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法国芭蕾舞喜剧创始人莫里哀的非凡一生。他从人民的视角出发,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鞭挞了社会的罪恶与封建贵族的腐朽,彰显了其民主主义倾向的创作立场。他将喜剧从市井娱乐提升为深刻的社会批判艺术,成为法国古典喜剧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伪君子》《怪吝人》《太太学堂》等撕开了封建贵族与教会的虚伪面具,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与小市民的庸俗,剖析了17世纪法国社会的矛盾与人性的复杂。
目录
第一部分 生平与创作
一、出生与成长
1.家族:祖父与父亲
2.少年时代,戏剧大门向他敞开了
3.克莱蒙中学的戏迷,初识玛德莱娜
4.从师伽桑狄,无神论及唯物主义思想形成
5.法律硕士,年轻的“王室侍从”
二、戏剧之路的跋涉者
1.离家:走上戏剧之路
2.光耀剧团的兴起与衰落
3.流浪生涯
(1)苦乐都是戏
(2)孔提亲王和他的亲王剧团
(3)《冒失鬼》: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4)里昂:剧团声名远播的见证
(5)被授予“御弟剧团”,巴黎的舞台在等着他
4.初登皇家舞台,《多情的医生》被“勃鲁阿”
5.小波旁剧院,莫里哀剧团的演出地
三、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
1.风俗喜剧《可笑的女才子》
2.帕莱·罗亚尔剧院《丈夫学堂》公演
3.《讨厌鬼》,法国芭蕾舞喜剧的诞生
4.莫里哀的婚姻
5.《太太学堂》之战
四、戏剧创作的全盛阶段
1.豪华芭蕾舞喜剧《逼婚》 路易十四登台参演
2.《伪君子》遭遇禁演,莫里哀一上陈情表
3.突破古典主义戏剧创作规则的《唐璜》
4.透视医学至暗的《爱情是医生》
5.《恨世者》的孤独,莫里哀的烦恼
6.《骗子》遭禁演,莫里哀二上陈情表
7.越挫越勇 创作的高点来了
(1)举世无双的瑰宝《昂菲特里翁》
(2)无奈的资产者《乔治·唐丹》
(3)世界文学史画廊上的《悭吝人》
五、晚期创作
1.莫里哀三上陈情表,《伪君子》传世
2.宫廷庆典中的芭蕾舞喜剧
(1)被嘲笑和愚弄的《德·浦尔叟雅克先生》
(2)路易十四参演的《豪华的爱人》
(3)为丑化土耳其人创作的《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3.与高乃依、基诺共同创作的芭蕾舞悲剧《卜茜雪》
4.平民英雄:《史嘉本的诡计》
5.最后的岁月:悲喜总是结伴而行
6.《无病呻吟》落幕——莫里哀之死
六、葬身之处
第二部分 艺术成就与艺术特色
一、艺术成就
1.时代的弄潮人
(1)在“王权即理性”的古典主义戏剧时代,左冲右突
(2)“抨击本世纪的恶习”
2.莫里哀喜剧艺术的贡献
(1)现实主义的文学叙事
(2)对古典主义喜剧的超越
(3)对法国及世界文学史的贡献
(4)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挑战与丰富
3.莫里哀喜剧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1)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2)莫里哀喜剧对欧洲喜剧的影响
(3)莫里哀喜剧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二、艺术特色
1.创作思想
(1)民族主义思想和民主主义精神
(2)戏剧的效用:嬉笑怒骂中的悲剧内涵
(3)鲜明的阶级性与批判性
(4)重视规则与勇于创新
(5)强调喜剧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
(6)讽刺立场与思想内涵
2.创作手法
(1)人物塑造
(2)戏剧样式、戏剧结构及戏剧冲突
(3)丰富多彩的民间词汇与舞台语言表达形式
(4)巧合、对比与夸张
第三部分 主要作品介绍
《伪君子》
1.创作演出的时代背景
2.剧本故事梗概
3.赏析
(1)古典主义法则的灵活运用
(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悲剧因素在喜剧中的穿插
(4)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5)多种戏剧因素有机结合,突显了喜剧的讽刺效果
(6)戏剧冲突、情节的悬念与突转
(7)对比手法的运用
附录 莫里哀生平及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试读
一、出生与成长
1622年1月,大约13日,在巴黎的圣安诺大街和旧澡堂大街拐角处(现为巴黎市中心圣奥诺雷路96号)的一座两面斜坡尖顶的三层楼房里,一个瘦弱的有着淡黄头发的男孩降生了。
15日,孩子的父母在圣耶夫斯塔菲教堂(即圣厄斯塔什教堂)给这个男孩举行了洗礼,取名为让·波克兰,与父亲和祖父同名。让·波克兰是这个家庭的长子,后来为了区别小三岁的弟弟的名字,又取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他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喜剧家莫里哀。
1.家族:祖父与父亲
这是一个经营室内陈设商品的波克兰家族。
早在十四、十五世纪,这个家族就生活在博韦齐地区。让·巴蒂斯特的祖父让·波克兰,是当地博韦齐市政长官的儿子,他来到巴黎在圣厄斯塔什地区定居,做地毯生意。1586年,他结婚了,娶的是一个皮货商的女儿,叫西蒙娜·图尔纳米娜,并与岳父合作生意。婚后的他们家境丰裕,生了两个女儿。不幸的是,四年后,西蒙娜不幸去世了,两个女儿也相继夭折。1594年,他再次结婚,娶的是一个失去双亲的21岁孤女阿涅丝·马奇埃尔。新娘的祖上是一位厨师,家族中的成员对音乐都很喜爱,三代人中,从事御用小提琴手者约十人,从事婚礼宴会等公共庆典乐师者约三四人,这样的基因对后来的莫里哀肯定有一定的影响。祖父母居住在洗衣房大街,祖母阿涅丝以洗衣为生。他们生了9个孩子,其长子就是让·巴蒂斯特的父亲,后被称为让二世。
13岁的让二世波克兰被送到他的母亲阿涅丝的一个侄子家去当学徒,后来也成为一个地毯、挂毯商人。
圣厄斯塔什地区是巴黎市中心最繁华的商业区,自16世纪起住的都是地毯商人。位于圣奥诺雷街和老浴室街(今称索瓦尔街)拐角处,有一栋三层的16世纪的老房子。因为街角有一根木柱,上面雕刻着一群猴子围绕着一颗橘树嬉戏的图案,这栋房子在巴黎市民中便得了个绰号叫“猴楼”。莫里哀就出生在这里,有传言说,莫里哀善于模仿,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了这群好做鬼脸的猴子的启发。
这所房子是在1620年7月20日签租的,这时的让二世在他父亲的帮助下,有了做买卖的本钱,还有了一些库存的货物。1621年4月27日,26岁的让二世与祖上三代都是地毯商的富裕家族的女儿、刚满20岁的玛丽·克雷赛结了婚。新婚夫妇有着可观的共有财产,让二世店里的存货有2200利弗尔。玛丽·克雷赛带来的嫁妆有2200利弗尔,其中家具和衣衫细软折算为400利弗尔。在婚约上,代表男方签字的是一个羽毛商人、一个内衣床单商人和一位裁缝;代表女方签字的是一位“王家建筑的管事”、一位针织品商人、一位首饰匠和一位五金制品铁器商人。婚后的让二世夫妇共生了6个子女,最小的两个夭折了。让·巴蒂斯特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剩下的3个孩子分别叫让、尼古拉和玛德莱娜。
父亲波克兰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人,他开设的毡毯铺,门面在圣奥诺雷街上,长5.68米,它的一边靠老浴室街,深度是14.55米。院子里有一口井,两个地窖,工匠们在作坊里工作。在稍显昏暗的第一层店铺里,散发着油漆和皮毛的气味,这里每天都有来挑选挂毯和壁纸的人们,生意很好。除了店铺外,还有一个大餐厅和厨房。一个户外螺旋式的楼梯把三层楼联结起来,二楼是让二世夫妇的卧室,室内装饰豪华,柜子里都是贵重的衣服和各种首饰,三楼是孩子们居住的地方。
2.少年时代,戏剧大门向他敞开了
让·巴蒂斯特有着一头淡黄色的头发,两片厚厚的嘴唇,他经常坐在窗前,拳头托着腮,眼距略宽的双眼凝视着那熙熙攘攘的街道。他性格文静,喜爱读书的母亲说他是一位观察家。他有时在楼上房间里走来走去,不知在想些什么;有时到楼下的店铺或者作坊里来,有些结巴地向学徒工问这问那。工匠们都很喜欢他。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把他送到教会小学,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算术、语文。在这里他掌握了拉丁文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圣者传》里的有趣故事。
P3-5
前言/序言
莫里哀(1622—1673) 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作家、喜剧演员,是法国芭 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是法国 古典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是继阿里斯托芬之后最伟 大的喜剧诗人。他一生致力 于喜剧的创作和表演,把法 国古典主义喜剧推向时代的 巅峰,成为法国戏剧史上贡 献卓越的喜剧大家,也是欧 洲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 之一。代表作品有《太太学 堂》《伪君子》《悭吝人》 《史嘉本的诡计》《无病呻 吟》等。 法国喜剧由来已久,在 13世纪时,就有了宗教剧和 世俗喜剧的雏形。在15世纪 时,出现了以滑稽夸张手法 描写市民生活的闹剧,其中 供国王和贵族取乐的小丑、 弄臣算是最早的喜剧人。在 16世纪初,国王弗朗索瓦一 世多次入侵意大利,带回大 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书籍和艺术品,曾邀请达· 芬奇、提香、塞里尼等大师 们到法国为宫廷服务,还宣 布自己是人文主义、科学和 艺术的保护人。1530年, 弗朗索瓦一世在人文主义者 毕代的建议下,建立了王室 学院,用于专门研究希腊语 、拉丁语和希伯来语,鼓励 人们研究古代的语言和文化 ,促进了自由开放的学术风 气的形成。就这样,法国文 艺复兴运动在王权的支持下 开始展开。随着骑士文学和 人文主义文学的兴起,出现 了弗朗索瓦·拉伯雷、若阿 尚·杜·贝莱等擅长描写滑稽 讽刺闹剧和讽刺诗句的专业 创作者。由于宗教的极端盛 行,当时的喜剧很受歧视, 喜剧作者和喜剧剧目都很少 ,喜剧只能在集市上演。可 见,莫里哀之前的喜剧在法 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17世纪初的欧洲,旧的 封建贵族开始没落,新的工 商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增长, 封建农奴制度逐渐瓦解,新 的统治制度也逐渐形成。在 文化领域,文艺复兴时期的 反封建反教会、追求财富和 幸福、提倡平等和理性的人 文主义思想影响着文化艺术 领域,主张运用民族规范语 言创作,宣扬崇尚自然和理 性、重视规则的思想,推崇 古罗马作品所具有的和谐、 匀称、明晰、严谨的美学理 念。当时的法国文学是法国 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法 兰西学术院就是一个规范文 化和艺术的官方机构,是对 文化领域实施控制的地方, 是对人类精神创造力集成统 一意志的文化策源地。法国 古典主义文学就是在君主专 制下产生的文学流派,是新 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 治上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 戏剧家和理论家在政治上拥 护王权,他们的创作都具有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宣扬的 是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的 整体利益,无论是戏剧还是 诗歌,都以古典主义的形式 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们把古 希腊、罗马戏剧奉为典范, 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大 多来自古代戏剧、史诗、神 话和历史,是借助古代英雄 人物表达理想社会的。 莫里哀生活在法国路易 十四时期,那是一个“朕即 国家”的专制主义时代。出 身于商人家庭的他,10岁时 被送到贵族中学接受教育, 15岁时获得了御用室内装饰 师职务的承袭权。1642年 ,20岁的莫里哀在奥尔良大 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因为 痴迷于戏剧,他放弃了父亲 为他安排的大好前程。21岁 那年,他又放弃了御用室内 装饰师职务的承袭权,与贝 扎尔兄妹等人组成光耀剧团 ,在巴黎租场地演流行悲剧 。后因剧团经营入不敷出, 被债主诉讼进了债务监狱, 剧团于1645年破产。 1645年秋,莫里哀与贝 扎尔兄妹加入杜弗雷纳剧团 ,在法国外省巡回演出13年 ,几乎走遍了法国西南地区 。这段饱受歧视的流浪演出 经历加深了他对法国社会的 了解,磨炼了他继续演艺事 业的坚强意志,促进了他思 想的成熟,延展了他艺术创 作的空间。1652年,莫里 哀成为剧团负责人。此时的 他,既是领班又是演员,既 是导演又是编剧,生存的压 力和演艺的历练,让这个热 爱戏剧艺术的年轻人成了一 个深谙人情世故的剧团老板 ,成了一个舞台经验丰富的 喜剧演员,成了一个熟悉民 众并为民众创作的剧作家。 他的剧作越发受观众欢迎, 他率领的剧团越发闻名。 1658年10月,莫里哀带 领剧团回到巴黎。24日,莫 里哀剧团应王室邀请在卢浮 宫为路易十四演出。闹剧《 多情的医生》一经演出,即 大获成功,得到国王的赞赏 。路易十四命令剧团留在巴 黎,把王宫附近的小波旁宫 大厅拨给莫里哀剧团作为演 出场地。此后,他的剧团得 到了王室的保护,后来还被 命名为“国王剧团”。在这样 的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围中, 他开始了全新的喜剧创作与 演出生涯。 在与王权贵族接触的14 年里,莫里哀总共创作了33 部戏剧作品(其中一部是与 高乃依、菲利普·基诺合作 )和8首诗。莫里哀的创作 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1659—1663 )是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开 创时期。这个时期的莫里哀 在政治上向王权靠拢,在艺 术上接受古典主义戏剧创作 的清规戒律,其创作在思想 深度和典型塑造方面还不够 成熟,但也创作了许多优秀 的戏剧,取得初步的艺术成 就。主要作品有《可笑的女 才子》《丈夫学堂》《太太 学堂》等。其中,《太太学 堂》被认为是法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