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滦河水分配再调整论证研究》面向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基于滦河流域水资源衰减等现实问题,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研究实践,全面论证了滦河水分配再调整(滦河水再分配)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滦河水分配再调整论证研究》内容体系由滦河水再分配外部条件分析、滦河水再分配必要性分析、滦河水再分配方案设计构成,研究成果为流域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目录
目录
**篇滦河水再分配外部条件分析
第1章绪论3
1.1研究背景3
1.2研究目标及范围4
1.3研究内容4
第2章引滦工程建设运行概况7
2.1工程建设情况7
2.2实施运行情况8
第3章滦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分析11
3.1滦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11
3.2滦河流域下垫面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19
3.3滦河流域水资源演变24
第4章引滦河水对天津市保障作用28
4.1天津市水资源量演变28
4.2天津供用水格局变化30
第5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行情况34
5.1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方案34
5.2东中线一期工程概况34
5.3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分析37
5.4南水北调向天津供水情况38
5.5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向天津供水相关规划38
第二篇滦河水再分配必要性分析
第6章唐山水资源评价43
6.1唐山水资源评价分区及评价指标43
6.2降水45
6.3蒸发48
6.4径流50
6.5地表水资源量53
6.6地下水资源量56
6.7水资源总量57
第7章唐山地下水超采量现状及其影响60
7.1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监测井分布60
7.2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分析62
7.3唐山地下水开采量及超采情况分析80
7.4地下水超采造成的问题94
第8章唐山节水现状与潜力分析97
8.1节水工作进展97
8.2节水工作总体成效99
8.3节水潜力分析105
8.4非常规水利用情况及其潜力分析107
第9章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113
9.1唐山供用水现状113
9.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判116
9.3生活需水预测126
9.4工业需水预测129
9.5农业需水预测134
9.6河道外生态需水预测153
9.7河道外需水总量分析155
第10章滦河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158
10.1滦河干流(大黑汀水库以下)生态现状与问题158
10.2滦河干流(大黑汀水库以下)径流过程演变159
10.3滦河干流(大黑汀水库以下)生态需水分析161
第11章唐山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64
11.1水资源配置思路、原则与目标164
11.2水资源配置网络构建166
11.3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169
11.4水资源配置方案设置170
11.5可供水量分析172
11.6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81
第三篇滦河水再分配方案设计
第12章滦河水再分配方案情景设计193
12.1滦河水再分配方案调整原则193
12.2滦河水再分配方案情景设置194
12.3方案调整前后津唐两市水系统健康状态评价196
第13章滦河水再分配实施策略与建议200
13.1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200
13.2滦河水再分配比例调整建议200
13.3滦河水再分配三步走调整策略201
第14章主要结论与建议202
14.1主要结论202
14.2主要建议205
附录关于拓展南水北调工程受益范围,还水于滦河的建议207
试读
**篇滦河水再分配外部条件分析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唐山外邻渤海、内环京津,是冀东**工业大市,*钢、唐钢、京唐港等著名企业均位于此,唐山工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先后对唐山作出了“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成为唐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唐山正在实施“一港双城”战略,加速产业布局向沿海地区调整,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唐山全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唐山不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滦河水是其唯一地表水源,近年来受自然降水减少和上游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滦河来水量严重衰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导致河湖生态水量严重亏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现状引滦河水分配指标已满足不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尤其枯水年分配比例过低成为供水安全保障的重大隐患。另一方面,唐山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受时代局限,20世纪80年代确定的引滦工程水量分配方案没有预留生态水量指标,导致滦河水量被“分干吃净”,除了汛期弃水外,枯水季节潘家口水库至滦河入海口200余千米生态用水匮乏,并引发滦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湿地退化、海水入侵和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在此背景下,亟须面向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开展滦河水再分配系统论证与方案研究,深入研究滦河水再分配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本书的研究对唐山水资源安全保障、对滦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整个冀西北经济社会用水保障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环渤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研究目标及范围
1.2.1研究目标
本书技术层面主要有三方面研究目标:一是论证清楚滦河水再分配的外部条件,要以唐山基础条件为研究重点,分析唐山贯彻“三先三后”原则的工作成效,结合天津供水保障现状,论证滦河水再分配的可行性问题。二是充分说明滦河水再分配的必要性。要以支撑滦河流域和唐山可持续发展为研究重点,系统调查、横纵比对,分析唐山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缺水矛盾,论证滦河水再分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三是提出滦河水再分配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唐山水资源安全保障为研究重点,大胆设想、严谨论证,提出不同情景下的滦河水再分配方案,解决滦河水再分配的实施路径问题。在工作层面,为唐山滦河水再分配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撑。
1.2.2研究范围
本书将以唐山全域为重点,包括迁安、遵化、滦州3个县级市,迁西、玉田、滦南、乐亭4个县,曹妃甸、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润、丰南7个区,海港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汉沽管理区4个开发区。在此基础上,按照研究需要对研究范围适当外延:在论证滦河水再分配可行性时,将天津市包括在内;在论证滦河水再分配必要性时,将整个滦河流域包括在内,尤其是秦皇岛、承德等地区。选取现状水平年为202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5年,远期水平年为2035年,并以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通水为重要时间节点。
1.3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本书分为滦河水再分配外部条件分析、必要性分析及方案设计三大板块,共十大方面研究内容。
1.3.1滦河水再分配外部条件分析
(1)引滦工程建设和实施运行情况分析
全面调研了解引滦工程建设和实施运行情况,梳理河北、天津和海河水利委员会在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承担的任务及发挥的作用,总结河北尤其是唐山在工程建设、移民安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艰辛付出与承受的巨大代价。
(2)引滦河水对天津水资源安全保障作用及其演变
分析天津市供用水格局,对比剖析1983~2014年(引滦入津工程通水-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和2014年以来引滦河水对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中、东线二期工程建设对天津市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分析滦河水在天津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定量需求。
(3)唐山节水水平现状及其国内外比较
分析唐山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不同行业用水效率变化,并与国内外典型城市全方位比较,量化说明唐山现阶段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总结梳理唐山贯彻落实“节水优先”国家战略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1.3.2滦河水再分配必要性分析
(1)唐山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及其演化
借助遥感影像、观测数据以及调查统计等信息,从水文气候条件和经济社会供用水特征两个方面,评估唐山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及其变化情况。
(2)唐山地下水超采及其治理情况分析
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数据,评估近年来唐山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梳理唐山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研判现有供水格局下地下水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困难。
(3)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其重要性分析
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及唐山未来发展要求,系统总结2025~2035年唐山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模布局等,论证说明滦河水再分配对支撑唐山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4)唐山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预测规划水平年唐山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行业需水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唐山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必须满足的刚性需水,为滦河水再分配规模提供基础支撑。
(5)唐山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研究不同情景下地表水、地下水、非常规水等不同水源在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等行业的整体供需方案,核算规划水平年唐山在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障目标下的缺水规模。
1.3.3滦河水再分配方案设计
(1)新形势下滦河水再分配规模与开发利用方案设计
考虑到近年来滦河流域水资源大幅衰减,以及现状水量分配方案未考虑河道生态需水等现实因素,在对唐山水资源供需格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天津供水保障现状,提出不同情景下滦河水再分配方案,确定滦河水再分配**方案。
(2)滦河水再分配实施策略和重大建议
在数据分析及方案计算的基础上,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相关政策正面支持信息,提出滦河水再分配的实施策略,整理撰写各种形式的重大建议等相关支撑材料,辅助推进滦河水再分配专项工作的实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