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化体验:城市、公民与历史(第16辑)/都市文化研究》围绕“文化体验”这一主题,主要立足城市和城市史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现实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与城市相关的种种论题。全书分为城市史与城市研究、城市与社会、艺术中的都市文化、评论、光启学术等几个块面,收入学术论文、译文20余篇,论题涉及文学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史、城市文化、都市艺术,以及一系列具体的城市生活内容,其中尤重上海本土城市文化研究。
目录
城市史与城市研究
1.内亚草原帝国城市缘起的多个层次
2.德意志帝国时期城市化与现代市政设施的构建
3.从《防烟》看17世纪伦敦空气污染及其当代启示
4.列宁的城市观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由来
5.日本近代城市改造中民众角色的变迁
6.埃尔斯沃思·亨廷顿文明与气候关系思想研究
7.北非国家的挑战:阿拉伯之春与城市治理
城市与社会
8.两宋时期城市中的密教信仰——以宋代笔记为中心
9.城愁与乡愁的变奏——新世纪初文学空间的镜像表达
10.企业家精神与社区戒毒康复社会工作创新
11.英语世界对成都文化传播的接受研究:国际视野与战略再思考
12.中国进入南亚:基于文化深读和自我发展镜像的新视野
艺术中的都市文化
13.颜文字的图像语义探析
14.城市公益广告说服策略研究——以霍夫兰“说服模型”为框架
15.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
评论
16.城市研究者的话语制造:从“全球城市网络”到“超凡城市”
17.近30年来美国市政研究的新进展
18.用缠绕的结绳编织成长与坚守
光启学术
19.强制阐释论
20.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
21.意象艺术与唐诗
试读
《文化体验:城市、公民与历史(第16辑)/都市文化研究》:
其次,伊芙琳提出的改善伦敦空气质量的措施在当下仍可资借鉴。伊芙琳在《防烟》中提出,将大量排放煤烟的企业搬出伦敦城至下风向的举措能创造就业机会,因为工厂需要大量水手将制造出的工业产品运至伦敦,这一设想可以说是现代“绿能就业”的典型。而在伦敦城周围种植芳香植物的提议可以说是现代城市绿化带的雏形。此外,伊芙琳还意识到,这些芳香植物不仅能为动物提供栖息之所,其产出的鲜花还能拿到伦敦城贩卖,创造“绿色经济效益”,伊芙琳实际上是要在空气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再者,伊芙琳察觉到了自然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关联,空气、水和土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煤烟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将随着水循环污染城市水源和土壤,对动植物和人体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观念和现代生态整体观相契合。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伊芙琳认为,治理伦敦空气污染会使当代人和后代人获益,这种观念可以说是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先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