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尉缭子精要新解》为“中国历代兵书精要新解”分册之一,作者:张有凤、许有常。本书结合传统兵学理论与现代军事视角,对《尉缭子》这一兵学经典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入阐释。全书采用篇章解析、原文注译、精要新解相结合的方式,逐章解析《尉缭子》中关于战争观、治军原则、战略战术等方面的核心内容,更着重剖析了《尉缭子》不只论兵、兼论治国之道的军事思想特色,因形造势的“兵形势”特色,重制度、重法规的治军思想以及“贵人事”的朴素唯物思想与辩证思维。本书广泛征引古今中外战例,从军事、政治、制度等多维度拓展分析,不仅揭示《尉缭子》的经典价值,更为当代国防建设、军队治理与战略思维提供深刻启示。全书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兵学解读佳作。
读者对象
军事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企业管理者、战略规划人员、传统文化与经典研习者
目录
目录
二、《兵谈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富治者:民不发轫,甲不出暴,而威制天下
(二)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
(三)用兵者: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四)将帅应避免的三个弊端:“心狂、目盲、耳聋”
【精要新解】
三、《制谈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凡兵,制必先定
(二)修明号令、严明赏罚
(三)革除弊制,选贤任能
【精要新解】
四、《战威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道胜” 的五个基本条件
(二)“威胜” 的五个基本要素
(三)善战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
(四)治军之道:先礼信后刑罚
【精要新解】
五、《攻权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兵以静胜,国以专胜
(二)力分者弱,心疑者背
(三)威在上立,爱在下顺
(四)速战速决,争取全胜
【精要新解】
六、《守权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实行积极防御,避免被动防御
(二)据险而守,攻守结合
(三)守军与援军须 “中外相应”
【精要新解】
七、《十二陵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胜敌经验 “十二条”
(二)败战教训 “十二条”
【精要新解】
八、《武议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兵者:诛暴乱、禁不义
(二)市者:所以给战守也
(三)明武:刑上究、赏下流
(四)将者:应做到 “三不制”“四无”“三忘”
(五)君者:修人事也
【精要新解】
九、《将理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将者:理官也,不私于一人
(二)讯囚之情:不可滥用酷刑
(三)连坐制度:让国家无兵可征
【精要新解】
十、《原官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设官分职,乃治国之本
(二)官分文武,惟王二术
(三)治理国家的要诀:“审开塞,守一道”
【精要新解】
十一、《治本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治国之本,在于耕织
(二)武禁文赏,使民无私
【精要新解】
十二、《战权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兵贵先胜,争夺先机
(二)以谋制敌,广施权变
(三)把握规律,灵活指挥
【精要新解】
十三、《重刑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国贼” 与 “军贼” 的标准与惩罚
(二)重罚重刑,使民内畏外坚
【精要新解】
十四、《伍制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联保制度,让罪行无处可藏
(二)联保制度的利弊与影响
【精要新解】
十五、《分塞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古代营区管理的模式:封闭式管理
(二)营区内应遵守的条令
【精要新解】
十六、《束伍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战场上不英勇杀敌,下场更惨
(二)各级将吏的处罚权限究竟有多大
【精要新解】
十七、《经卒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军队战斗编组的基本方式
(二)旗帜与徽章的使用以及作用
【精要新解】
十八、《勒卒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金鼓铃旗” 的军队指挥信号
(二)由分到总的渐进训练方法
(三)奇正变化,制敌之法
【精要新解】
十九、《将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二)军无二令,在外唯将帅是从
(三)令行禁止,违令者后果很严重
【精要新解】
二十、《踵军令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踵军与兴军:主力部队的前卫部队与尖刀分队
(二)出战之日,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精要新解】
二十一、《兵教上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军事训练要坚持实战化标准
(二)坚持 “依法施训” 的原则
(三)严格落实主官责任制度
(四)由下而上、逐级施训的训练方法
(五)“金鼓旗” 等指挥号令的训练
(六)军事训练要 “正罚明赏”
(七)军事训练的战略目的
【精要新解】
二十二、《兵教下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军事训练必胜 “十二条”
(二)军人应做到 “五致”
(三)用人之道:赏如山,罚如溪
(四)讨伐敌国的时机选择和方法
【精要新解】
二十三、《兵令上篇》逻辑思路及思想精髓
(一)王者伐暴乱,本仁义
(二)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精要新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