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设计了一台个人电脑,我和乔布斯共同创立了苹果公司(他拒绝为本书作序),我站在产业喧嚣之外,回首那一段激情岁月……
个人电脑对世界的改变仍在继续……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正是这场变革的开始。
从个人电脑的发明到苹果公司的崛起,技术和商业上的成功,没能改变他淘气而害羞的性格,更没能让他放弃对技术理想的坚持。尽管他的设计成就了初的苹果电脑公司,但是与乔布斯性格上的天壤之别,还是让他离开了苹果。没有人知道沃兹的离去是个人电脑发展的幸运,还是不幸。无论如何,一个电脑天才终成为了新技术商业化的冷眼旁观者。
书中,沃兹从自己的视角回顾了那段绚烂的岁月。透过调侃的语言和轻松的笔调,一段交织着理想和现实、憧憬与迷茫、快乐与悲情的浪漫故事展现在每个读者面前。那种纯粹的创业精神,让每个人感动。而曾为乔布斯撰写传遍的艾伦说:“他(沃兹)的叙述是值得等待的——它为个人电脑革新起源这一历史增添了新的迷人一页。”
那时,计算机还是个神秘的怪物——它们有隐秘的开关,穿孔卡片以及编码输出的页面。
1975年,年轻的工程师斯蒂夫·沃兹尼亚克想到:如果把计算机电路和普通的打字机键盘、视频屏幕联接在一起会是个什么东西?这就是一台真正的个人电脑——人人都会用,也都买得起的机器,更重要的是,由此引发的计算机的革新至今仍然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沃兹和他朋友斯蒂夫·乔布斯一起,创办了后来辉煌的苹果电脑公司。
30年之后的今天,这位淘气却一贯低调的天才,首次讲述了他的故事。沃兹回顾的,不仅仅是其非凡的发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轶闻趣事。从一台个人电脑的发明到信息巨人苹果公司的崛起,沃兹以神秘的声音、调侃的方式,向读者毫无保留地讲诉了他的故事。
精彩书评
那些关于苹果的谎言
苹果电脑创办人,《我是沃兹》一书作者沃兹拨开层层迷雾,试图巩固他在全球苹果迷心中的地位。
对于那些热衷IT技术并决心为之奋斗一生的人来讲,有3个人的名字你必需牢记在心,盖茨和乔布斯当然是其中2个,另一个就是本书的作者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
“创办苹果电脑,发明苹果I型和II型,带动全球个人电脑普及和应用,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世”,《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一点也不过份,而在
目录
1 我们是一群电子小孩
2 逻辑游戏
3 偶然学习
4 电视干扰发射机
5 “奶油苏打”的日子
6 真正的恶作剧
7 与乔布斯一起的恶作剧
8 疯狂波兰人的惠普生涯和夜间活动
9 疯狂的计划
10 “苹果Ⅰ”前传
11 “苹果”来了
12 开创苹果电脑公司
13 “苹果Ⅱ”
14 自福特以来最大的IPO
15 沃兹计划
16 撞机
17 我提到过自己天使般的嗓音吗?
18 告别苹果,创办CL9
19 我的童话
20 生活原则
试读
30年前
两个名字都叫做“史蒂夫”的年轻人
先后离开了他们供职的惠普公司
变卖了他们最有价值的家当
(沃兹的HP牌计算器,乔布斯的大众汽车)
那时,他们自己也不会意识到
一个后来影响全世界的计算机和数字娱乐巨头的诞生
1976年的愚人节,苹果公司在车库里成立
至于为什么叫苹果,乔布斯有两个理由:
他在印度的时候,往往靠吃苹果度日,苹果代表生命力
将来公司在电话黄页里面会比较靠前(A在字母顺序中最靠前)
1977年,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同时具备硬件、软件、电子设备和电路板布线等知识
因此,那时的史蒂夫·沃兹是个当之无愧的奇才
他一手设计了”苹果I型”和”Ⅱ型”电脑
推动了全球个人电脑的普及应用
并迫使IBM PC于1981年面世
从此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
对于有幸在中学里就接触电脑的70年代出生的中国学生来讲
“苹果II”俨然就是那个时代电脑的代名词
那个放在整洁肃静的机房里的神圣的家伙
启蒙着我们懵懂的现代化冲动
然而,一对搭档,最终因为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
沃兹带着对技术理想的坚持离开了苹果
留下乔布斯独自演绎着苹果的商业传奇
30年后,他们又聚首在苹果的大会上…
PC革命浪潮在硅谷掀起,也已经三十年
无数的人为这场革命奉献了青春和智慧,也有无数的人因为这场革命而名利双收
三十年前,三位20多岁,同样是电脑“奇客”(Geek)的小伙子
一样充满理想,个性叛逆而孤僻;一样满怀激情,反文化和反主流
盖茨与艾伦在1975年共同创办了微软,成就了PC软件霸主
而乔布斯与沃兹于1976年创办了苹果,掀起了电脑硬件的冲击波
他们仿佛就是不期而遇的同学和情同手足的伙伴
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
仅仅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造就了如此深远的一场革命
而且这场革命将他们
带到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新世界和新境界
三十年之后,每个人的境遇已截然不同
彼此疏远,形同陌路
盖茨已经当了十多年的世界首富,至今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