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收录的论文,大多数研究成果来自实际工作。许多作者从小题目入手,深入研究,试图找到新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到稳扎稳打的敬业精神,也显露着清新而富有朝气的探索气息。
目录
序
学术研究
试析华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人类的生产工具
解读《论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分期》
西周时期晋国青铜器对称鸟纹赏析
试析周平王迁都雒邑的根本原因
白狄与仇由古国
论春秋时期晋国的民族关系
魏晋北朝晋阳略论
陶土的风华——浅析唐代陶乐舞俑
鸡腿瓶盖刍议
浅析繁峙南关壁画墓装饰特点
宋代定窑刻划花瓷器研究
宋元瓷器中的儿童形象
浅谈山西沁源段家庄“玄武”砖雕彩绘艺术
山西霍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徐道冲考
中国古代的环保灯具略谈
中国传统年画研究
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
信息化与图书馆建设
从博物馆公众视角架构网站内容体系
初探山西博物院文物影像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非结构化存储媒体数据库
浅议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及防范
浅谈博物馆古籍文献数字化
试析信息技术在应对博物馆教育信息流失中的作用
试谈博物馆图书馆建设
山西博物院藏古籍的保护与修复初探
文物保护
河曲坪头新石器遗址Fl号房址抢救性搬迁技术述要
汉白玉佛像的翻模复制工艺探讨——以复制辽“观音菩萨立像”为例
繁峙南关村墓葬壁画修复工艺初探
繁峙壁画绘画颜料的成分分析
石质文物清洗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思考
浅谈出土粘连纺织品文物的揭展保护
加固材料浓度对矿物颜料耐老化性能的影响——修复沁源和稷山出土彩绘砖雕的加固剂浓度筛选实验
沁源县段家庄宋墓彩绘砖雕的病害调查与施彩工艺分析
陈列设计与公众服务
论博物馆陈列工程管理范畴及程序
《梦幻古蜀》陈列设计回顾
对残损文物复原展示的思考
浅议博物馆陈列设计之创新
临展设计与布展工作中引发的思考
……
藏品赏鉴
理论探索
后记
试读
晋国既属于西周的王畿,汾水流域又是先周族的发源地,这已经是周平王坚固的后盾。而且,作为一个姬姓诸侯国,晋国在夏墟之上“启以夏政”,不断地得到发展强大,到西周末期它已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国。王玉哲先生还指出,夏亡后,周族主力虽已西迁,但必有部分居民留在西一带,作为周族原居地的留守者。虽然时代久远,可宗法制使得晋国境内汾水流域的臣民在潜意识里必是全力支持周平王的,而周平王没有向晋文侯索要周王室的根据地作为都城,晋文侯还是对周平王存在一定“感激”的,毕会尽全力安定王室。从以后晋文侯的一系列行动中我们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使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周平王的政治才能。他拥立平王东迁建国,其后攻杀在西周故地称王的王子余臣,《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疏引《竹书纪年》曰:“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当作文侯)所杀。以本非逋,故称携王。”以此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国语·郑语》谓“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从周平王作《文侯之命》以表彰文侯保护平王东迁的功绩。当然这也给晋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为自己侵占西周故地以壮大晋国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卫国为武王弟康叔的封地,为“三监”故地。《史记·卫康叔世家》载“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成王长,用事,举康叔为周司寇,赐卫宝祭器,以彰有德。”董仲舒认为,卫的分封与一般诸侯是迥然有别的。它是诸监之一,周公与康叔平定“三监”叛乱后,在殷墟故地建立起的周人控制东方的军事重镇--卫,由王室直接统治,康叔便是作为王室重臣、周王室的代表去镇守东方的。而且康叔以下世称“伯”,直到周夷王时“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名卫为侯”,卫由最初直接属于王室的中央代表转变为一般诸侯。虽然成为一般的诸侯国,但在关键时刻他们还是要“卿侯并用”,甚至是摄行王政。因而,董仲舒先生提出在周厉王“国人暴动”后的“共和行政”中的“共和”即为卫国的卫武公。共是卫国初期的采邑,卫之先本称“共伯”;而且卫国最符合“诸侯释位,以间王政”的条件。(王玉哲先生认为,共伯和为共国的君主名伯和,是一个小诸侯,共国在其摄王位期间,为卫国所并。)不管怎样,安定王室之乱的共伯和都是卫国国君的榜样。“骊山之乱”、“二王并立”,王室再次面临危机,卫侯再次“修康叔之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