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人性的优点》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人性的优点》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精彩书评
请读一遍这本书。然后读第二遍,第三遍。并且开始运用这些原理。它们很简单,但非常有效,它们会帮助你开始丰富你的生活。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会让你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当你在每天的生活中应用书中的方法和原理时,你将成为一个全新的人,具有更大的能力。如果你学会并正确运用卡耐基的方法,那么你会解决许多非常老旧的问题(例如,在家庭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你生活的总体统筹安排,不好的记忆,拖延。等等)。你将能够立即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积极思考之父诺曼·文森特·皮尔
这本书建立于所有时代聪明的人们的思想中。包括耶稣基督、威廉·詹姆斯、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以及其他许多人,而且还有卡耐基在他的“怎样停止忧虑的实验室中”的真实经历。因此,无论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本书确实含有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规律。对于任何一个追求幸福的人,这是一本必读书。
——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
当我沉溺于我的忧虑中时,我的生活曾一度一团糟。哦,我的忧虑真是够多。我有很好的理由去忧虑!每个人都这么说。我的丈夫突然死去,然后我十多岁的女儿沉迷于毒品,被从学校退学并离家出走!我如此忧虑,以致我的头发掉光!!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多年!直到朋友送了我一本《人性的优点》。我一遍又一遍地读它。这本书让我时刻处于幸福的生活状态中,我深深感谢本书在我艰难的岁月中带给我的平静。
——二十世纪的女演员贝蒂·戴维斯
目录
第一篇 克服忧虑的法则
第一章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第二章 克服忧虑的魔术方程式
第三章 忧虑是健康的大敌
第二篇 分析忧虑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解开忧虑之谜
第五章 如何减少一半工作上的忧虑
第三篇 消除忧虑的习惯
第六章 把忧虑从你的思想中赶走
第七章 不要为小事而垂头丧气
第八章 战胜忧虑的法则
第九章 接受无法避免的事实
第十章 为忧虑限定“到此为止
第十一章 不要为过去的事忧虑
第四篇 获得平安快乐的七种方法
第十二章 改变人生的八个字
第十三章 报复的代价
第十四章 学会感恩
第十五章 珍惜你所拥有的
第十六章 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第十七章 如果你有一个柠檬,那就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汁吧!
第十八章 两周内摆脱忧郁
第五篇 远离忧虑的黄金法则
第十九章 我父母克服忧虑的方法——祈祷
第六篇 不要为批评而烦恼
第二十章 不去理采不合理的批评
第二十一章 尽力而为,避开非难
第二十二章 记录下所做的蠢事
第七篇 保持旺盛精力的六种方法
第二十三章 如何每天多清醒一小时
第二十四章 什么使你疲劳,该怎么办
第二十五章 避免疲劳,青春永驻
第二十六章 四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二十七章 如何防止厌烦
第二十八章 不再为失眠而忧虑
第八篇 如何找到能令你快乐并成功的工作
第二十九章 人生旅途上的重要决定
第九篇 如何减轻你财务上的忧虑
第三十章 “生活中百分之七十的忧虑是……”
第十篇 克服忧虑的真实故事
试读
第一篇 克服忧虑的法则
第一章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远处模糊的,而要去做手边清楚的事。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捧起一本书读到了影响了他将来一生的21个字。他是蒙特利尔综合医院的医学专业的学生,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忧虑:怎样才能通过期末考试?该做些什么事情?该到什么地方去?如何开一个诊所?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
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在1871年读到的这21个字使他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好医生。他创建了闻名全球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王封为爵士。在他死后,人们搜集了长达1466页的两卷书来讲述他传奇的一生。
这个人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William Osier)。1871年春天他所看到的那24个字帮助他度过了无陇无虑的一生。’这24个字就是:我们的任务不是嘹望将来,而是要做好手头的事情。这是苏格兰史学家汤姆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所写的书中的一段话。
42年后的一个温暖的春夜里,正是郁金香开满校园之时,威廉·奥斯勒爵士向耶鲁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做了一次演讲。他这样对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道:像我这样曾经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畅销书的人,在别人看来似乎应该有着“非凡的才智”,其实不然。他透露说自己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其实资质平庸。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他认为完全归功于“活在今天的方格中”里。“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去耶鲁演讲的几个月以前,他曾乘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他注意到船长站在驾驶舱里按了一个按钮,在一阵机器运转的响声后,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了——隔成几个防水的隔舱。奥斯勒博士对那些耶鲁的学生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幅比轮船精密得多的有机体,而且有更遥远的航程。我想奉劝诸位:你们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恪守“活在今天的方格中”,才能在航行中确保安全。在驾驶舱中,你会发现那些大隔舱都各有用处。按下一个按钮,注意观察你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用铁门把过去隔断一隔断那些已经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个按组,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隔断那些尚未诞生的明天。然后你就安全了——你拥有所有的今天……与过去隔绝!埋葬已经逝去的过去,切断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担加上昨日的负荷,一起要在今天背负,再坚强的人也会胆怯。要把未来像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不存在所谓的明天,人类的救赎就是现在。浪费精力,整日为未来而焦虑发愁只能拖累自己。……那么,紧紧地关闭舱门吧!准备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难道奥斯勒博士是主张人们不要努力为明天做准备了么?不是,绝对不是。在那次讲演中,他接着说道,集中所有的智慧,聚集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最好方法。
奥斯勒爵士鼓励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新的一天来临时,祈祷:“请赐予我今日之粮。”
记住,这句祈祷词中仅仅要求今日之粮,并没有抱怨昨天我们吃的酸面包。也没有说:“噢!主啊!麦子地里的麦子一片干枯的样子,我们可能又遇到一次旱灾。那样的话明年我们还能吃上面包吗?——或者,万一我失业了,噢!主啊!那时我又吃什么呢?”
这句祈祷词告诉我们只能要求今天的面包,而且也只有今天的面包我们才可能吃到。
很久以前,有个身无分文的哲学家,流浪到一处贫瘠的乡村,那里的人们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某一天,在山顶上一大群人围拢在他的身边听他讲学。就在当时他说出了一段也许是有史以来被引用最多的名言。这段包含哲理的语仅有29个字,却经历了几个世纪,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很多人都不赞同耶稣的这句至理名言“不要为明天烦恼”。这些人把它当做一种多余的忠告,认为那只是具有东方神秘主义的教条,太认命了,始终不肯相信。他们说:“我一定得为明天着想,我必须得买保险来保证我家人的生活;我得把钱存起来以备年老之时的需要;我一定得为将来做计划和准备。”
不错,这一切当然都必须做。实际上,那句300多年前翻译的耶稣的话跟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意思还是有误差的。现在忧虑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和当年詹姆斯王朝时期所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300多年前,忧虑一词通常还有焦急的意思。新译《圣经》把耶稣的这句话译得更加准确:“不要为明天焦虑”。
总之,尽量为明天做好周全的计划吧!但是不要为明天担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军事领袖必须为将来密谋画策,可是他们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焦虑。指挥美国海军的海军上将厄耐斯特-金(Ernst J.King)说:“
前言/序言
三十五年前,我是纽约市里最不快乐的年轻人之一。那时我靠推销卡车为生,对于卡车的发动原理我一窍不通,更糟糕的是,我从心底里压根就不想知道。我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讨厌住在这么爬满蟑螂的简陋的廉价房里,这个租来的房子位于西大街56号。我的墙上挂着几条领带,一天早上我伸手去拉下一条领带时,惊起一堆蟑螂四散而逃,对当时的恐怖情形至今我还记犹新。我更是厌恶不得不在肮脏便宜的饭馆里吃饭,那种饭馆里肯定也是蟑螂泛滥的地方。
我每天晚上独自回到那个冷冷清清的租住房里,头疼得几乎要爆炸——这种头疼完全是因为失望、忧虑、愤恨不平的心理引起的。最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大学时代那些美好的梦想到今天竟是一场噩梦。难道这就是生活?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么——千着一份令我轻视的工作、与蟑螂同住在廉租房里、吃着廉价的食物——对未来不抱有任何的希望?……我希望有读书的闲暇时间,希望从事大学时代就梦想的写作工作。
我很清楚地知道,放弃这份我鄙视的工作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我的梦想并不是赚很多的钱,我只想拥有一个多样的人生。总之,我已到了年轻人开始创业时必须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那个决定完全改变了我将来的生活。这个决定使我度过了过去的三十五年的快乐的人生,那种幸福感简直就是我心中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