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对畜兽在人类文化中的关注度,投射在绘画领域有了极为具象的表达。关注畜兽绘画,一方面是对中国绘画从画理到画法的梳理总结,另一方面也是洞察各种动物在中国历史变迁中发生的变化,是一次极为有趣的文化探索。
本书涵盖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畜兽”。作者结合历代画论详细的为读者解析各类别的产生与发展,所收录的图片也更宏观的展现了中国花鸟画的生机。
目录
第一章 马
第二章 牛
第三章 羊
第四章 猫
第五章 狗
第六章 兔、鼠
第七章 虎、狮
第八章 猿猴、鹿
第九章 熊、豹及其他野兽
前言/序言
中国绘画的分科经历了 较为漫长的过程,直到唐未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才 有了维形而在未初刘道醇的 《圣朝名画评》中完全成熟 。刘道醇将绘画分为六门, 即人物、山水林木番马走兽 、花卉翎毛、鬼神、屋木。 与朱景玄相比,刘道醇表现 出分类意识的完全自觉,以 “门”标目,表明他已完全从 绘画题材与绘画分科的淆乱 中脱离出来。《宣和画谱》 作为北宋皇家的收藏著录, 完全按照画科分类统领,其 分类较《圣朝名画评》更加 精细。《宣和画谱》将绘画 分为十科、分别为:道释、 人物、官室、番族、龙鱼、 山水、畜兽、花鸟、墨竹、 蔬果,这也是第一次将“畜 兽”作为独立画科。 “畜兽”一词出现较早, 《吕氏春秋》在描述仲冬时 说:“是月也,农有不收藏 积聚者,牛马畜兽有放佚者 ,取之不诘。”唐孔颖达在 《尚书注疏》中解释何为畜 兽:“畜兽形相类也,在野 自生为兽,人家养之为畜。 ”以此来看,畜兽包含哪些 动物已基本明晰。北宋初年 官修《大平广记》中,关于 畜兽的奇闻逸事就有十二卷 之多、所涉及的动物有牛、 马、大、羊、猫、狮子狼, 鹿、猿等。《宣和画谱》畜 兽卷的叙论说:“于是画史 所以状马、牛而得名者为多 。至虎豹、鹿、系、瘴、兔 ,则非驯习之者也。画者因 取其原野荒寒,跳梁奔逸, 不就羁絷之状,以寄笔间豪 迈之气而已。若乃犬、羊、 猫、狸,又其近人之物,最 为难工。花间竹外,舞茵绣 幄,得其不为摇尾乞怜之态 ,故工至于此者,世难得其 人。”由此可见《宣和画谱 》中所谓的“畜兽”基本涵盖 了所有四足行走的哺乳动物 。 虽然畜兽包含所有四足 哺乳动物,但各种动物与人 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存在很大 差别,所以在人类文化中它 们被关注的程度也存在明显 差异。如马、牛、狗、羊、 猫等家畜,因其性格温顺, 被人类驯化后参与到人类的 生产生活之中,所以它们不 仅经常出现在人类的各种文 化形态中,而且在特定文化 形态中它们还带有特定的文 化内涵。相反,如穿山甲、 熊猫、羚羊麝等生活环境极 为隐秘遥远的动物,与人的 关系也极为疏远,在人类文 化中出现的频率极低,基至 曾不被人类知晓。这些对畜 兽在人类文化中的关注度, 投射在绘画领域则有了极为 具象的表达。关注畜兽绘画 ,一方面是对中国绘画从画 理到画法的梳理总结,另一 方面也是洞察各种动物在中 国历史变迁中发生的变化, 是一次极为有趣的文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