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为了规范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技术要求,适应工程勘测技术发展和电力工程建设的需要,做到安全适用、质量可靠、保护环境、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548-2018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548-2018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设计阶段测量、岩土工程勘察、工程水文勘测、工程气象勘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548-2018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标准》不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勘测所使用的计量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检定,作业时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作业前应检视或检测合格;专业应用软件应经过鉴定或验证。
勘测原始记录应完整、真实、可靠;引用资料应验证。
勘测成果资料必须检查验收合格后提交;提交给其他软件平台的勘测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程勘测应积极采用新技术,采用新技术完成的勘测成果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548-2018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标准》的规定。
8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除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548-2018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缩略语
2.1 术语
2.2 缩略语
3 基本规定
3.1 测量
3.2 岩土工程勘察
3.3 工程水文勘测
3.4 工程气象勘测
4 可行性研究阶段测量
4.1 一般规定
4.2 内业测量
4.3 外业测量
4.4 测量成果
5 初步设计阶段测量
5.1 一般规定
5.2 内业测量
5.3 外业测量
5.4 测量成果
6 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
6.1 一般规定
6.2 基础控制测量
6.3 辅助路径优化
6.4 落实路径测量
6.5 平面与高程联系测量
6.6 交叉跨越测量
6.7 平面及断面测量
6.8 定位与检验测量
6.9 塔基断面测量
6.10 测量成果
7 专项测量
7.1 塔位坐标联测及转换
7.2 房屋分布图调查测量
7.3 林木分布调查测量
7.4 塔位地形图测量
7.5 接地极极址测量
7.6 土石方测量
7.7 水文测量
7.8 运行维护测量
7.9 安全监测
8 改造测量
8.1 一般规定
8.2 风灾改造测量
8.3 冰灾改造测量
8.4 导线温升增容改造测量
9 卫星遥感测量
9.1 一般规定
9.2 影像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9.3 像片控制测量
9.4 空中三角测量
9.5 DEM建立
9.6 DOM制作
……
10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
11 卫星定位测量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13 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
14 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
15 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
16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
17 特殊性岩土分布区岩土工程勘察
18 特殊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
19 原体试验
20 基坑检验
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水文勘测
22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水文勘测
23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水文勘测
24 水文查勘
25 水文分析计算
26 河床、海床演变分析
27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气象勘测
28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气象勘测
29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气象勘测
30 气象查勘
31 气象分析计算
附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31章和1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测量,初步设计阶段测量,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专项测量,改造测量,卫星遥感测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特殊岩土分布区岩土工程勘察,特殊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原体试验,基坑检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水文勘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水文勘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水文勘测,水文查勘,水文分析计算,河床、海床演变分析,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气象勘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气象勘测,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气象勘测,气象查勘,气象分析计算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删除标准中数字摄影测量相关规定内容,其要求指向《电力工程数字摄影测量规程》;
2.在可研、初步设计阶段增加了航测、卫星遥感测量的相关内容;
3.将选线、定线、量距测量等内容合并为“落实路径测量”;
4.新增“专项测量”“改造测量”“卫星遥感测量”“机载激光雷达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六章内容;
5.对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调整,将勘察与评价分开表述,增加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的条款;
6.新增“深切峡谷区勘察”“戈壁沙漠区勘察”两节;
7.将原标准“冻土”改为“多年冻土”,内容进行了调整。对“盐渍岩土”一节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将原标准“地震液化”改为“地震液化及震陷”,增加震陷评估的要求;
8.对“水中立塔线路基础”“内涝区线路基础”“蓄滞洪区线路基础”和“线路跨越水域岸滩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勘测设计要求;
9.修订了对大风区、重冰区开展专题论证的要求。强调在资料短缺时,要开展相关专题分析论证工作;
10.新增了“冲刷分析计算”一节。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二路12号,邮政编码: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