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阐述了困境企业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及表现,介绍了主要的诊断分析工具,设计了以“价值再生”为路径的“纾困模型”。结合编写团队多年来在风险化解一线的实践经验,推出了一套包括方案制定、首席纾困官设置、过渡期管理、供应链一体化业务植入、法律事务代理、战略投资人招募、并购交易撮合等在内的务实操作方法,希望能为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困境企业负责人等提供实用的纾困操作指引。
精彩书评
本书为困境企业提供纾困指引。
目录
第一章 困境企业概述 /1
第一节 困境企业的成因 /2
第二节 困境企业的困境分类 /10
第三节 困境企业不同阶段特征 /32
第二章 困境企业诊断分析 /45
第一节 困境企业的价值分析 /46
第二节 困境企业的资产负债分析 /63
第三节 困境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76
第四节 困境企业的重整价值分析 /86
第五节 困境企业的管理水平分析 /96
第六节 困境企业的法律风险分析 /106
第七节 困境企业的竞争能力分析 /114
第三章 纾困方案的制定 /127
第一节 困境企业纾困模型 /128
第二节 企业纾困的基本原则 /133
第三节 纾困方案的主要内容 /138
第四节 部分纾困工具介绍 /146
第四章 企业纾困的务实操作 /163
第一节 首席纾困官制度 /164
第二节 危困企业过渡期管理 /169
第三节 战略投资人招募 /178
第四节 供应链一体化业务植入 /187
第五节 法律事务的委托代理 /193
第六节 并购重组交易的撮合 /196
后记 /207
试读
企业作为一种营利性组织,自成立的那天起,就进入一种市场竞争状态,竞争就存在胜败。因此,企业失败也是一种常态。企业始终遵循着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甚至消亡的规律。世界上没有任何法则能够指导企业持续繁荣,绝对没有一成不变的永恒。所谓的基业长青或可持续发展,都是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在变化中从一个形态转成另一种更适应竞争的形态。企业在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挑战,都是必然要遇到的。有的企业处理得好,就能爬坡过坎,逢凶化吉;有的企业不能正确应对,就会越陷越深,甚至导致完全失败。我们研究困境企业、救助困境企业、防范企业风险,就需要系统分析困境企业的形成原因,困境分类和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以便能够通过“辨证施治”的科学方法,纾解企业困境。
前言/序言
近十年来,我们参与了大量的企业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与许多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进行了深入接触,也经常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的专家、会计师、律师等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困境企业的纾困策略。在基层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纾困模型和经验总结,成功助力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实现了“脱困”。
我们认为,多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仍然具备其独特的价值,若能系统、科学且精准地采取纾困措施,这些企业有可能重获生机。反之,若放任自流,企业可能会迅速陷入财务危困,甚至面临停工停产,*终走向破产。
本书参考了国内外关于困境企业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构建了一个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困境企业“纾困大模型”。基于该模型,我们希望通过系统阐述困境企业的主要特征、表现形式以及纾困务实操作方法,为那些具备一定价值,但面临严重财务或经济困境,急需纾困的企业提供了一套市场化、专业化、非司法干预的实现自我重生的操作指南。本书旨在为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面临困境的企业负责人等提供实用的纾困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