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触读中医的叙事方式,将传统中医理论用现代语言翻译出来。
让让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的人包括外国人也能明白,气血·五行·阴阳·相生相克·虚实·上火·穴位。
睡比补更重要,子午流注是最早的人体生物钟,指示正确的睡眠时间。中医和营养学对比互认,用营养学的术语阐述中医;用中医理论指导营养学应用。
目录
序
一、经脉的解析
经络是生命体信息大爆炸的产物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二、气血流注的解析
气血流注是最早的生物钟概念
当令与排毒
回放气血流注的录像
倒时差是在调整气血流注
气血的工资是这样领取的
三、脏腑的解析
五脏与六腑
心者 君主之官
心包 护卫之官
肺者 相傅之官
肝者 将军之官
脾者 仓廪之官
肾者 作强之官
胆者 中正之官
小肠者 受盛之官
大肠者 传导之官
膀胱 者州都之官
三焦者 决渎之官
四、五行的解析
五行 古人建立的一套解释自然界的模型
五行是指五种元素的属性 而不是五种元素
气功的解析
五味及其作用
五液之涎与唾
肝与筋的关系
五方与五化
五、气血的解析
血为营养 气为战斗力
精微物质&植物因子
气是功能物质 血是物质准备
初级精微物质就是营养素
必需营养素
氧气也应算一种
再谈气功
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
矿物质
氨基酸
氨基酸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
水
经脉与气血
固本培元的精微物质
B族维生素
蛋白质
钙与镁
维生素C
40种营养素仍然不够
药能增加气血吗
中医与营养学
六、阴阳的解析
过午不食的解析
所谓肾主收藏
以阳化阴的解析
以阴养阳的解析
营养补充品摄入原则
美容中的以阴养阳
七、相生相克的解析
五行指的是五种属性
中医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
相生相克仍然是平衡关系
相乘和相侮是平衡被打破后的过程和趋势
相乘相侮 轻则亚健康 重则生病
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
试读
二、气血流注的解析
十二经脉像交通网络一样繁忙,各种交通工具往来其间。有运送营养物质的补给车,有传送健康信息的通讯车,有负责治安巡逻的警车,也有运送免疫部队的运兵车,还有清理代谢废物的垃圾车。为了避免交通堵塞,十二个网络分工配合、协同运作,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制定了自己的交通高峰期。
不同网络的不同交通高峰期,就是所谓气血流注。如图2-1:
图2-1
气血循环,就像圆环一样是没有起始和终结的,但为了表述方便,我们从作用上假定:气血循环起于肺经,终于肝经。为什么会这样假定呢?因为肺经非常重要,重要到《黄帝内经》中讲“肺朝百脉”(有关“肺朝百脉”,后面我们会有专门介绍)。肺经上还有个特殊的部位,叫“关口”,这个位置的信息量最为丰富,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对这个点的信息流量进行监测,计算出全身各处的流量。
如果观看监控录像的话,我们会发现肺经的交通高峰期是凌晨3~5点(寅时),这时肺经系统的各式车辆频繁出动,往来运送货物。我们就说,3~5点是肺经的气血流注时间。录像继续播放,我们做一个流量统计,就会发现,大肠经的高峰期是5~7点(卯时)、胃经是7~9点(辰时)、脾经是9~11点(巳时)、心经是11~13点(午时)、小肠经是13~15点(未时)、膀胱经是15~17点(申时)、肾经是17~19点(酉时)、心包经是19~21点(戌时)、三焦经是21~23点(亥时)、胆经是23~1点(子时)、肝经是1~3点(丑时)。
到了自己的流注时间,经脉就把自己属下的各种交通工具动员起来,装载着气血物质,送达目的地去完成各种使命。等到流注时间一过,这些经脉又好像接力运动员一样,把主管气血循行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人。
现在我们知道了气血流注的时间,再联系上一章内容,我们就会绘制出这样一个表格出来。
表2-1
时间 经脉 负责部位和内容
23:00-1:00 胆经 胆、呼吸道、胃肠道、脖子、微血管
1:00-3:00 肝经 生殖系统、眼、肝、神经、头、筋
3:00-5:00 肺经 呼吸道、甲状腺、皮肤
5:00-7:00 大肠经 呼吸道、皮肤、鼻子、咽喉、大肠
7:
前言/序言
作者自序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奇妙的学问,由于诞生于东方哲学的思辨体系之中,数千年来,始终是一门经验之学。中医又是一种难懂的学问,说它难懂,完全是因为它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另外一种语言,一种取类比像的语言。换句话说,它从来不定义“是什么”,而是描述“像什么”。根据性质首先分类,再根据各类之间的关系,推演出联系和演变。
如果不明白它的叙事手段,甭指望弄懂中医。
但中医始终是要和世界接轨的。
多年来,我始终在琢磨这件事情,总有一种方式,总有一种语言,可以将中医翻译过来。感谢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营养学,让我站在此岸看到了彼岸。
有一年,我的一个朋友和她最尊敬的老师等一行人,被招待出去海外旅游,住在一个五星级酒店。她自己住在一个房间。房间有好多门,她只是进出大门,其它的门,她也没深究是做什么用的。有一天,那个老师对她说,你房间的某侧有一个门,你打开看看。她回去打开一看,对面竟然就是老师住的房间,原来两个房间竟然是相连的。
中医和营养学,原来,它们之间,就像那两间房子,中间一道门,始终关着,打开了,竟然是相通的。
作为一个探索者,我努力尝试着做一件事情,就是为中医和营养学做血缘鉴定。我相信,它们是一奶同胞。
也许,此前不一定有人做这样的工作。又或许,我的这扇门开错了。但我还是希望,我在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动作,能够引来中医大家和营养大师们,来打开它们之间的那扇门。
本书的一切推论和假设,都是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物质是决定一切的。人体的一切功能,均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所谓经络、所谓气血、所谓气功、所谓生克等等,统统都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而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如果现在还没有,只能说是还没找到,不代表不存在。
我实在不想看到中医这个祖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脱离了物质基础,而在玄妙的道路上走下去,离科学越来越远。
因为脱离了物质基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没办法解释。这怎么能够传承和发扬呢?我们知道有些中医大家很厉害,拜托您能够解释清楚一些吗。不要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知道您很牛,但我们不知道您为什么这么牛。
这本书,是尝试着用现代语言来重新阐述中医概念的,因此,如果大家看完了这本书,还能够有所收获的话,我希望是这样的:今后大家再看到“气血”这一类词汇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