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红楼梦》里的服饰描述异常精彩,包括服饰名称、色彩、图案、工艺材质等等,一直以来是《红楼梦》读者关注的对象。日历根据季节和时令大致对应相关服饰词条,根据词条内容分为“衣裳”“配饰”“袜履”“服色”“绮罗”“妆奁”“女红”等栏目。其中既包括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经典服饰的展示,也有鸳鸯等丫鬟们日常服饰的品评;既有“凤冠霞帔”等服饰制度的探讨,也有“寄名锁”和“护身符”等民俗服饰的释读;既有“雀金裘”等名贵服饰的剖析,也有“靴掖”等服饰细节的追溯;既有“大毛衣服”等冬日服饰的出场,又有“藕合纱衫”等夏日服饰的展现……从头上戴的髻、冠、抹额、钗,脸上抹的胭脂,脖颈戴的璎珞、锁,上身穿的肚兜、中衣、袄、褂、披风、箭袖、袍、斗篷、背心,手上戴的香珠、戒指,腰间束戴的汗巾子、玉佩、荷包,下身穿的裙和裤,脚上穿的袜、靴、鞋,到缕金、攒珠、刻丝、弹墨、掐金满绣、挖云、盘金、彩绣、羽缎、羽纱、妆缎、蟒缎、麂皮、海龙皮、银鼠等丰富的工艺及材质,本日历尽可能系统、专业地对《红楼梦》服饰进行全面的择取和品读。
试读
【出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约想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云福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湾柳叶掉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配饰】
王熙凤在书中第三回首次出场,对于她的服饰、容貌及体态的描写给人十分鲜明的形象感。细细读来,这位珠光宝气的少妇装束看似繁复,却没有一样是多余的。其服饰描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头饰、上装与下裳,颇具视觉上的美感和秩序感。
王熙凤头上戴的金丝八宝攒珠髻,是一种用黄金丝穿缀各种珠宝、玛瑙、琥珀等物的珠髻。攒珠,是指用银线或铜丝制作钿子时的穿珠之饰。髻,是将头发盘结在头颅后边或者头顶的发型样式。明代妇女戴的?髻,是一种用头发或金银编结成的网帽,用时佩戴在头上,至清代,南方部分地区贵族妇女戴髻风尚颇为流行。
朝阳五凤挂珠钗的款式是一支钗的钗头有五只凤鸟,每股一只凤凰口衔一串珍珠。《诗经·大雅·卷阿》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鸣朝阳常被看作希世之瑞或喻贤才遇时而起,不仅带有明显的吉祥意味,而且是王熙凤身份和抱负的自喻。
王熙凤颈部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根据描述,推测是以赤金为材质,装饰蟠螭纹并缀有璎珞的项圈。赤金是现代所说的纯金,盘螭应为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对蟠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璎珞是一种多层串珠式珠宝,垂坠在圆环状的项圈下,用珠玉材料制成的小巧花朵穿串而成,多垂于胸前,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推崇,变成了项饰。璎珞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
此处可以看出王熙凤的首饰和项饰佩戴极为讲究,头上的五凤珠钗搭配颈部的赤金盘螭璎珞圈,图案上一龙一凤,材质上一为珍珠,一为足金配宝石,互相映衬,更显奢华。
【衣裳】
在衣着方面,王熙凤里穿袄,外套褂。袄是小说《红楼梦》中女性最普遍的上装,一般与裙组合穿着。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云福袄,缕金是以金丝为饰;百蝶穿花是一种纹饰图案,主题纹样是上百只蝴蝶在花间飞舞,蝶与耋同音,被视为吉祥物,寓意健康长寿。这件袄上有形态各异、以金线织造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可以想象是何等奢侈艳丽。云福袄可能是指这件袄的款式特点,比如在左右开裾处有如意云头或蝙蝠纹的装饰,为典型的吉祥纹样。第三回虽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做了详细的描写,但对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出场却是一笔带过,“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曹雪芹直接用“钗环裙袄”来描写三姐妹的出场,可见这“钗环裙袄”是多么具有代表性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