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优伶是古代的乐舞艺人,帝王诸侯遣愁解闷的弄臣,宋元以来的戏曲演员。本书通过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表现了历代优伶的戏谑诙谐,讽刺辛辣,正气凛然,胆识高远等特点,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
作者李哲华,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任教四十余年,爱好国学,读书不辍。间或写点小诗短文,发表于《语文月刊》《知识窗》《书林》《演讲与口才》《青年文摘》《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刊物上。
精彩书评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作为一名演员,看到古代艺人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千,细细看一代代伶人命运起落,不禁唏嘘,继而拍案……
——凌珂(京剧余派老生,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古代伶人在卑微和荣宠的两极生存,一方面是礼乐文明种种仪式的具体执行者,却又为正统礼乐思想所排挤,两个极端间游走,养成了他们独特的人格。天赋聪颖,技艺高超,附庸于主流社会,却又常常能起到士大夫所难以承担的作用,在他们尴尬的性格中,浸透了数千年尴尬滋味。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欧阳修为五代史伶官传序,以盛衰二字作线,沉痛感慨,行文悲壮淋漓,可知自古伶人是有故事的人,读他们的故事,不唯探知个人命运,亦可洞鉴世事之兴替。
——胡野秋(文化学者)
前言/序言
小序
当今的演艺界,明星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往昔的演艺界,更是奇人叠现,异彩纷呈:巧谏楚王的优孟,妙讽秦皇的优旃,绝不说假自剖其心的安金藏,宁死不屈拒绝演奏的雷海青,调弄三大教主的李可及,掌掴皇帝嘴巴的镜新磨,脏水泼徽宗的皇宫女,大义斥汉奸的金不换,情殇舞台的商小玲,慷慨就义的王钟声……他们或在帝王权贵身边,或置身社会,或登上舞台,都是定格在我国戏剧史的天空中的一颗颗明星,熠熠发光。
优伶,简称优,伶,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宋元以来,则用以称戏曲演员。他们原是为帝王诸侯遣愁解闷的弄臣,地位卑下的奴隶。特殊的职业和位置,也使他们能够以诙谐幽默的言辞,调弄着帝王权贵们。他们舌锋所向,望风披靡;嘲讽所至,鞭辟入里。或语出双关,声东击西:皇帝原来爱钱,秦桧如此误国;或故作反语,欲抑先扬:漆城实为荒唐之举,胡涂最是合用之人;或托物寄意,取譬象形:铃声中讽唐玄宗,钱孔里坐守财奴;或婉曲蕴藉,离合字形:横暴吏来生作獭,贪赃官亡八丧心……他们的戏谑调侃,将语言艺术发挥到了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下人有上上智”,信然!
这本小书,从大学时由于对古代戏曲产生兴趣而开始着手搜集资料,断断续续地整理,至今已多年。反映历代各类人物的书籍近年出版不少,但专门记述优伶故事的书籍,迄今似乎还很少见。编写该书,希望能为读者了解古代的优伶提供一个窗口,领略这些地位卑微的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妙言隽语,了解他们的崇高的品格,不幸的遭遇,顽强的抗争……取得鉴古知今的效果。
僻处海滨小城,资料搜集大受限制,颇有挂一漏万之憾。
是为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