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乌莎·戈斯瓦米教授探究了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心理,利用*新研究成果,阐释了语言发展和逻辑推理等关键问题,突出了童年期“安全依恋”的重要性,分析了学习的过程。儿童逐步增强对周边世界的理解,语言和道德理解等复杂能力也随之发展。儿童与同龄人的关系为何对于心理发展尤其重要?儿童如何以及为何发展成现在的样子?现阶段的发展为成人期奠定了怎样的基础?这些家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都能通过《儿童心理学》这本书获得解答。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婴儿和他们所认识的世界
第二章 学习外面的世界
第三章 学习语言
第四章 友谊、家庭、假装游戏和想象力
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阅读和数字
第六章 学习中的大脑
第七章 关于发展的理论和神经生物学
索引
英文原文
试读
当婴儿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就已经开始学习了。到了孕晚期(第6—9个月),胎儿便能够听到母亲的声音。尽管羊水有过滤效应,在出生时婴儿也能够区分母亲的声音和陌生女性的声音。这个结论是通过一个给新生儿吮吸假奶嘴的著名的“吮吸”实验得出的。首先,实验员测量了新生儿的自然或“基准”吮吸速度。然后,婴儿听到了一段他们的母亲读故事的录音。每当他们的吮吸速度超过基准时,这段录音就会开始播放。每当他们的吮吸速度低于基准时,他们就会听见陌生女性的声音,读着同样的故事。婴儿迅速地学到了:只要快速地吮吸就能够听到母亲的声音。第二天,实验员调整了这种因果关系。这样一来,要听到母亲的声音就必须要吮吸得慢一点—婴儿调整了他们的吮吸速度。类似的“吮吸”实验还用过读故事的方法。母亲在孕晚期的时候每天对着她们隆起的肚子读一个特定的故事。在出生时,她们的婴儿便能够区分熟悉的故事和陌生的故事。确实,“吮吸”实验甚至显示胎儿在子宫里就可以学习音乐。有些母亲是肥皂剧《邻居》的粉丝,她们的婴儿在出生时就能够识别出《邻居》的主题曲。
胎儿在子宫里也经常活动。早在第15周的时候,胎儿就能有好几种明显的活动模式,其中包括“打哈欠、伸懒腰”的姿势和用来旋转身体的“跺脚”模式。子宫内部环境的各个方面,例如母亲有规律的心跳声,似乎也能被感知到,并且因此有着安抚的效果。研究发现,当听到一些声音时,胎儿的心跳速度会下降(被认为是集中注意力的表现)。研究还发现,对于熟悉的刺激,心跳速度也会习惯化(不再波动),这被认为是胎儿正在学习的表现。因此,胎儿研究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子宫里,胎儿的大脑也已经开始学习、记忆和关注了。
事实上,构成大脑的绝大多数脑细胞在出生前就形成了。因此,子宫内的环境如果含有过多的毒素,例如过多的酒精或药物(指酗酒或药物成瘾,而不是偶尔的一杯酒),就会影响大脑的发展。这些影响是不可逆的,即便儿童出生后的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补救负面的影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大脑都是可塑的。但是,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脑细胞之间逐渐增多的连接而取得的。任何环境中的输入都会使新的连接形成。与此同时,那些不再经常被用到的连接会被修剪掉。因此,没有哪个单一的经历能够造成灾难性的发展后果。但经历的持续性在决定哪些连接被修剪和哪些被保留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儿童持续地体验到温暖和关爱,而另一个儿童持续地经历焦虑和恐惧,那么他们大脑中将会被增强的连接是不同的。
发展早期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脑实际上是一部学习机器。脑细胞在出生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研究显示,它们也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处理信息的方式。这部学习机器的早期能力决定着它之后学习的效率。在出生时,大脑之间并没有那么多不同。它们都有着同样的、内置的信息处理方式。但是,一个大脑如果获得了早期的优势,那么在发展内部结构时会更有效率。因此,出生在理想学习环境中的儿童的大脑,会在一生中都表现得比面对不那么理想的早期环境的大脑要好。早期大脑的可塑性也意味着干预总会有效果。转变环境之类的干预(例如进入寄养家庭等),可以帮助增强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让信息处理变得更优化或者更有效。在人生的前几年里尤其是这样。因此,改善一个儿童的环境总会对后期的发展结果有正面的影响。
最终,大脑之间总还是会有个体差异。在出生时,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感觉处理(例如负责看或听的神经机制的工作效率)和情绪不稳定(容易对刺激做出快速或敏感反应)方面。环境将最终决定我们之间的这些个体差异是会造成轻微、可忽略不计的后果还是更重大的后果。有些大脑如果由于生理原因,在特定的、重要的信息处理方面不是特别高效,就可能面临某些方面发展迟缓的风险。例如,如果听觉处理比较低效,可能意味着未来会有语言障碍。个体差异不是决定性的:较低的效率并不直接等同于发展障碍。通常,只要环境足够滋养,充足的学习体验会使较为低效的大脑达到与较为高效的大脑类似的发展终点。但是,及早意识到大脑效率有缺陷可以使环境干预更有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耳聋。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将一个小的微型芯片(叫作耳蜗植入物)植入婴儿的耳朵里。一些装了耳蜗植入物的儿童,在口语的发展方面可以和听觉正常的儿童一样。
……
前言/序言
序言
陈美龄
现代父母因为社会发展迅速,所以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会感到有点不知所措。传统的育儿方法能否帮助面向未来的孩子适应AI时代的挑战呢?竞争激烈的升学情况会否对孩子成长有坏的影响呢?为了不让孩子被时代淘汰,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互联网上和市面上的育儿知识可以信赖吗?当父母的采取什么行动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呢?
这些都是深爱儿女的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有很多年轻家长,因找不到答案而失去信心。也有些家长拼命让孩子参加早教班、学习班,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
但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家长充实自己在育儿方面的专门知识。
为了孩子的未来,当父母的应该尽量争取进修的机会。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更有信心地培养儿女。
家长追求专门知识的时候要小心选择,无论是利用互联网还是利用参考书,都应该寻找正确和值得信赖的专家意见和研究分析。
家长要善于区分“分享”和“课程”,以及同伴和老师。“分享”是富有育儿经验的父母的经验之谈,这些父母是我们的同伴。“课程”是基于有根据的研究和理论的指导,指导者是我们的老师。
为避免商业气息和极端意见的影响,家长可以积极理解有根据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寻求老师的见解。
家长同时应该尽量寻求新的研究成果。因为科学是日新月异的,数十年前的理论往往已经被推翻。
乌莎·戈斯瓦米教授的研究是重要的育儿参考资料,从幼儿到青春期。
育儿中的家长熟读本书后,一定会受到好的影响。
当上父母,就同时获得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挑战、最重要的任务。
只要家长有充足的知识,育儿的过程一定会带给您人生中最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