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是一本越过《黑天鹅》的惊世之作。如果说塔勒布认为人类行为是随机的,都是小概率事件,是不可以预测的;那么全球复杂网络著名巴拉巴西则认为,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
巴拉巴西的研究是在人类生活数字化的大数据时代基础上进行的,移动电话、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使人类行为变得更加容易量化,将我们的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他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聚合点上,在这里数据、科学以及技术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那个很大的谜题——我们的未来。
在本书中,巴拉巴西揭开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模式“爆发”,提出人类日常行为模式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爆发性”的。爆发揭开了人类行为中令人惊讶的深层次的秩序,使得人类变得比预期中更容易预测得多。
爆发模式的揭示,其影响力将与20世纪初期的物理学或者基因革命的影响力不相上下。
精彩书评
谁能够想到,爱因斯坦一辈子写了一万四千五百封信?谁又能够想到这些信成了研究人类活动的样本?《爆发》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很多行为遵循一些统计规律,在这个意义上人类90%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
——李淼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巴拉巴西是这个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洞察经验现实背后深意的人之一。
——纳西姆 尼古拉斯 塔勒布
畅销书《黑天鹅》作者
在《链接》一书中,巴拉巴西展示了复杂网络如何覆盖空间;在《爆发》一书中,巴拉巴西又介绍了复杂网络如何覆盖时间。
——克莱 舍基
畅销书《未来是湿的》作者
在本书中,巴拉巴西展示了,在长期的随机运动中,爆发模式是如何出现的。
——尼古拉斯 克里斯塔吉斯
畅销书《连接:社交网络的惊人力量及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作者
本书提出了对于旧问题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新思考方法。
——托马斯 马登
畅销书《信任帝国》作者
目录
引言 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
虽然万事皆显出自发偶然之态,但实际上它远比你想象中容易预测。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却自有其韵律。忘掉那些将生命看做掷骰子或是巧克力盒的比喻,把自己想象成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做着美梦的机器人,你就会更加接近真相。
【选举新教皇】
第一部分 人类看待自身和世界的传统思维
第1章 在无数个“显微镜”下现行
扩散理论
人类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其实没什么不同。我们大部分时间也是运动不止。不同的是,我们不是受到微小而不可见的原子的撞击,而是被转化成一系列任务、责任以及动机的不可见的神经元的颤动所驱使。很多新工具都能追踪人类的活动,都能预见我们的下落:不是当下的,而是未来的。
【决斗在贝尔格莱德】
第2章 15分钟,36分钟,还是36小时
转化模型
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每个人都有成名15分钟的机会。”然而,一只无形的手在放慢人类行动的进程,在今天这个信息饥渴的时代,一条新闻在多长时间之内才算新?我们真的能度量转瞬即逝的成名吗?
【血腥预言】
第3章 接受绝望,还是追随希望
量子力学
如果真有透视未来的千里眼,历史真的不会重演,人类的动机和欲望也不会重复吗:我们总是想要更好、更多、更不一样的东西?正如我们以揭开次原子世界的真相为目标进行的物理研究一样,是不是说人类就会变得完全或部分可预测?
【圣战奇兵】
第4章 上帝从不掷骰子
泊松分布
只要遇到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就会说那是偶然,似乎这种表面上的偶然行为推动了历史的演进,而事情发展之迂回曲折似乎如掷骰子一般。但这种偶然真正意味着什么?
【一场始料不及的大屠杀】
第二部分 爆发,大数据时代的新思维
第5章 爆发,无处不在
爆发的本质规律:幂律分布
长时间休息之后就会出现短时间的密集活动,就像贝多芬音乐中悦耳的小提琴声被雷鸣般的鼓声打断一样。事实上,从人们对维基百科的编辑,到货币经纪公司的交易;从人和动物的睡眠模式,到魔术师为了保证魔杖时刻停留在空中而
试读
第7章来一次爱因斯坦式的时空穿越
爆发的起点2:信件模型
艾伯特 爱因斯坦--当时已经是个知名物理学家了,但还不是几个月后变成的那种媒体名人--在1919年春天收到了一封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同僚西奥多 卡鲁扎(TheodorKaluza)的信。1908年,师从大卫 希尔伯特(DavidHilbert)和赫尔曼 闵可夫斯基(HermannMinkowski)的卡鲁扎完成了他的第一篇也是仅有的一篇论文。此后,他一直在重复研究那篇论文中的问题。十年过去了,已经34岁的卡鲁扎仍然碌碌无为,呆在学术界的最底层的他只能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当最终完成了第二篇论文之后,他壮着胆子将论文寄给了爱因斯坦。随后,在1919年4月21日那天,他收到了一封颇具鼓励性的回信:“我也时常琢磨着电场被拦截这个问题。但从来没想到将它放在五维立体世界中研究。这个想法对我乃至全世界来讲都是全新的。”
现在,我们在物理课堂上所教的五大基本力的其中三种--引力、磁力以及电力--在1919年时已经被卡鲁兹和爱因斯坦所熟知了。长期以来,这三大作用力之间似乎难有联系。然而,詹姆斯 克拉克 麦克斯韦(JamesClarkMaxwell)在1864年却发现电力和磁力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力--电磁力。他的成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怀有梦想的物理学家,一直到现在人们仍然试着研究出一种方法来使自然界的各种力保持一致,以成就一部万物论。
1919年,统一引力和电磁力仍然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基于此,卡鲁扎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法。他指出,假设世界不是三维而是五维的话,这两种力就能结合。这一假设自然会让人们不知所措,因为没有人能想象出那个神秘的五维世界是什么样。但卡鲁扎是那种看书学会游泳的人,所以他一直对理论知识怀有坚定的信念。这次也不例外,虽然这种想法有点违反直觉。
卡鲁扎写信给那位科学巨人并不只是出于礼貌--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 在科学和历史之间
故事讲的是匈牙利十字军的一段历史,主人公塞克勒受主教之命,征召农民组成十字军。在出征半路上,与贵族军发生“误会”,大水冲了龙王庙,内部打了起来。这一事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的《爆发》,在最新的时间、最新的领域,讨论了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到底应该用决定论的观点,还是用非决定论的观点,看待人类行为?作为复杂网络研究的权威,巴拉巴西在大数据的新背景下,认为数据、科学以及技术的合力,会使得人类变得比预期中容易预测得多。
这本书写得非常富有趣味和悬念,我是像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一口气读下来的。这本书由科学和历史两部分交织组成。其中历史的部分差不多就是一部小说,它是如此吸引人,以至看到一半,我开始扔掉每章的前半部分,专看“小说”部分,一直看到主人公塞克勒被处死的大结局。这种感觉就象看电视连续剧,被“欲知后事如何”吸引着,结果顾不得按部就班一集一集地看,直接到百度去搜分集剧情简介了。
变,将塞克勒激反,走上起义之路。泰勒格迪曾准确预言事情的走向,塞克勒兵败被擒,坐上“燃烧的御座”,被带上烧红的铁制王冠。
这本书虽然可以当历史小说来看,但它的重心还是在每章的前半部分,即讨论科学的部分。历史故事只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人类行为93%是可以预测的,就象泰勒格迪做到的那样。在日趋精密的数字技术条件下,有了从四处搜集来的信息,我们不会再把人类的行为视为互不相关、随意偶然的独立事件。相反,它们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奇妙大网的一部分,是相互串联的故事集中的一个片段。它们会在不经意时显示次序,在意想不到之处偶然出现。人类行为遵循着一套简单并可重复的模型,而这些模型受制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