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常熟市普法志》记述1985年以来江苏省常熟市普法工作的专业志书。全书包括“序”“凡例”“大事记”“一五普法”“二五普法”“三五普法”“荣誉”等章节,详细记述了常熟市开展的“一五”普法至“六五”普法的工作经过,以及全市普法工作现状、经验和成果。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一五”普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制订
第三节 组织实施
第四节 考核验收
第五节 成果
第六节 表彰
第二章 “二五”普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制订
第三节 组织实施
第四节 检查考核
第五节 成果
第六节 表彰
第三章 “三五”普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制订
第三节 组织实施
第四节 考核验收
第五节 成果
第六节 表彰
第四章 “四五”普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制订
第三节 组织实施
第四节 考核验收
第五节 成果
第六节 表彰
第五章 “五五”普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制订
第三节 组织实施
第四节 考核验收
第五节 成果
第六节 表彰
第六章 “六五”普法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规划制订
第三节 组织实施
第四节 考核验收
第五节 成果
第六节 表彰
第七章 荣誉
第一节 集体荣誉
第二节 个人荣誉
后记
前言/序言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近上海,南连苏州,西邻无锡,北濒长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因“岁岁丰收常熟田”而得名,拥有3000年人文历史、1700年建城史,文脉流长,才俊辈出。常熟古城山湖环抱、依山而筑,山、水、城融为一体,是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2016年,全市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6.82万,常住人口151万。近年来,全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乡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千年古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
社会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要靠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长久,要靠建立一个人人懂法守法的法治社会才能够保障。从1985年开始,国家实施每五年一次的普法活动,这是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后所实施的全民法制教育活动。至今,已经进行了六次。从“一五”至“六五”,常熟的普法工作始终坚持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文化引领实践,努力让法治成为常熟经济社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常熟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常熟文化精神的重要特色、社会综治的重要依托。多年的全民普法活动,为构筑常熟“五位一体、综合发展”的新优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从首次普法工作至今,三十载春秋事,三十载辉煌史,常熟的每一次普法活动,都按照全国普法活动的要求与部署,领导重视,充分发动,运用多种方法与形式,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从市民家庭到公共场所,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普法氛围布置与宣传;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普通市民群众,从家庭老人到学校孩子,从本地居民到新市民与外来打工者,都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贯彻动员与学习落实,让每一次的普法工作,不留一点死角。与此同时,常熟在普法工作中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实践经验:率先提出法治文化建设命题,首开行政村自编普法读本先河,首编青少年普法教材,首创网络普法学校,首辟新媒体“法律超市”平台……由此,常熟的普法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国家司法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一五”至“六五”的普法工作表彰中,常熟连续六次获评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成为全国唯一的普法先进“六连冠”城市。常熟全市的普法工作者和关心此项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使常熟的法治事业始终处于全国县级市前列。借此机会,对历年来为常熟普法事业作出贡献的普法工作者表示深切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对长期以来关心爱护、热情支持、积极参与普法建设的社会各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了客观系统地回望三十多年来全市法治宣传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忠实记录三十多年来发生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值得记载的人与事,我们启动了《常熟市普法志》的编纂工作。今天,这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倾注了编纂人员的心血与汗水的书稿即将付梓出版。谨向所有参与编纂、审定、出版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和给予热情支持的各界人士深表敬意!
“过去时”的普法留下了深刻的足迹,“现在时”的普法依然步履矫健,“将来时”的普法任重而道远。“六五”普法结束以后,“七五”普法已经启动,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朝着法治常熟、法治中国的目标继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