自大漠深处,更源于生活深处,所以格外感人。《家国大漠》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作者扎扎实实的田野调查式接地气的采访。申尊敬赞赏“报告文学是用脚走出来的”,也积极地将这一理念化为自觉的实践。20多年来,关于塔里木会战的新闻和文学作品几乎汗牛充栋,他也可以像一些“聪明”的作家那样,象征性地采访几次,然后“攒”出一本书来,但他自虐式地坚持“不吃别人嚼过的馍”,用的全是笨功夫。在采写本书的漫长时日里。他不仅在严寒和酷暑里反反复复地身入,更有与石油人促膝长谈的心入,在采访中读事读人又读心。他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