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逻辑、语言与认知》从现代逻辑、现代语言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视角,重点探讨逻辑、语言与认知交叉领域的相关问题。
《逻辑、语言与认知》分为如下五章:第一章,“逻辑、表征与认知”;第二章,“语言的逻辑刻画与语用分析”;第三章,“论辩语义与论辩结构”;第四章,“主体互动与知识更新”;第五章,“隐喻表达与隐喻理解”。第一章侧重于宏观上的哲学思考;第二章重点分析自然语言的语义和语用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聚焦于单主体内部和多主体互动中的动态认知;第五章探讨隐喻表达和理解的认知机理与逻辑关系。
第一章力图从哲学的角度,吸收演化心理学、演化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新发现和新成果,探讨如何理解心智、认知与知识等问题,对认知的计算一表征一逻辑进路进行多维整合的哲学审视,从而为推动心智研究的逻辑进路发展提供新视野和新资源。
目录
第一章 逻辑、表征与认知
生命和心智的连续性
自创生:生命与认知
心智行动及其产品
第二章 语言的逻辑刻画与语用分析
类比视域下的词义扩展理据探析
现代汉语主观位移句的认知理据探析
亲子沟通中指令行为的语用选择
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与强重复最优应答推理
Communicative acts: intentionality,contextuality and reciproclty
第三章 论辩语义与论辩结构
逻辑视域中的论辩
结构化论辩系统分析
亲子论辩研究刍议
Partial semantics of argumentation:basic properties and empirical results
第四章 主体互动与知识更新
子集空间下的邻域扩张
汉语“知道”的逻辑刻画
第五章 隐喻表达与隐喻理解
隐喻理解的台前认知与幕后推理
混杂隐喻的语义连贯机制
知识管理与隐喻认知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and motivation in relevancy theory
An ontology-based approach to metaphor cognitive computation
前言/序言
在生活世界里,主体的认知活动一般置身于开放、动态的环境之中。主体所接收的语言信息具有不完全性、不一致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当主体从外界不断获取新信息时,可能遇到如下问题:所接收的信息是否可靠?它们是否与主体的现有信念发生冲突?主体的信念和偏好如何随着这些语言信息的改变而改变?其主要过程涉及语言信息的获取,单主体的动态认知,以及多主体的动态认知。本书从现代逻辑、现代语言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视角,重点探讨逻辑、语言与认知交叉领域的相关问题。
本书分为如下五章:第一章,“逻辑、表征与认知”;第二章,“语言的逻辑刻画与语用分析”;第三章,“论辩语义与论辩结构”;第四章,“主体互动与知识更新”;第五章,“隐喻表达与隐喻理解”。第一章侧重于宏观上的哲学思考;第二章重点分析自然语言的语义和语用问题;第三章和第四章聚焦于单主体内部和多主体互动中的动态认知;第五章探讨隐喻表达和理解的认知机理与逻辑关系。
第一章力图从哲学的角度,吸收演化心理学、演化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新发现和新成果,探讨如何理解心智、认知与知识等问题,对认知的计算一表征一逻辑进路进行多维整合的哲学审视,从而为推动心智研究的逻辑进路发展提供新视野和新资源。主要探讨了以下三方面问题。
(1)在认知科学全面发展的视域下,如何重新理解心智,以及认知的逻辑一表征一计算如何应对生物学一社会性进路的挑战。当代认知科学存在两种理解心智的经典模型:一是以符号思维为范型的计算机模型;二是以自然生命为范型的生物有机体模型。第二种模型隐含了一个基本思想:应该从生命和生命演化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心智,生命与心智在存在论上一开始就是同一的,这一基本思想被称为“生命一心智连续性论题”。这一论题为表征一计算模型带来的挑战是:从演化一发展的角度看,认知的最初形式并非是基于严格逻辑规则的语言思维过程;而是一种感知一行动的身体图式,而以表征为主的认知形式是出现了内化的神经系统后才得到全面发展的。以生命的自创生理论为例,最简生命形式即蕴含了心智,即生命是一个包含主体(或自我)成分和认知成分的统一体。这一思想为理解心智的逻辑一表征一计算进路的生物似然性和心理似然性带来了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逻辑一表征一计算进路需要认识到多进路对话的重要性,扩展和补充自身视域,并继续在刻画学习、语言、问题求解等高级认知能力上展现出卓越的计算力。
(2)在认知的计算一表征模型中,通过对比研究心智和神经层面上运行机制的异同,使逻辑、意象、类比等不同进路相互借鉴、扩充,从而促进多进路对话与协作。通过比较心智的语言表征与意象表征,我们认为意象的心智模型和神经映射是更为一般和更深层地理解认知的重要通道。通过对比类比与逻辑的认知机制,我们认为类比的心智模型乃至神经模型更为基础——基于表征相似性的类比是人类最一般的思维方式,也正是这一点使得隐喻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和认知现象;作为隐喻的基础,类比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心智机制。在这一章哲学探讨的基础上,后面我们将进一步结合计算模拟探讨隐喻与类比推理的一般认知过程和机制。
(3)其他探讨的核心问题还有,表征主义如何回应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困境;表征一计算模型如何应对来自具身认知的挑战(即我们的认知是涉及在世的躯体以及躯体情绪的,乃至我们很多隐喻也以身体为基础坐标);不同进路间如何统一概念,如何理解“知识”。
第二章侧重于从逻辑与认知结合的角度,对自然语言进行语义和语用分析。以类比推理模式、认知语用学、言语行为语用模型以及博弈论语用学等为理论基础,依托具体语料,比较具体地分析了自然语言语形、语义、语用上的某些特点和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类比推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是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实现的逻辑思维基础,对词义扩展起到了理据性作用。类比推理可以分为属性类比、关系类比、结构类比和扩张类比四种“型”式。前三类推理模式是隐喻认知的深层思维模式。而通过转喻认知扩展语义的词汇,大多是扩张类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