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差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科学,尤其是教学论的重要的实践课题与理论课题之一。这个课题的解决取决于两个前提:“反思”帮“行动”。前者主要从理论上阐明差生现象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后者主要从实践上总结和推广先进学校的创造性经验,提升教育实践的品格。 本书旨在系统地阐述美、英、法、德、俄、日等国学者关于差生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而引述大量的案例分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读者思考差生问题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和必要的思路。内容从九个层面来阐述,“差生的界定及其成因、差生的心理、学业不良的诊断与治疗、学习失能的诊断与治疗、差生的教学论分析、差生的性格学分析、差生的预防教育、我国学者关于学业不良若干问题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差生“是一部对差生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方法论的总和。
目录
序1 第一章 差生的界定及其成因1 第一节 差生概念的界定1 一、形形色色的学习障碍1 二、学业不良的概念4 三、学习失能的概念6 四、围绕“差生”一词的讨论10 第二节 差生的成因13 一、差生成因概述13 二、差生成因的系统化研究16 三、学习失能的成因25 第二章 差生的心理特征30 第一节 学业不良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30 一、差生智能结构的缺陷30 二、差生记忆能力的缺陷38 三、差生的一般性格特征46 四、差生的动机体系与学力50 五、学业不良与学习方式54 第二节 学习失能儿童的认知与行为特征61 一、从“音痴”的比喻看学习失能61 二、学习失能儿童的认知特征62 三、学习失能儿童的行为特征68 第三章 学业不良的诊断与治疗72 第一节 学业不良的诊断72 一、学力的多面性72 二、绝对判定标准76 三、相对判定标准79 四、学业不良的症候85 五、学业不良检验单87 第二节 学业不良的治疗93 一、学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93 二、学习治疗96 三、心理治疗104 四、全方位治疗与治疗效果的持续性109 第三节 学业不良儿童案例分析111 一、源于生理因素的学业不良儿童111 二、源于心理因素的学业不良儿童121 [附录] 小学算术学业不良诊治用问题设计例136 第四章 学习失能的诊断与治疗143 第一节 学习失能的诊断143 一、诊断的步骤与方法143 二、从治疗类型看学习失能的下位类型153 第二节 学习失能儿童的治疗教育159 一、治疗教育的基本原理159 二、治疗教育的领域165 三、治疗教育的要点177 第三节 学习失能儿童案例分析182 一、典型症状182 二、学习困难症状195 [附录] 促进学习失能儿童视觉认知发展的认知训练设计208 第五章 差生的教学论分析21o 第一节 作为教学论概念的学业不良210 一、学业不良的教学论思考210 二、成就目标的要素与学业不良216 第二节 学业不良的要素223 一、分析学业不良要素的基本依据223 二、关于知识224 三、关于技能及熟练227 四、创造性活动的经验229 五、态度的形成度233 六、成就目标的界定与学业不良的教学诊断235 第三节 学习困惑的症候及其发现方式237 一、教学的微观过程分析237 二、发现学习困惑症候的基本依据239 三、学习困惑症候的分析及其发
试读
第二,我们所说的差生,要害问题是“学力不振”或“学力不良”,但它是可逆的。况且只有当差生真正正视了自己的学力之差,才有求得进步的契机。 第三,有的学者提议把“差生”界定为“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可谓用心良苦。但从终身教育的观点看,任何人都得终身学习,以求得终身发展,哪怕是功成名就的人,也不能说“已经充分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可以泛指世间一切生存着的人。然而我们知道,某类事物如何定义,决定着对它的诊断和处理。就是说,概念的界定乃是利于实践操作,决非为概念而概念的。对差生作过泛的界定,只能模糊正常学生与失常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失却了概念的准确性。 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Freire)所说的,“词”作为一种符号,不仅仅是人们实现对话的工具,它还含有两个基本要素:反思与行动。这就是说,一个“真实的词”不仅意味着“命名世界”,而且意味着“改造世界”。同样道理,“差生”这个词反映了教育世界一种真实的现象。即便换一种说法,诸如用“学习困难学生”之类的术语去替代“差生”一词,但问题的实质并没有改变,亦即同样表明了学业的先进与落后或是优劣之分。“差生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况且优与劣总是相对的存在,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我们不必“讳疾忌医”,不必讳言“差生”。相反,应当坦诚地、积极地应对差生现象。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的结论是,至少在教育研究的维度上作为一个集体概念继续采用“差生”的字眼,并无多大的弊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中还可能包括智能低下的弱智儿童。前面已经提到,他们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应当严格区分开来。
前言/序言
差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科学,尤其是教学论的重要的实践课题与理论课题之一。这个课题的解决取决于两个前提:“反思”和“行动”。前者主要从理论上阐明差生现象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后者主要从实践上总结和推广先进学校的创造性经验,提升教育实践的品格。
但是,从现状看,这两个前提都不能令人满意。差生研究的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差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跨学科——包括教学论、生理学、心理学、缺陷学、医学、咨询学、教育管理学——的综合研究,要想求得令人信服的结论,是不可能的。至于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如何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情感、态度、士气等等——的分析不力。这样,缺乏理论观照的实践,终究只能是盲目的实践。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答这一课题的严峻课题。
正是从这一问题意识出发,笔者以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藉以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示相应的教育方略。本书旨在系统地阐述美、英、法、德、俄、日等国学者关于差生研究的基本理论,进而引述大量的案例分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读者思考差生问题提供尽可能翔实的信息和必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