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专利制度、商标制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制度、其他4个专题,汇编15篇文章,围绕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这些文章是知识产权各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为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的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录
目录
专利制度论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的私权构造=
图形用户界面法律保护建议 ——基于用途和直接以软件产品为载体的思路
适用诚实信用原则规制滥用专利权行为研究
专利法律制度中诚实信用条款罚则的优化路径
论智慧医疗发明的实用性审查
商标制度强化商标使用义务的比较研究及路径分析
商标法商品与服务关联关系之检视及修正
禁止商标重复注册制度的调研论证报告
《商标法》引入商标品牌建设内容的可行性及具体建议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制度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修改问题研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中独创性说明制度的初步研究
其他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立法可行路径分析
商业秘密保密措施认定规则研究
论知识产权案件“三审合一”审理模式下的“先民后刑” 审理形式
算法推荐下短视频平台著作权注意义务的司法动向及实践启示
试读
对于图形用户界面而言,其本质是一种图形化显示,因此其保护的重点应该在于人机交互过程。若重点在于静态的单一界面,则应该寻求著作权的保护,而非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否则,其与《专利法》当中的不予授予专利权的类型并无区别。正因如此,在确定涉案专利与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现有设计相比是否具有明显区别时,对于包括图形用户界面的产品外观设计,如果涉案专利其余部分的设计为惯常设计,则其图形用户界面对整体视觉效果更具有显著的影响。《专利审查指南2023》第四部分第五章第61节“与相同或者相近种类产品现有设计对比”。
对于动态图形用户界面而言,在将其与现有技术的设计要素进行比对时,首先需要判断动态变化过程。因为界面中的各显示模块的具体设计以及布局构成了图形用户界面的整体样式,而界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则体现出其人机交互方式、各模块之间的联动方式和变化趋势。并且,界面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是基于一个基础界面不变,其中部分设计要素或模块作动态变化;有的是包含多个基础界面,多界面之间存在连续或切换的动态变化过程;还有的则是既有多个基础界面之间的连续或切换的变化,也有某个或某几个基础界面上的某部分设计要素的动态变化。
此时,判断动态图形用户界面是否相对于现有设计具有明显区别时,应当首先判断动态变化过程,考虑基础界面的整体样式及其整体或细节的全部动态变化过程。同时,还应结合具体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考虑各个界面、各界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对整体视觉效果的不同影响程度,根据“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原则进行完整全面的比对。
对于一般的图形用户界面而言,在将其与现有设计的设计要素进行比对时,首先需要判断人机交互方式,其次判断变化过程。因为图形用户界面作为软件产品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窗口,在同类产品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图形用户界面的变化过程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期望。此时,图形用户界面的变化过程相对而言限制较大,不同产品间的差异较小,主要区别集中在人机交互方式中。
最后判断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的其他设计要素,例如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并判断产品的图形用户界面部分,兼顾其与产品其余部分的关系,如位置、比例、分布关系等设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