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农村诉讼法律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文库》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服务于法律援助的基本概况,分章节对农村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农村常见诉讼行为的实践现状,对我国农村的诉讼法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数理。
目录
第一章 农村的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
第一节 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概述
第二节 农村法律援助概述与现状
第二章 行政诉讼理论概述
第一节 诉讼概念与程序
第二节 行政诉讼概述
第三节 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及规则
第三章 农村行政诉讼中的行政纠纷实践探究
第一节 行政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行政纠纷的诉讼解决
第三节 农村常见行政诉讼
第四节 农村行政诉讼诉权的保障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 刑事诉讼理论概述与程序
第一节 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刑事诉讼程序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五章 农村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实践探究
第一节 刑事案件的受理
第二节 农村刑事诉讼解决的现状
第三节 农村刑事法律援助现状
第六章 民事诉讼理论概述与基本模式
第一节 民事诉讼概述
第二节 民事诉讼程序
第三节 民事诉讼基本模式
第七章 农村民事诉讼中民事纠纷实践探究
第一节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节 民事纠纷诉讼程序
第三节 农村民事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现状
参考文献
试读
《农村诉讼法律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文库》: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在我国历来是较少的一种诉权行为,在农村尤其如此。目前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民的侵权行为和不作为行为屡屡出现,而农民因为文化知识的欠缺和法律意识淡薄,受传统文化“民不与官斗”影响较深,“不敢告、不知告”情况普遍存在,加深了农村社会矛盾,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障碍。因此,要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就需要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而目前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农村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干群关系紧张。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变成向农民索取的工具,贪婪地吸取农民的血汗,有的农村基层政府机构甚至执法部门滥用公权力,擅自对农民进行禁闭、侮辱乃至身体残害。有的基层干部还与地方流氓恶势力相勾结,共同对付所谓“不听话”的农民等等,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变成了和谐社会构建的障碍,阻碍了社会的前进步伐。本节主要介绍农村中常见的行政纠纷、行政诉讼等。
一、农村行政纠纷
农村行政纠纷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或组织在对农村、农民或农村有关组织的管理过程中,与相对方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争议。从理论上讲,农村行政纠纷包括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行政纠纷,乡、县等行政机关与村民及村委会的行政纠纷。依照我国《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可见,村民委员会依法对村民和村务具有自治管理的权限,虽然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但依法却具有公共职权,属于行政法理论中的行政主体范畴。
我国法律制度对农村纠纷的行政纠纷解决并没有规定与发生在城市的纠纷不同的特别制度和程序,完全适用我国一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的规定。这种法律制度完全符合法治统一性的要求,更符合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趋势。
从目前法律规定来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规定主要有:一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了村民选举纠纷、村务公开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如该法第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二是《行政复议法》明确列举
前言/序言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二元化结构影响下,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呈现出城乡发展的极不均衡,集中表现为农村法律援助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援助体系,应以满足广大农村公民的法律援助需求为第一要义,在扩大农村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范围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的资金保障和人力资源配备机制,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援助,建立专门面向农村公民的法律援助机构,是推动和发展农村法律援助的必要手段。新农村建设要求增强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重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成为必要。由于现行立法的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居民法制观念的淡薄,致使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该着力加强农村法律援助的立法保障、资金保障、人力资源保障,重构我国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诉讼行为,从本质上来看,总是与其存在的社经济基础、政治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不断积淀和创新,从而形成各具时代特色的诉讼法律文化。
本书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服务于法律援助的基本概况,分章节对农村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农村常见诉讼行为的实践现状,对我国农村的诉讼法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梳理。
本书共七章约22万字,第一至四章共11万字,由北华大学张东晔负责撰写;第四至七章共11万字,由北华大学初晓旭负责撰写。农村诉讼法律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已有材料和文献,吸收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并结合了自身的工作实践。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时间短促,书中难免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广大学者、专家及读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