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多重视角考察新闻传播现象是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多重视角下的新闻传播》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师生多年来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所做出的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国际视角、传播者、视觉传播、科学与公众四个部分。从比较的角度和国际的视野分析了新闻传播学中的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研究和探讨了新闻传播主体的形成、传播政策和规范意识、中国科普媒体的视觉效果分析、公民科学技术素质标准的设立和演变等问题,有助于读者深化对传播学、科学传播中的重要问题和前沿方向的理解。
《多重视角下的新闻传播》话题广泛,讨论深入,不仅对科技哲学、科技史、科技传播和科技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师生及科技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丛书弁言
序
第一部 国际视角
公民科研:构筑民主生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平台
国际科学素养研究与问卷修改的争论
英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对科学传播的影响调查
把科技传播给公众:MIT案例分析
日本出版走向海外的途径分析
出版创新与文化软实力的兴起
中美科技类博物馆科学传播的若干对比研究
针刺麻醉向美国传播的若干史实的考证
第二部 传播者
江南制造局的译书活动
新闻学校:德国记者培训的特色及启示
哥伦比亚大学怎样培养实用科技新闻人才
我国高校科技传播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
中国历次科技规划中的科普政策
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的认知及传播
第三部 视觉传播
本土科普期刊与引进版科普期刊图片类型的差异性研究——以《知识就是力量》等四种科普期刊为例
中国科普期刊视觉效果分析
虚拟空间中的“读图时代”——技术引发的美学变革
从视觉文化论太空美术与科学传播
第四部
科学与公众
科学素质概念的演变
美国公民科学技术素质标;隹的设立和演变
“公众理解科学”进入中国15年回顾与思考
科学家对自身参与科学传播活动看法的调查研究
工程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新对象和新内容
科研机构向公众开放活动中的问题研究——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主题索引
作者简介
试读
《多重视角下的新闻传播》:
书籍是一种商品,同时它又具有重塑社会和价值体系的社会效用。尽管荷兰书商所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但这些作为“酵素”的出版物在欧洲国家的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制度上的坚实基础。当王权的影响被削弱以后,出版由王权特权和私人特权逐渐被转换为普通人的权利。
1695年,英国废除了审查制度。此后,英国的出版业得以崛起,这导致了英国人心智上的解放、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产生以及和平的社会制度的变革。为了对版权进行保护,英国于1709年颁布了世界上最初的版权法——《安妮法案》。英国书商协会和英国出版商协会分别于1895年和1896年成立。1899年,英国出版商协会和英国书商协会签署“实价书协议”。同时,英国的印刷、出版和发行逐渐分离,英国出版业率先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
奥尔蒂克强调,社会生活对于阅读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有的生活因素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有的则不利于人们养成阅读习惯。就应如何理解普通的英国人为何会成为大众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分析当时支配性的社会和政治因素以及人们的宗教信仰。必须分析人们的主观意识,其中有的形成于几个世纪以前,有的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慌中得到了强化……实际上,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大众阅读的历史可以看做英国民主化的历史。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英国的出版物在整合社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阅读公众的形成促进了国民认同和自觉意识的形成,为民主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