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国庆,1957年生,国家一级演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高国庆进入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担任业务副团长,二十年来为小白鹭的业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全国、全省的重大比赛中获得金奖的优异成绩。曾多次在厦门市及厦门小白鹭舞团参加的重大演出活动中担任总导演,圆满完成了市里交给的重大演出活动,参演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个人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演员奖。本书从小传、作品、社会评价等几个方面呈现了高国庆璀璨的舞蹈艺术生涯,其一直向前、百折不悔的追求精神值得新生代文艺工作者学习与借鉴。
目录
第一辑 小传
引子
笛声,引着他走向艺术之路
当兵,幸运的机会给了他
立志,三个月的入伍训练
苦练,昼夜挥汗在练功厅
《格斗》,拼搏出了一片新天地
亮眼,散发着舞蹈表演艺术的光辉
转业,踏上人生之路的新节点
选择,走进厦门市歌舞剧团
助飞,奋斗在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
荣誉,浸透着他的心血
回望,还存乎无边的期许
第二辑 艺术论谈
试谈舞蹈演员的修养 高国庆
第三辑 社会评价
烟台游子,厦门舞人
记青年舞蹈家高国庆 于平
拼搏成才的年轻人
记福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蹈演员高国庆 林斌
舞之精灵
访省首届舞蹈电视大奖赛表演一等奖获得者高国庆 林燕瑜
高国庆:要做就做到最好 张薇薇
超越自我
记厦门市歌舞剧团舞蹈演员高国庆 黄秋苇
超越自我
记厦门市歌舞剧团一级演员高国庆 黄秋苇
这时候要天晴啊! 王岩芳
“文华奖”有咱烟台人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副团长高国庆41年首回乡 刘晋
高国庆:舞蹈是一辈子的事业 谢晓婉
评论集萃
第四辑 流金岁月
流金岁月
第五辑 附录
大事年表
试读
1957年6月28日(农历六月初一),高国庆出生于胶东湾边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烟台。高国庆原名高建庆,后改为高国庆。父母都是纯朴笃实的工人。
烟台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7000年的白石文化给了它厚重的历史人文根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烟台人,憨厚宽容,真诚坦率,朴实得就像一棵棵拔擢而出的红高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高国庆虽然离乡已过半个世纪,但家乡的风土人情早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中,流淌在他的血液里,影响着他的一生。
笛声,引着他走向艺术之路
1964年9月,7岁的高国庆进入烟台市芝罘区十字街小学就读小学一年级。
少年高国庆是一个十分率真的孩子,有着活泼天真的个性,在家人和左邻右舍眼中,他调皮,而且非常调皮,但绝对不是“坏孩子”。那是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小高国庆有了两毛钱,就开始琢磨买什么。他就到百货公司逛了半天,先花了一毛四买了一根竹笛,剩下六分钱买了两个作业本。一回到家,他妈妈还差点儿揍他,说:“你买个笛子干什么?”看到他手指头上还贴着橡皮胶布,更来气了,直问他:“这是干什么?”高国庆告诉妈妈,这是卖笛子的人帮我缠的,他在高国庆手指头上贴了橡皮胶布、做了标记,以便让高国庆的各个手指和笛子的手指按孔相对应。妈妈听了高国庆煞有介事的介绍,也不生气了。从那时候开始,高国庆就开始学吹笛子。
1969年,高国庆转学到烟台市解放路小学(现为烟台市养正小学)。课外时间、放学回家,他总放不下心爱的竹笛,吹笛子成了他的兴趣。他的特长被老师发现,进了学校小乐队。
1971年,高国庆14岁那年,有一个机会来到他的身边: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进行“特招”。高国庆高高兴兴地去应考了。想不到,考官听了他的笛子演奏后,给这位信心满满的小考生泼了冷水:“吹笛子,还不太行;唱京剧嘛,你的嗓子正处在变声期,还不稳定,也不行。”高国庆悻悻离开了考场。这时他发现,考场旁有一个套房门开着,里面有几位应考者正在下腰、下叉,他就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干什么的呀?”就这一问,按高国庆的话说,“真是一句话改变了人生”。一位姓张的考官告诉他,这里是考跳舞的。高国庆说了一句:“我腰腿肯定比他们好,不过嘛,跳舞我不会。”考官一听乐了:“不会?你会做广播体操吗?”高国庆又按考官要求,做了几个下腰、下叉动作。这些腿腰的基本动作下腰、下叉、压腿什么的,他都会。高国庆记得,那是有一天看了电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他被电影里高超的舞蹈技巧给吸引了,心里就开始琢磨:“还有这么美的艺术!有朝一日,我也要成为舞蹈演员。”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行动,压腿、下腰,海边成了他的练功场。想不到这回派上了用场,果然应了一句名言:“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高国庆还沉浸在即将入伍当兵学跳舞的兴奋之中,却被突如其来的消息打蒙了头,当时前卫文工团已确定的文艺兵源共8人,不知什么原因,都没入伍。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