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有六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了毛泽东衣着的沿革,梳理了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的穿着情况,并以表格的形式做了总结;第二部分总结了毛泽东衣着的特点,介绍了毛泽东衣着简朴、宽松、舒适、适时变化、颜色有讲究的特点,并以表格的形式对毛泽东衣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毛泽东衣着的增与赠,介绍了毛泽东增衣的原则、赠衣的历史,还以表格的形式统计了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增衣、赠衣的种类和数量;第四部分讲的是毛泽东衣服的补丁及补补丁的人,详细介绍了数件“出名”衣服背后的感人故事;第五部分阐述了毛泽东的衣着观,分析了毛泽东衣着背后凝聚的精神;第六部分讲的是“丰衣足食”与“糖衣炮弹”,提醒我们永远不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警示我们时刻防止腐败的侵蚀。
目录
一、毛泽东的衣着沿革
青少年时期的衣着(1893—1911)
青年时期的衣着(1911—1927)
青年至中年时期的衣着(1927—1949)
新中国成立后的衣着(1949—1976)
二、毛泽东的衣着特点
衣着适时变化
简单朴素无华
衣着恋旧
宽松舒适不露肉
颜色有讲究
三、毛泽东衣服的增与赠
毛泽东增衣
毛泽东赠衣
四、毛泽东衣服的破与补
毛泽东衣着的显著特征——补丁
毛泽东补丁衣服档案
“特色”的补丁和“特殊”的补补丁者
毛泽东补丁衣服背后的思考
五、毛泽东的衣着观
人民观
俭朴观
礼仪观
健康观
个性观
革命观
六、“丰衣足食”与“糖衣炮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糖衣炮弹”
试读
青少年时期的衣着(1893—1911)
韶山古为荆楚向“苗蛮”的过渡地带。从出土的文物看,它们既有明显的古苗人和越族的文化特征,又有中原汉文化的印迹。因此,韶山民众既有古苗人的一些遗俗又有江西老表的一些特征,也综合了中原地区的习惯。
逸闻趣事
韶山农家穿着风俗
清末民初,韶山农家一般自纺自织布,布的原料主要是棉和麻,用棉织的布叫大布,用麻织的布叫夏布。棉布柔软、保暖性强,穿着舒服,但易起褶,冬天穿的棉服一般用大布。夏布,中国最古老的布料,之所以叫夏布是因为麻布一般都是作为夏季衣服使用,它以苎麻织的纱为原料.夏天穿着凉爽宜人。关于夏布还有一种说法,说它起源于夏朝,故俗称夏布。农家织出来的布,原色是白色,用植物染料染成黑色、蓝色,没有其他花色。
一般农家女性常穿着大襟布扣上衣,衣襟在右腋窝下;男性穿有大襟、对襟两种,大襟同女性,对襟在胸前直开;男女都穿宽裆、宽腰扎头裤,以棉布带做裤带。男人夏天一般穿广式文衫或用苎麻织成的夏布短衫,冬天穿大襟衣套棉衣,或直接穿棉衣棉裤;妇女冬夏普遍穿短领偏襟衣。富家的男人春秋多穿长衫,夏天穿绸袍,冬天穿棉袍或裘袍,外套马褂;妇人则系长裙。至民国初年,读书人始穿中山服和学生装;富家妇女也有穿旗袍的。
农家男女普遍穿自制布鞋、草鞋。夏天,男子穿布凉鞋或自己编制的草鞋,有的打赤脚;冬天穿自制的圆口布鞋;雨天外出多穿木屐或牛皮钉鞋。男子夏天多不穿袜子,冬天穿长筒袜,多用布自制,即使购买机制纱袜也要自己另加布制袜底,以求耐穿。女子多以裹脚代袜。
韶山冲男人留长辫,妇女留长发,小孩有的理光头。他们常在头上缠一块布,叫罗汗巾,冬天可当帽子御寒,夏天可做毛巾擦汗,这可能是苗人的遗俗。
毛泽东在家乡的时候也保持这些风俗。他早年穿的都是自家的土布,最有地方特色的是麻布。苎麻的纤维长、强度大,吸水和散湿快,热传导性能好,脱胶后洁白有丝光,可以纯纺,也可和棉、丝、毛、化纤等混纺。家制的麻布织成后,可以做蚊帐、衣服,还可以染成蓝色,染出花样。但麻布相对比较硬,而棉布就柔软得多,毛泽东家的蚊帐和被面、床单大多是用棉布做的,他的父亲、兄弟穿的衣服通常也是母亲文氏用棉花纺线织成的棉布做的。
逸闻趣事
早年保持家乡的穿着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衣着,随韶山当时的风俗,完全是农家子弟打扮,衣服是家制的土布(韶山俗称大布)短装;到湘乡东山小学读书的时候,他仍然喜欢穿短装。他青少年时期虽然没有单独留下照片,但从1919年他们三兄弟的合影中仍能看到他当时的穿着情况:26岁的毛泽东身着长衫,脚穿黑色圆口布鞋,长筒袜套住裤腿;14岁的毛泽覃和23岁的毛泽民一身粗布短装,上身穿对襟长袖衫,下身穿宽裆直筒裤,毛泽覃光脚穿着草鞋,毛泽民脚穿圆口布鞋;他们的母亲则穿着黑色的大襟衣服,裹着脚。
P2-4
前言/序言
有一种精神,穿越时 代,历久弥新;有一种怀 念,历经风雨,更臻醇厚 。 我是毛主席的生活管 理员,从1964年到1976 年我和毛主席朝夕相处了 12年。在毛主席家里工作 ,我觉得很幸运,很光荣 ,也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 事。几年前,我出版了《 毛泽东饮食趣谈》一书, 原原本本地告诉大家主席 的日常饮食。现在我要讲 一下毛主席的衣着情况, 以帮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 了解伟人的真实生活。 毛主席是一位旷世伟 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甘 于平凡,极其简朴:饭菜 是普普通通的四菜一汤, 没有山珍海味;吃粮用粮 票,买肉用肉票,做衣服 用布票;每月按时交党费 、房费、家具费、水费、 电费等,从不花国家一分 钱;不浪费一粒米、一个 铅笔头、一个火柴盒……“ 伟大寓于平凡,平凡彰显 伟大”,衣着只是毛主席 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毛主席一贯反对添加 衣服,没他的同意谁也不 能给他做衣服。他的新衣 服不多,旧衣服不少,需 要缝补的衣服更多。有几 件“出名”的衣服如木薯棉 睡衣、浅黄色羊毛衫、皮 拖鞋等,穿的时间都很长 ,少的十几年,长的二十 几年。我经常给主席补衣 服,特别是那件补了70多 个补丁的睡衣,有时候自 己确实补不了,就请别人 补。在我之前的工作人员 也补,可以说是“前补后 继”。 毛主席身居高位,拥 有无上权威,可他节衣缩 食,依然穿着补丁衣服, 从来不考虑享受,从来没 想过自己,他一心想着人 民,想着全国老百姓什么 时候能过上好日子。 在衣着上毛主席为全 党、全军、全国人民带了 个好头,要求别人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同时他 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亲 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他的 孩子很少添加衣服,毛岸 英穿的是主席送他的旧衣 服,李敏、李讷常穿江青 改小的衣服,身边工作人 员也一样穿着补丁衣服。 早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 中全会上,毛主席就向同 志们敲响了警钟,要时刻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的作风,时刻防止敌人的 “糖衣炮弹”的进攻,不要 当李自成。 从毛主席的衣着,可 以看到他一生勤奋、勤政 、廉洁、俭朴、无私、无 畏,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 作风。他的家里除了书之 外,没有任何摆件、挂件 、装饰品之类的物品,更 没有珍珠、玛瑙、翡翠、 象牙之类的宝贝。毛主席 每天都在勤奋工作、学习 ,是真正与人民同呼吸共 命运的人民领袖。 上下五千年,顶天立 地毛泽东;民歌十万首, 家喻户晓东方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 到了毛主席的亲属、身边 工作人员以及很多同事、 朋友的无私帮助,特别是 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卫士 周福明、警卫队长陈长江 、警卫处长曲琪玉,新中 国成立前及成立后为毛主 席摄影的同志,湖南韶山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领导 和相关同志,还有其他为 本书提供资料和帮助的所 有朋友。中共中央党史和 文献研究院为本书的出版 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一并向他们表 示最衷心的感谢! 吴连登 2020年12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