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越是看似免费的东西,越会让你付出昂贵的代价。
心灵鸡汤式的说教为什么总能成功?
为什么你总是被说服的那个人?
快速成功法则为什么有市场?
为什么越低级的骗术,越有人相信?
有些很普通的观点,为什么能感动你?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心智防御机制出现漏洞,以致很大概率会交上一笔“智商税”。阅读本书,你将全面了解信息焦虑时代的各种智商陷阱,并学会破解方法,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自己的损失。
精彩书评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 斯科特·派克
心智真正成熟的人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做到无须亲自经历,仅凭思考就得到深刻的体会。
——《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李笑来
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笨拙的开始,你永远也不会学好任何技能。也正因为这面心智之墙,很多知识优胜者死死不愿走入技能的练习领域。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 古典
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 尤瓦尔·赫拉利
目录
Part 1 昂贵的免费
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附加值效应是如何说服消费者的
没有白占的便宜,你只是在交“贪婪税”
价格营销的套路:免费,是为了“骗”你入场
我们因太“聪明”而失掉了智慧
Part 2 从众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大家都在做的事就是对的吗
在队伍的后面就一定安全吗
庞氏骗局何以能够长盛不衰
重新定义自我,跳出当下的环境
Part 3 “励志大师”的灵丹妙药
快速成功法则为什么有市场
心灵鸡汤式的说教为什么总能成功
破解“励志大师”的洗脑模式
无可置疑的真理就是你的药方吗
别再幻想一夜暴富
Part 4 你的意见为什么要从别人口里说出来
有些很普通的观点,为什么能感动你
仰望权威
权威认同产生的社会基础
重新解释“答布效应”
Part 5 你以为自己在谈品位,其实是在缴“智商税”
想想看,我们的品位怎么形成的
有一种洗脑叫唤起需求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可能就越想得到
放下面子,挤出水分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Part 6 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
为什么你总是被说服的那个人
伪装、分散注意力和欺骗
一个完整的金融骗局是什么样的
心智模式,决定你在金字塔中的位置
Part 7 信息时代,你有多久没好好想想了
为什么越弱智的诈骗手段,就越有人相信
有人提醒仍然上当,是不幸还是活该
每个人都有信息选择障碍
发现关键信息,直达问题的本质
P
试读
Part 1 昂贵的免费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意思是当你接纳了免费的东西,反而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生活中,免费策略随处可见,人们大都习以为常,并欣然接受。
本书创作前3个月,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他在做一次“社群测试”,问我想不想加入。那时我正为撰写此书准备资料,对过去十几年的工作中收集和接触过的案例进行分类,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调查活动。但是听了朋友对测试内容的介绍后,我发现正好是我们在本章需要了解的:免费真的是一种福利吗?
朋友出于一种测试目的,通过微信成立了两个社群:一个是免费的,另一个是付费的。两个社群举办的活动完全不同:免费社群纯粹是他的粉丝集中营;付费社群则是他的粉丝与行业专家的互动场。前者不用花一分钱;后者要缴纳入场费,视需求不同还要另外付费。
后者好像不受欢迎?
可经过测试发现,后者的活跃度是远远超过前者的。在免费社群中,由于交流的质量低,有效的信息少,人脉资源较为低劣,时间消耗严重,群员慢慢流失。一个可以免费加入的组织,反而让人们付出了更多,却一无所获。付费社群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群员从不同的价格中各取所需,获取满意的收益,使这里成了一个生意火爆的交易平台,加入者越来越多,朋友最后不得不强制关闭,以结束其测试的使命。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免费,而是有价值
所有免费的东西,其实都标上了你看不到的价格。正像《商业的未来》一书中的定义:免费的东西一定与稀缺无缘。同时,一种充裕必然造成另一种匮乏。当免费大行其道时,价值随之减少了。价值可能是自主权、专业性、优质性,也可能是人们在消费时最渴望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甚至乐趣也会降低不少。
因此,免费其实是另一种价格的付费。
比如,有一个路人从你身边匆匆走过,掉下一个露着百元大钞的钱包,你会捡起来吗?某些私立医院的免费体检活动,你会参加吗?
你的回答可能是“会”。然后我们看到,这个路人只是一个诱饵,很快有人跳出来和你平分这个钱包,而你将损失钱财;这些私立医院免费体验的背后,
前言/序言
1.你为自己的智商交了多少“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互联网上开始流行一句也许有些刻薄的话:“智商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人人都有智商,但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缴纳‘智商税’。”
什么是“智商税”?我举几个常见的事例:
事例一:人们经常看到一些电信诈骗的新闻,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都在积极地揭露骗子的伎俩,提醒人们不要上当。有的人一边看一边笑:“这么低劣的骗术也有人信?”然而,当骗子以法院、银行或某警官的名义打电话给他时,他还是上当了。
事例二:有些旅行社经常打出“100元钱港澳5日游”的口号,当它用100元钱的超低价把你吸引过来时,就已经准备好用其他方式掏空你的钱包。享受了低价旅游,可能就必须接受强迫购物。
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一旦面临利益问题,人的智商就无法正常发挥,经不起诱惑、无知、冲动等因素引发的打击。
2.并不高明但经常见效的洗脑术
很多年前,大部分网友都收到过一封名为“尼日利亚王子”的电子邮件:一位“尼日利亚政府的高官”要把巨额资金以“国家秘密”的形式转移到国外,需要借用你的银行账户。如果你愿意伸以援手,成功之后将得到这笔资金的10%,以此当作酬劳。
接下来的故事你已经预料到了,如果你答应合作,对方就会让你垫付手续费及打点各个环节所需的费用,不停地让你汇钱,直至你从发财的美梦中惊醒。
这是很低级的骗术,最近几年,又演化出了短信、电话、微信等多种对接形式和故事版本,比如谎称你的银行账户存在风险,让你把钱转到一个安全账户。但就是这样一种低级的诈骗方式,却诱使一批又一批的人出现头脑短路,成为近30年来最害人的一种骗局。
某地警方在破获了一起传销组织后,总结了传销者对受害者进行洗脑的步骤,称其为“7天洗脑术”。只需7天,一个人就会从最初的反感变成最后的痴迷,成为组织中的狂热分子和中坚力量。具体做法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营造出“我们是一家人”的氛围,逐渐消除你的恐惧感,让你觉得待在这里不但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存在感的,让你找到生活和奋斗的“价值”。很多人听到最后,就自我说服,愉快地加入其中,开始了骗亲人、骗朋友的传销生涯。
基于此,本书围绕“智商税”的表现特征、波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