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探讨固有安全理念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融合航空安全的历史演进、现代安全理论、先进技术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维度内容,深入探讨航空制造业中的安全理论基础,系统性介绍系统安全理论、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人因工程学、可靠性工程等核心理论,引入主动系统安全、韧性工程、Safety-Ⅱ、高可靠性组织(HRO)和认知系统工程等前沿概念,构建全面前瞻的理论框架,给出航空制造行业大量案例分析。
此外,本书拓展到航空维护与运营安全,以及航空安全的未来趋势,如电动航空、自主飞行技术等,展示前沿技术,提供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洞察,为航空专业人士、研究者和学生提供系统的、多层次的参考资源。
目录
第1章 航空安全概述
1.1 航空安全的历史演进
1.1.1 早期航空安全措施(1903—1950年)
1.1.2 喷气时代的安全进展(1950—1970年)
1.1.3 系统安全方法的兴起(1970—1990年)
1.1.4 现代航空安全(1990年至今)
1.1.5 结论
1.2 现代航空安全挑战
1.2.1 全球航空交通量增长带来的压力
1.2.2 新技术应用与安全的平衡
1.2.3 气候变化对航空安全的影响
1.2.4 网络安全威胁
1.2.5 新兴市场的安全监管挑战
1.2.6 结论
1.3 固有安全理念介绍
1.3.1 固有安全的定义和核心原则
1.3.2 固有安全与传统安全管理的区别
1.3.3 固有安全理念在航空制造业应用的历史发展
1.3.4 固有安全在航空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1.3.5 实施固有安全的主要挑战和机遇
1.3.6 固有安全设计的案例分析
1.3.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航空制造业中的安全理论基础
2.1 系统安全理论
2.1.1 系统安全理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1.2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1.3 系统安全分析技术
2.1.4 系统安全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
2.1.5 结论
2.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2.2.1 FMEA的定义和目的
2.2.2 FMEA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2.2.3 FMEA在航空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
2.2.4 FMEA与其他安全分析方法的比较和集成
2.2.5 结论
2.3 人因工程学
2.3.1 人因工程学在航空安全中的重要性
2.3.2 人机交互设计原则
2.3.3 驾驶舱设计中的人因考虑
2.3.4 人为错误分析和预防策略
2.3.5 结论
2.4 可靠性工程
2.4.1 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4.2 可靠性预测和评估方法
2.4.3 航空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
2.4.4 可靠性测试和验证
2.4.5 结论
2.5 风险管理理论
2.5.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5.2 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方法
2.5.3 航空制造业中的风险管理实践
2.5.4 风险管理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集成
2.5.5 结论
2.6 韧性工程
2.6.1 韧性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6.2 韧性工程在航空安全中的应用
2.6.3 韧性评估方法和工具
2.6.4 韧性设计策略和最佳实践
2.6.5 韧性与传统安全工程的比较
2.6.6 案例研究:航空系统韧性设计
2.6.7 结论
……
第3章 固有安全设计 (ISD)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
第4章 航空制造业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5章 适航要求与固有安全的融合
第6章 航空维护与运营安全
第7章 航空安全的未来趋势
第8章 案例研究
第9章 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