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首先是医学,医学是中医的本质属性。医学是科学,是实实在在的防病治病技术。中医不需要国粹论来抬高自己,也不需要文化论来装点自己,更不需要神秘论来混淆视听。<br> 中医有所长,也有所短,只有正视这些,才能扬长避短,真正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br> 当前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治疗目标的转换,即治疗对象不再是传统中医的“证”,而是经过现代?学检查诊断的“病”。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医学必须实现理论上的重建和实践上的创新。<br> 人才是中医发展的关键要素。必须改革中医教育,必须建立适应中医发展的人才考核和选拔体系,完善中医人才结构。<br> 中医临床研究问题多多。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中医科研的目的和意义,从源头上确定科研课题立项的可行性和价值。<br> 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加强中医科普力量,对保障人民健康、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中医到底是什么<br>中医属性论<br>中医本姓“医”<br>从临床实例看中医的科学属性<br>中医学对肝的物质认识始于解剖<br>对肝脏生理功能的认识源于对生命的真切体验<br>对肝脏疾病的认识来自长期的临床观察<br>对肝病治法的科学确立<br>对肝病生活调养的科学主张<br>不应忽视中医的经验和民间属性<br>中医产生于临床实践,成熟于经验积累<br>中医发端于民间,扎根于民间<br>民间中医的发展现状和对策<br>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br>独特的理论体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宏观调控<br>强调微观识病,重视具体调治<br>强调治未病,重视疾病预防<br>独特的诊疗方法<br>鲜明的治法学特色<br>独具特色的方药配伍——君臣佐使<br>独特的疗效优势<br>丰富的药物资源<br>系统科学的养生学理论与方法<br>中医学的缺陷与不足<br>诊断方法的直观笼统性<br>辨证论治的主观随意性<br>无证可辨的尴尬<br>缺乏科学统一的疗效评估标准<br>中药毒性问题<br>处方论<br>国人对中医的视觉偏差<br>中医国粹论<br>中医文化论<br>中医神秘论<br>中医复杂论<br>中医万能论<br>也说中医“治未病”<br>中医“治未病”的真正内涵<br>西医也“治未病”<br>……<br>中医究竟怎么了<br>中医应该怎么办<br>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