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关于绘画的风格与技法,史学家与画家的理解存在差异。比如,鲁本斯的绘画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但其技法属于弗拉芒画派。通过对早期弗拉芒画派的研究,我们得以洞察尼德兰地区油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探究在绘画材料、语言方面,北方文艺复兴初期的北欧绘画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贡献,同时理解北方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风格与人文思想。
在尼德兰地区,早期弗拉芒画家的代表包括北方文艺复兴“三杰”——杨·凡·爱克、罗伯特·康宾和罗希尔·凡·德尔·韦登,他们对弗拉芒画派的继承与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凡·爱克兄弟的追随者,如汉斯·梅姆林、胡戈·凡·德尔·胡斯和迪里克·鲍茨,也对弗拉芒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早期弗拉芒绘画“最后之花”的赫拉德·戴维,通过商业模式,让学徒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创作,将绘画大量销售到意大利、法国等地,形成了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作者在书中对“尼德兰”“佛兰德斯”“弗拉芒”三个概念进行了澄清,这便于我们理解这一地区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者也在书中回答了中国艺术家对油画起源的疑问。这部著作结构紧凑,层层递进,资料翔实,论证了早期弗拉芒画派作品的“感官视觉”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别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焦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开启我们新的思考。
目录
序言
绪论 研究之始
早期弗拉芒画派研究与影响
研究油画源流的特殊视角
第一章 弗拉芒画派
第一节 弗拉芒绘画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弗拉芒绘画的历史概况
第二章 油画之源
第一节 凡·爱克兄弟与油画材料
第二节 材料美学的发展
第三章 线与形
第一节 线描与涂绘的发展
第二节 触觉与视觉的画面差异
第四章 图式的隐喻
第一节 “三杰”与象征性
第二节 图式为形
第三节 世俗为像
第四节 继承与革新
第五章 视觉与民族性
第一节 弗拉芒绘画感官视觉的特殊性
第二节 民族性与绘画的特点
结语 美学的启示
油画的引进方式与早期教学的思考
美学教学与感官视觉
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差异性对创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序言
早期弗拉芒画派是油画起源时期在欧洲尼德兰地区发展起来的画派。通过研究它,不仅可以了解油画材料的发展过程,探究油画语言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区分欧洲油画各流派之间的差异与人文思想的具体表现。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西方传统油画的认识曾局限于片段式的接触和了解,没有全面系统地学习,因而很难认识到西方现当代油画创新的本质。溯本求源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西方油画。
传统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西方绘画皆是如此。如何理解传统,如何在自我知识体系下再次创新、融通审美的个体性和中西方哲学的差异,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亟待解答。西方油画进入我国的时间已经不短,但我们对油画基础性研究的认识相对不足。“言”能达“意”看似已解决了基础问题,但如何体现思想史意义上的美学追求,如何在画面上呈现哲学与美学观念,面对这些深层次问题,我们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于绘画的风格与技法,史学家与画家的理解存在差异。比如,鲁本斯的绘画作品体现了巴洛克风格,但其技法属于弗拉芒画派。通过对早期弗拉芒画派的研究,我们得以洞察尼德兰地区油画艺术的发展脉络,探究在绘画材料、语言方面,北方文艺复兴初期的北欧绘画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贡献,同时理解北方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风格与人文思想。
在尼德兰地区,早期弗拉芒画家的代表包括北方文艺复兴“三杰”——杨·凡·爱克、罗伯特·康宾和罗希尔·凡·德尔·韦登,他们对弗拉芒画派的继承与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凡·爱克兄弟的追随者,如汉斯·梅姆林、胡戈·凡·德尔·胡斯和迪里克·鲍茨,也对弗拉芒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早期弗拉芒绘画“最后之花”的赫拉德·戴维,通过商业模式,让学徒采用“流水线”的方式创作,将绘画大量销售到意大利、法国等地,形成了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作者在书中对“尼德兰”“佛兰德斯”“弗拉芒”三个概念进行了澄清,这便于我们理解这一地区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者也在书中回答了中国艺术家对油画起源的疑问。这部著作结构紧凑,层层递进,资料翔实,论证了早期弗拉芒画派作品的“感官视觉”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有别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焦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开启我们新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部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中国艺术界理解欧洲传统与现当代之间的矛盾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