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臭鼬工厂回忆录》由“隐身飞机之父”本杰明·罗伯特·里奇撰写,《臭鼬工厂回忆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U-2、SR-71及F-117的研制历程。《臭鼬工厂回忆录》从美国国防部、美国空军、洛克希德管理层、飞行员、技术人员及本杰明·罗伯特·里奇本人等多个视角,全面系统地描述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臭鼬工厂”这个神秘团队与三型极具鲜明特点的飞机发展过程。隐身是一门门槛高、发展快、保密严的技术领域,国内外无论是隐身技术本身,还是隐身普及类的专著都十分稀少,《臭鼬工厂回忆录》的引进对从事航空事业工作人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自1943年成立以来,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一直是世界航空航天领域的标杆。作为臭鼬工厂的第二任掌门,作者以轻松的口吻描述了臭鼬工厂独特的管理风格,其与军方棘手的关系及共同取得的富有成效的成就,以及彻底改变军用航空的隐身技术的突破。
目录
目录
“电子与信息作战”丛书序
译者序
1 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1
2 通用电气公司制造发动机,胡迪尼公司制造机身 18
他人回忆:丹尼斯 奥弗霍尔泽 22
他人回忆:拉里 D. 威尔奇将军(1986—1990年任空军参谋长) 26
他人回忆:比尔 帕克 37
3 银子弹 40
他人回忆:艾伦 布朗 52
巨大成功 55
4 打蚊子 56
他人回忆:奥尔顿 惠特利上校 59
他人回忆:拉里 D. 威尔奇将军 62
唐纳德 莱斯(1989—1992年任空军部长) 63
巴里 霍恩上校 64
迈尔斯 庞德少校 66
5 “臭鼬”名字的由来 69
6 给艾森豪威尔的明信片 76
他人回忆:托尼 列维尔 87
7 飞越苏联上空 89
他人回忆:马蒂 克努森 95
他人回忆:詹姆斯 切尔波诺 100
他人回忆:理查德 赫尔姆斯(1966—1973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 106
他人回忆:理查德 比赛尔 107
8 炸毁伯班克 110
U-2后记 116
他人回忆:巴迪 布朗 117
他人回忆:詹姆斯 R.施莱辛格(1973年任中央情报局局长;1973—1975年任国防部部长) 121
9 比飞驰的子弹还要快 124
他人回忆:基斯 贝斯维克 140
10 起飞 142
他人回忆:诺曼 内尔逊 143
11 记住哈布 154
他人回忆:吉姆 韦德金斯上校(飞行员) 156
沃尔特 罗斯托(1966—1968年约翰逊政府时期国家安全顾问) 157
诺伯特 布金斯克机长(空军侦察系统官) 158
布兹 卡彭特中校(空军飞行员) 160
布奇 谢菲尔德少校(空军侦察系统官) 161
弗莱德 卡莫迪 162
迪 科特 奥斯特霍尔德中校(空军侦察系统官) 163
小威廉 伯克中校(空军飞行员) 164
兰迪 谢尔豪斯少校(空军侦察系统官) 165
他人回忆:埃德 耶丁斯(空军飞行员) 168
12 从未有过的船 170
13 漫长的别离 176
他人回忆:罗伊 安德森(洛克希德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 184
14 20亿美元的轰炸机 189
他人回忆:兹比格涅夫 布热津斯基(卡特政府时期国家安全顾问) 197
15 正确的结论 199
尾声:上层领导的看法 215
哈罗德 布朗(1977—1981年任国防部部长) 215
卡斯帕 温伯格(1981—1986年任国防部部长) 216
威廉 J. 佩里(克林顿政府时期国防部部长) 217
附图 220
试读
1 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1979年8月的一天,在内华达州灼人的沙漠里,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使用“霍克”(Hawk)地空导弹打击代号“海弗蓝”的原型试验机。我们在臭鼬工厂已经建造了全世界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歼击机,用于躲避“霍克”导弹强大的雷达跟踪。海军陆战队希望能在50英里(1英里=1.6093千米)以外发现并锁定“海弗蓝”。为了帮助他们,我向导弹空勤人员提供了“海弗蓝”的飞行计划,这就好比我用手指指向空空如也的天空中一点,然后说“就瞄准这儿”。接着,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在雷达上捕获飞机,然后“霍克”的寻的系统会干剩下的活儿。在真实作战条件下,这架飞机可能会被打成碎片。而在这次试验过程中如果被防御系统锁定,我们的试验飞机将放弃航线。
但我有信心,我们的隐身技术足够先进,即便是“霍克”导弹强大的跟踪系统(该跟踪系统能够探测到30英里以外热气流上飞行的鹰)也无法追踪到我们的飞机。隐身飞机之所以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因为它能够偏折雷达波束,就像防弹护罩,让导弹永远无法在电磁层面“看到”飞机逼近。在“霍克”导弹的跟踪系统上,我们飞机的雷达反射面会比蜂鸟还小。至少,我就是那样打赌的。如果我错了,那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国防部有一半雷达专家认为我们臭鼬工厂在隐身技术上的突破将带来军用航空的重大变革,其军事意义可与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比肩,另一半专家则认为我们的雷达测试数据蒙蔽了所有人。怀疑者坚持认为我们是在玩鬼把戏——在雷达测试场地的测试支架上40英尺(1英尺= 0.3048米)木质“海弗蓝”模型上取得的优异的低可探测性,我们不可能在真机上复制。测试结果说服了大多数的空军指挥官。我知道这次针对“霍克”导弹的演示验证将是让剩下的质疑者们闭嘴的最佳方法。对那些抵毁我们的技术和诚信的人来说,这个测试就是当头一棒。我的试飞员跟我开玩笑说,“拉斯维加斯给出的“霍克”对“海弗蓝”的赔率是3∶2。但那些该死的赌徒又知道啥?”他安慰地拍了拍我的后背,坏笑着补充道。
由于我们的隐身试验飞机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欺骗海军陆战队,让他们认为我们飞机唯一的保密部分是机头部分装载的一个黑盒子,这个盒子不断发射出强大的波束来偏折入射的雷达波。当然,这是假的。飞机上根本就没有装载什么黑色盒子,也没有波束发射出来。飞机的低可探测性完全来自飞机的外形和雷达吸波复合材料。
导弹操纵人员将通过无窗指挥车内的雷达显示器上监测试验,但站在我旁边的士兵可以证明,尽管屏幕一片空白,但头顶确实有飞机飞过。没有人能知道飞机在天空飞过时我们心里在想什么,一架古怪的菱形UFO?像是从乔治 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新电影预告片中逃出来的一样。
我看了下表,早上8点,温度已经超过90℉了,正在向预计的最高温度120℉攀升。“海弗蓝”应当正好在导弹的雷达跟踪范围内,向我们飞来。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湛蓝的天空中一个小点从远方向我飞来,越来越大。我从双镜筒瞄准具中看到“海弗蓝”在8000英尺的高度飞行。T-38在其后数英里处伴飞,以方便“海弗蓝”出现问题时通过语音对话着陆。指挥车上的雷达天线一动不动,就像电源被切断了一样。通过雷达锁定逼近的目标后,导弹通常会在发射器内旋转,而此时导弹却漫无目的地指向远处的山峦。年轻的士兵疑惑的盯着“失明”的导弹,当看到菱形飞机快速飞过我们头上时,他惊呆了。“万能的神,”他惊叫道,“不管那个东西是什么,先生,它一定是携带了一个强大的黑盒子!你杀死我们了。”
“看起来是这样,”我笑着说。
我走向指挥车,进入车内时,迎接我的是空调的凉风。海军陆战队队员们还坚定地围在电子控制设备周围。雷达显示器上一片空白。他们在等待。据他们所知,目前雷达网上未捕获任何东西。突然,一个反射脉冲信号出现了。从西向东快速移动,正是“海弗兰”的坐标。
“捕获不明飞机,长官,”雷达操作员向年轻的上尉报告。
看着本不应该出现的反射脉冲的瞬间,我惊呆了。但是,这个信号很明显,不可能弄错。
“看上去像T-38,长官,”操作员说。
我长呼一口气。雷达探测到了T-38伴随机。雷达操作员不知道显示器上应该有两架飞机而不是一架,而且“海弗兰”在他头顶飞过时,他根本没有捕获到。
“对不起,先生,”年轻的上尉自鸣得意地冷笑着对我说。“看上去你的小发明不太起作用。”如果这是在作战情况下,隐身战斗机可能已经使用高精确度的激光制导炸弹打击指挥车,冷笑的上尉永远都不会知道是谁攻击了他。这也可能给他好好地上了一课。
指挥车的门打开了,年轻士兵走入凉爽阴暗的车内,亲眼看到他的导弹未能锁定的陌生菱形幻影之后,他看上去像在沙漠的热浪中产生了幻觉。
“长官,”他说,“你可能不会相信 ”
1975年1月17日,我正在如过去25年一样开车去加利福尼亚伯班克的城区上班,唯一不同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