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张图读懂法律(第三版)》以图表的形式,极具特色地将每部法律都以一张图来展现,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看懂每部法律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内容。全书收录了涉及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等方面重要的法律,图表中的文字简明扼要,清晰地表达了法律的主旨。
目录
目录
联接比拥有更重要——《一张图读懂法律》第三版(序)
法律人的“幸福感”——《一张图读懂法律》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本书使用说明
本书体系
一、宪法
宪法
二、行政法
(一)立法法
(二)行政强制法
(三)行政处罚法
(四)行政许可法
(五)治安管理处罚法
(六)国家赔偿法
(七)道路交通安全法
三、刑法
(一)总则
(二)分则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国防利益罪
3.危害公共安全罪
4.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走私罪
(3)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4)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5)金融诈骗罪
(6)危害税收征管罪
(7)侵犯知识产权罪
(8)扰乱市场秩序罪
5.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6.侵犯财产罪
7.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四、民商法
(一)民法
1.民法总则
2.合同法
(1)总则
(2)买卖合同
(3)交付成果的合同及技术合同
(4)提供劳务的合同
(5)转移财产权的合同
3.物权法
4.担保法
5.婚姻法
6.继承法
7.侵权责任法
(二)商法
1.公司法
(1)总则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股权转让
(3)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
(4)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5)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
(6)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7)董、监、高资格和义务、公司债券、财务会计、外国公司分支机构
(8)合并、分立、增资、减资、解散、清算
(9)法律责任
2.合伙企业法
3.个人独资企业法
4.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5.外资企业法
6.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7.企业破产法
8.保险法
9.票据法
10.证券法
五、知识产权法
(一)著作权法
(二)商标法
(三)专利法
六、经济法
(一)竞争法
1.反垄断法
2.反不正当竞争法
3.招标投标法
(二)消费者法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产品质量法
3.食品安全法
(三)税法
1.消费税暂行条例
2.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法
(2)企业所得税法
3.税收征收管理法
4.增值税暂行条例
七、国际法
(一)国际私法
(二)国际经济法
八、劳动法
(一)劳动法
(二)劳动合同法
(三)社会保险法
(四)工伤保险条例
(五)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九、程序法
(一)民事诉讼法
1.总则
2.管辖及诉讼参加人
3.审判程序
4.一审程序
5.执行程序
6.涉外民事诉讼特别规定
(二)刑事诉讼法
1.总则
2.管辖、辩护与代理
3.强制措施
4.立案、侦查、提起公诉
5.审判
6.执行、特别程序
(三)行政程序法
1.行政复议法
2.行政诉讼法
(四)仲裁法
十、名词解释
如何把握律师业的下一个发展趋势——《一张图读懂法律》第三版(后记)
前言/序言
法律人的“幸福感”
—— 《一张图读懂法律》第二版(序)
《一张图读懂法律》再版主要是因为本书是以图表的形式,将每部法律都以一张图来展现,简明扼要,清晰地表达了法律的主旨,是一本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看懂每部法律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内容的法律工具书。自2013年8月第*版出版以来,近两年我国通过了大量新的法律法规,还对很多的法律进行了修订,出台了很多有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在成文法典的国家,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意味着它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将在经济领域更改部分的市场竞争规则和商业模式的转换。法律变了,规则变了,本书内容必须更新,否则本书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这本书第*版的良好销量,也使我们有勇气对本书进行系统的梳理,更新法律法规。根据读者的反馈,对本书的法律法规进行增删,修订再版。记得当这本书的创意出来时,我们也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一本看似简单、枯燥的书,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吗?受众群体又是哪些?事实证明,我们还是赢得了一些读者,包括正在读这本书的您,谢谢您,是您让我们(包括本书的编辑薛晗等幕后英雄)的辛勤努力有了价值,也有了这次本书的修订再版。
原本也想请位法学名家帮我们写个再版的序,但想来想去,还是认为我们自己来写比较合适。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这本书不能算什么著作,其实就是一本法律检索的工具书,只是想改变大众一贯的“法律是冷冰冰的”这一认知,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作为呈现的手段,把法律变得有趣些,可读性强些。正如同中国的既往教育有太多的“知”,但缺乏“智”。我们认为,学习、教育的目标是把知识领域引向智慧,把短暂的所得、临时的信息逐步幻化成跟着你一生、融入生命的收获。让“知”变成“智”,让只停留在每天口头上重复的、看起来和生命的实质没有任何逻辑瓜葛的东西,沉淀在心里,让它变成您生命中不离不舍的追随,变成与您息息相关的智慧,进而让这些智慧变成行动的指南。潜心学习与修行能形成我们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底线,产生某种敬畏。这种敬畏让我们逐步明白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这种敬畏会成为养成生命中好习惯的助力,受益终生。所以学习的终极目的显然不是只获得知识,甚至也不是仅仅获得智慧。其实除了获得智慧,人*终的目的就是能在短暂或者漫长的生命中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借这本书的序,谈谈我作为一个律师——一个执业17年的律师,从2005年开办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至今,现在天天要和所内100多名律师打交道的律师所主任的幸福感悟。那么,我们就聊聊为何中国人缺乏幸福感这个话题。
一、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的原因:没有相对统一的能达成普遍共识的价值取向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那个刚刚结束一场文化浩劫的中华大地和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无疑指明了方向,并且绝大多数人在心目中迅速对什么是“老鼠”达成了共识。于是中国形成了激荡三十年的“野蛮生长”,大家都应当读读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和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两本好书。
今天再来看这句话,再思索这句话,似乎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因为锁定目标的单一化,会让生活没有了情趣和快乐,生命的意义也就显得单薄。人的一生或长或短,但需求总是不断变化的,到底什么是会为我们带来幸福感的东西,每个个体的感知不尽相同。同理,如果目标单一化,过于强调某一目标达成,甚至于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有意无意忽略到民众的多个需求底线时,社会的局部反应就可能出现。在中国经济进行到“新常态”的今天,如何评价和规避一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我个人认为,在文化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有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可能会有坚定支持的声音和坚决反对的声音。
那么什么是我们缺少幸福感的缘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想还是可以达成一个基本共识:莫名的焦灼和强烈的不安全感。我们可以减少焦灼、减少不安全感的重要手段是什么?达成对某件事情,或某些事情在发生前对其未来结果(成果)的普遍共同认可的或好或坏的预期是根本。
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在互联网时代,要求大家都必须做什么已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但我们可以通过规定什么事不可以做,并严格执行兑现不可以做的事做了会有什么样后果的方式,重建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民共识。正如同,我们到了成年以后,可以不明白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但一定要先想明白自己不要什么、不做什么一样。
二、法治中国是促成全民达成共识,增加全民安全感、幸福感的核心,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保障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读者已经明白笔者的目的。对的,就是宣扬并强调法律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民众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依法治国,国家才有希望;只有重视规则,遵守规则,国人才能得到“地球村”其他“村民”的尊重;只有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