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林斯的三篇论文,由王铭铭教授选编。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为萨林斯在拉德克利夫-布朗讲座的演说,关注的是太平洋群岛及其近邻亚美大陆的人民如何以互惠方式改造了资本主义的“冲击”,西方物品和西方人如何被整合成了本土权力。
《甜蜜的悲哀》这篇长文的主题是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背后的远古宇宙观背景,萨林斯力图通过此一探讨反思在人类学界以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论点,如“罪恶”“需求”“权力”“秩序”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指出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被“人性”的幽灵困扰:人是被迫受制于自身兽性的奴仆。萨林斯认为这种观念不过是一种幻象,这一幻象同样起源于文化,而通过修昔底德、霍布斯和约翰·亚当斯之间有趣的政治哲学关联,我们可以勾画出西方人在解决人性本恶这一基本命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形而上学。
精彩书评
萨林斯对那个长期支配全球“规范社会科学”的宗教性范式的反思,对于一大批依据西方新学来构造民族主义学术话语的学者,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警示,而这个警示能够提醒我们那些被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是“科学”的东西,背后可能潜在一些信仰的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萨林斯的学术思想与萨义德的《东方学》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者而言,萨林斯也应该是一个值得参考的人物。中国本土文化的研究者向来沉浸于“国学”的海洋之中,几乎天然地具有一种民族文化中心主义的“素养”和“惯习”,这在当今已经发展到如此深的程度,以至于不少学者忘却了泛文化沟通的精神是学术生命之所以能够延续的原因。
在此收录的三篇着述……不仅仍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它们编辑成册,以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人性的西方幻象》为书名重刊。希望这本小册子有助于我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现实世界及其吊诡的理解与反思。
——王铭铭
当亚洲于18世纪进入欧洲的意识当中时,它马上就被当成了治疗剂。作为香料和毒品、美食与养生之地,东方,一如德米尼所言,不仅以其绚烂的外表让欧洲目眩神迷,也是潜入整个欧洲躯体的一种存在。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
身体必须以特别强烈且非常痛苦的方式承载社会结构。……在西方历史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人们对一切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看法,都一度通过个人快乐和痛苦的美妙转喻而在常识和哲学层面上得以表达考察。
——《甜蜜的悲哀》
西方文明建立在一个对于人性的顽固而错误的看法之上。对不起,请原谅;这不过是一个错误而已。但这种对人性的错误观点危及我们的存在,这倒可能是真的。
——《人性的西方幻象》
目录
编选说明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
——“世界体系”中的泛太平洋板块
“发展人”经济学
中国贸易
桑威奇群岛
夸库特人
结论:关于茶叶和其他商品的思考
甜蜜的悲哀
——西方宇宙观的本土人类学探讨
前言
引论:罪恶之花
“需求”(need)概念的人类学分析
插叙:文艺复兴札记
生物学观念的人类学分析
“权力”(power)概念的人类学分析
神创秩序的人类学解剖
关于现实的人类学
甜蜜的悲哀
人性的西方幻象
——对于等级、平权及西方对无序之升华的长时段历史的反观,以及其他关于人类状况之观念的比较札记
作为修昔底德主义者的霍布斯和亚当斯
古代希腊
有关人的条件的另类概念
中世纪的君主制
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和国
开国元勋们
自利的道义复燃
其他的人文世界
现在是我们的自卑在啜泣
文化即人性
附录 萨林斯及其西方认识论反思 王铭铭
试读
文化即人性
那么,谁才是现实主义者呢?我认为现实主义者是上述那些将文化作为人之存在的原始状况,而生物性只是次要的和条件性的人。从批判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是对的,而且人类进化的古生物学证据也能支持他们,格尔兹也出色地给出了人类学上的暗示。文化要比原始智人早上许多时代,并且文化是人类生物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链条中的文化证据可以追溯到距今300万年前,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不过几十万年之久。著名的人类生物学家理查德·克莱恩(RichardKlein)认为,根据解剖学上的证据,现代人类仅存有50,000年之久,尤其是在石器时代晚期才兴盛(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使得文化的历史是我们所知的人类历史的六倍。(但是克莱恩为了强调旧石器时代晚期基于生物的文化进步,而有意系统地贬低早期人类灵长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成就。)更重要之处在于,在这300万年中,生物是在文化选择下进化的。我们为了文化的存在而形塑了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顺便插一句。谈到身体和灵魂,我们应该注意到西方传统中的前辈们,曾提出有关身体和灵魂进化的平行概念。当柏拉图宣称精神是唯一能自我运动的实体,且早于它所推动和形塑的身体时,他也许有意贬损了某些智术师。进一步说,因为精神是在艺术、法律及其类似中实现的,这也就是说nomos早于physis,并且是它的源泉。他在《法律篇》《蒂迈欧篇》《斐多篇》和别处中都有这样的看法。在《法律篇》(10.896a-b)中他说,身体是次要的衍生物,并从属于精神,这意味着“意识、意愿、深思熟虑、真的判断、目的和记忆等的心绪与习惯,都要先于物理的长、宽、深”。那就是说,文化先于自然:
意见、勤勉、理性、艺术和法律总是先于粗糙和光滑,重和轻。特别是那些巨大而原始的作品和造物,正是因为它们属于“原始的”范畴,所以属于艺术。自然的东西和自然本身——使用我们对手的错误术语——是从艺术和理性派生出来的第二性产物。(10.892b)
我们为什么这样错误地称呼自然呢?因为精神/文化是第一性的,精神才是最好的自然性(《法律篇》,892b-c)。或者用当代人类学的话说:文化即人性。
言归正传。怀特(LeslieWhite)常说,猿不能区分圣水和蒸馏水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两者在化学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它们意义上的不同导致了所有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