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是河洛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所讨论的是河洛文化、闽台文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民族复兴的影响。作者深信,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虽然有着源与流的深远关系,但若从对民族复兴的意义之角度而论,二者同等重要的促进与支撑作用则是不可能再区分彼与此的。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河洛人南迁与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一节 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之旅
第二节 南国人的河洛梦与客家民系
第二章 开漳、开闽与开台
第一节 陈元光开漳
第二节 王审知开闽
第三节 颜思齐开台
第三章 河洛道统在闽台
第一节 中华道统源起河洛
第二节 道丧千载 洛学勃兴
第三节 洛学入闽 儒道弘昌
第四节 存亡续绝 儒学入台
第四章 河洛易学与台湾易学
第一节 河洛易学
第二节 台湾易学
第五章 以河洛文化为根系多元融合的台湾文化
第一节 根深蒂固的河洛文化传统
第二节 主体地位的儒学文化
第三节 台湾地区民众的信仰
第四节 多元构成的其他文化形态
第五节 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文化
第六章 河洛文学与闽台文学
第一节 河洛文学纵览
第二节 福建文学
第三节 台湾文学
第七章 亲缘文化在闽台
第一节 传统的宗法文化
第二节 台湾的家族
第三节 闽台亲缘文化
第八章 台湾的佛教文化
第一节 佛教在台湾
第二节 佛教界的高僧大德
第三节 菩萨信仰
第四节 台湾佛教现代化的特征
第九章 台湾的庙文化
第一节 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
第二节 台湾民间诸神及信仰
第三节 台湾的庙文化
第十章 台湾的河洛名宦
第一节 台北知府陈星聚
第二节 风山知县曹谨
第三节 噶玛兰厅通判阎忻
后记
试读
《河洛文化与闽台文化/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西晋末年的南渡,总体上说,应是既有官方行为,又有民间自发行为,基本上是“官主民辅”。就当时的心理状况而言,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暂时避乱,并没有长期居留的打算,因而总是怀着早日收复中原、重回河洛的想法,侨置州郡就是最明显的证明。这次南渡,就人数而言,普通百姓远比“衣冠士人”为多,但就势力而言,上层握有实力的贵族、官僚仍据强势,尤其是高族门阀。就分布而言,由于实行“侨居”,“身份高贵”的人大多居住在交通方便的城镇,即使从事耕作,也不承担徭役。由于这一阶段是“侨居”,加之门阀思想歧视南人,因而还谈不上民族交融。
一代人过去了,两代人过去了,三代人也过去了,客家先民恢复中原之梦一个个破灭了,他们不愿看到的汉人政权偏安一隅的局面却成了事实。最高统治当局对此心里更为清楚,东晋末年及南朝时果断地取消侨置郡县而实行“土断”,客家先民的子孙出于无奈,且感到重回河洛无望了,才只好“落地生根”了。
从西晋南渡到隋文帝统一南北,河洛南迁汉人在南方生活了近300年,繁衍了十数代,南方的许多地方得到开发与发展。从隋王朝建立到“安史之乱”,中国的南北社会又度过了近200年的安定生活,已落地生根的河洛汉人后裔又繁衍了八九代。虽然南方的文化还落后于北方,但已有很大发展,尤其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生产得到了极大发展。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南方的稻米、丝织品等大批运到北方,南方不再到处都是“蛮荒”的不毛之地了,尤其是东南江浙一带,那里是鱼米之乡,对北方已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西晋时的南渡,虽然是大批中原人士到了南方,但此时所说的“南方”,仅是与河洛地域相比,若与整个广阔的南方相比,仍只是“南方的北方”。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及不满于异族统治所导致的中原汉人的这次南迁,由于持续了100多年,因而南向之人不仅数量多,而且走得更远——来到了“南方之南方”的赣、闽、粤交界处,同时也走得更偏僻——边远的山区。清末嘉应州人温仲和光绪二十七年(1901)主修的《嘉应州志》指出了个中原因:“客家多中原衣冠之遗,或避汉末之乱,或随东晋南宋渡江而来。凡膏腴之地先为土著占据,故客家所居之地多涝瘠。”
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因而重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不仅向闽、粤、桂、贵、滇派出了官员,同时在发展地区也增设了州、县,开办学校,驻守了军队。有唐一代,由于南方无战乱之扰,加之北方文化的影响,我国南方经济、社会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之后,北方历经五代,战乱仍多于南方。南方数个割据小国政权虽然也不断更迭,却没有大规模的动乱与厮杀,因而各地经济不断增长,而且由于文化的发展,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尤其金陵、扬州、杭州,不仅富可敌国,而且成了“富贵温柔之乡”。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在这纸醉金迷的享受中玩物丧志,当了赵匡胤的俘虏,成了有名的亡国之君。
此时的闽地也有较大的发展。唐昭宗景福二年(893)随其兄王潮由光州入闽的王审知,于乾宁四年(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不久,又统一了八闽之地。他整顿吏治,延揽人才,招抚流民,兴修水利,鼓励垦殖,开放商埠,兴办学校,促进了闽地经济的发展。907年,后梁灭唐。开平三年(909),后梁封他为闽王,但他不为所动,对部下说:“宁为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拒而不受。王潮在位29年,之后其子继位。王氏先后经营闽地50多年,八闽各地农业、手工业、文化教育、交通及商业贸易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时期,随着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宋时期,南方的发展开始了全面的跨越——杭州不仅成了政治中心,也成了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