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杭州市德胜坝翻水站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了从开工到管理运用50多年了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朴实,是水利建设上非常珍贵的史料。
《杭州市德胜坝翻水站志》对于存史、资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对其他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运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目录
序
凡例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站域地形
第二节 河流水系
第三节 地质
第四节 水文
第二章 翻水站工程设计
第一节 土建设计
第二节 主厂房设计
第三节 附属工程设计
第四节 施工方案
第五节 电气设计
第六节 设计批复
第三章 翻水站工程建设
第一节 施工机构
第二节 施工进展
第三节 施工管理
第四节 出水段土方清障
第四章 翻水站工程改造
第一节 第一期改造
第二节 第二期改造
第三节 主要施工过程
第四节 竣工验收
第五章 翻水站重建工程准备
第一节 翻水站重建必要性
第二节 重建工程前期工作
第三节 施工准备
第六章 翻水站重建工程实施
第一节 工程施工概况
第二节 施工监理
第三节 施工质量管理及评定
第七章 翻水站运行管理
第一节 翻水站早期管理制度
第二节 翻水站中期管理制度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翻水站管理制度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第五节 运行操作
第六节 维修管理
第七节 工程效能
第八节 管理模式创新
第八章 行政管理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沿革
第二节 领导班子建设
第三节 行政管理和内设机构
第四节 继续教育与培训考核
第五节 研究成果与专利技术
第九章 荣誉录
……
前言/序言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对浙江省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胜坝翻水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京杭运河的干流上塘河上建设的一个重要泵站工程,从施工建设到管理运用,已经历了50多个春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取得了突出成绩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现在以志的形式,把它如实地记载下来,达到存史、教育的目的。
京杭大运河是南北物资交流的黄金水道,长江以南自镇江(京口)至杭州段,又称江南运河,长800余里,上塘河是江南运河的最南端,历史上上塘河流域主要是农业经济为主,因缺少排涝抗旱的设施,使农民经常遭受损失而束手无策。为改变这一现状,杭州市下决心建造德胜坝翻水站,并将泵站的建设列为1963年度国家计划重点工程项目。
德胜坝翻水站位于京杭运河和上塘河交界处,是上塘河灌区的水利骨干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发展,泵站也历经几次建设及改造。泵站在1964年建成时,上塘河水系有耕地30.28万亩,是以种植棉麻、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地区,泵站的投入运行来对农业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上游与下游之间的一些水利纠纷。泵站经过二十多年运行后,由于站区水质、空气的自然污染严重,使机械设备氧化、锈蚀、腐烂程度非常严重;并原土建、安装上的原因,水泵部分的检修保养工作十分困难,为此在1994年完成了提升改造,确保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德胜坝翻水站自2000年7月起,作为上塘河流域配水的骨干提水站,老工程承担新任务,发挥新作用,自实施河道配水以来,水质有了较明显的改观,河道内已逐渐有鱼类生存,沿河绿化景观也逐步好转,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翻水站原有机械设备的老化,德胜坝翻水站的功能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为确保和加大上塘河流域的河道配水,引清释污,加快水体的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河网水质指标,2010年完成了德胜坝翻水站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