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岑可法传》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科研经历。受到曾经留学法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父亲的影响,以及日本侵略者铁蹄之下的颠沛流离的童年,让岑可法从小就树立了科技报国的决心。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和教育生涯中,他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科研高峰,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沉甸甸的科技教育硕果,也让自己成了一个具有超常思维和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目录
目录
总序
序言
**章 执手相看泪眼 (001)
第二章 家世与变革激荡 (009)
变革激荡与科学的洗礼 (013)
父亲留学法国之路 (014)
壮志未酬的父亲 (017)
第三章 动荡岁月里的成长 (023)
粤北逃亡 (026)
逃亡、沦陷与胜利 (033)
顽皮与狡黠 (038)
动荡与父亲的压力 (042)
第四章 新生与他的6所大学 (047)
中山大学之变 (053)
从长沙到武汉 (056)
留学苏联 (064)
第五章 到浙大“打天下”与21年助教 (077)
甘愿从助手做起 (080)
参与绝密工程 (085)
“无名英雄”岁月与提升 (090)
脱颖而出 (095)
第六章 水煤浆,他走上了国际前沿 (101)
从油煤浆到水煤浆 (104)
“我们要自己搞出来!” (109)
美国试验台的考试 (114)
等待春天 (121)
第七章 煤的工业变奏* (125)
煤泥攻坚战 (128)
煤的分级利用多联产 (135)
突破循环流化床燃烧 (141)
煤炭新革命 (148)
煤基清洁能源不是传说 (157)
第八章 在清洁能源中绽放 (161)
生物质能的飞跃 (165)
布局太阳能热发电 (170)
储能与氢能 (176)
第九章 “点石成金”的垃圾 (183)
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185)
跨界攻关二噁英污染 (189)
不能停止前行的脚步 (193)
第十章 破译浙大人才的“岑可法现象” (197)
**个博士生 (201)
伯乐 (206)
人梯 (210)
隔代亲 (212)
传承的力量 (216)
热能所的“磁力中心” (220)
一捆折不断的“筷子” (222)
第十一章 筷子爆发的力量 (225)
团队初试锋芒 (228)
打造浙大的能源“梦之队” (232)
团队的蝶变与爆发 (235)
著述的丰碑 (239)
第十二章 博物世界与文明的激荡 (243)
沉醉在文化与博物的世界 (245)
科技与工程文明的沉思 (247)
科研之外的视野 (249)
第十三章 战略科学家本色 (253)
战略科学家的视野 (256)
碳减排与碳达峰 (261)
能源安全是核心 (268)
多搞原始创新是关键 (273)
超前推动新型能源工程研究 (279)
智慧能源畅享 (284)
战略性人才培养观 (288)
第十四章 珞婵芬芳 (295)
她在大房子里仅仅住了半年 (297)
志同道合让两人走到了一起 (300)
相濡以沫 (302)
贤内助 (306)
“我觉得很对不起她” (309)
第十五章 赤胆忠心与科技报国 (313)
战火中的淬炼 (315)
帮助哥哥参军 (317)
保卫灵隐寺 (320)
不褪色的决心 (322)
拒绝留美与国际合作 (326)
国际索赔 (336)
捐献350万元巨款 (340)
更为宽广的视野 (343)
第十六章 晚年的“拐杖”和“眼睛” (347)
结缘 (349)
“拐杖”和“眼睛” (353)
幸福的晚年 (355)
人世间的感动 (360)
第十七章 院士也可以是配角 (363)
参考文献 (374)
附录 (377)
附录一 岑可法大事年表 (379)
附录二 岑可法主要著作和部分论文目录 (397)
后记 (405)
作者简介 (411)
试读
**章 执手相看泪眼
人世间,有的爱情是刻骨铭心的,对有的人而言,越是到了老年,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岑可法的这种体验来得有些猝不及防。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曾经在西子湖畔,岑可法与夫人沈珞婵许下了共同的誓言。
世事难料。正当可以过上舒服的日子时,沈珞婵病倒了。
从1962年6、7月份相识,到2002年7月沈珞婵病倒,岑可法与沈珞婵携手与共刚好40年。岑可法还想着等着自己闲下来后,再与妻子重温当年在西子湖畔的浪漫时光,仔细回忆他们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但是时间不等人,时间没有给岑可法这个机会。
沈珞婵得的是急性脑膜炎,发病后,她住进了杭州市**人民医院。这种病常常来势凶猛,多数时候一发病便无法逆转。沈珞婵的意识很快就模糊起来,她几乎都不认识人了。
当时岑可法还在韩国出差,一向刚强的他闻讯后感觉就像天塌了下来,顾不得处理手头的事情立即往回赶。
在飞机上,岑可法的心纠结着,回想起妻子的点点滴滴,眼泪在他的眼睛里打圈。怕别人看见,岑可法强忍着要流出来的泪水。他心底的波涛翻滚着,他只想飞机能飞得再快一点儿。
下了飞机,岑可法径直就往医院跑。他的心悬着,他不知道妻子还能不能说话,还能不能认识他。
听到丈夫声音的一瞬间,已经对外界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的沈珞婵突然恢复了意识,她非常缓慢地伸出手,用微弱的声音说:“可法,你可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岑可法的心一下子就碎了。摸着妻子的手,他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就流了下来。再刚强的男人这个时候也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妻子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岑可法的眼前。
岑可法与夫人沈珞婵,是浙大的一对金童玉女,他们一个获得过苏联副博士学位,一个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浙大玉泉校区这个科研氛围浓厚的地方,经人牵线搭桥,1963年两颗心连到了一起。
他们的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击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在共同的事业和理想中撞出了火花。
从此,老和山下、宝石山上、西湖岸边,都留下了两人的身影。风中、雨中、花前、月下,抑或云雾氤氲的日子,雪映湖光山色的日子,他们的呢喃细语,缠绵着湖水在微风中轻轻泛起的波浪,荡漾在时光的河流里。
40年里,岑可法与沈珞婵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在我国能源工程领域的研究前沿绽放和教书育人,书写出了夫妻二人在浙大的美丽诗篇。他们在共同的领域中研究出多项成果,也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之材。
绝大多数时候,沈珞婵都是站在岑可法背后默默支持的人,为了丈夫的事业,她甘愿做出牺牲。
到了晚年,沈珞婵终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她甚至都已经做好了等岑可法退休下来一起安度晚年的规划。命运仿佛和她开了一个玩笑,病魔突然之间就降临到她的头上。
在岑可法的细心呵护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沈珞婵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慢慢地也能够下床活动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观察以后,沈珞婵被岑可法接回了家。想着妻子受了很多罪,岑可法天天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那时,除了去学校上班和偶尔出去开会,其他的时间岑可法都用来照顾和陪伴沈珞婵,上班或开会一结束他就急忙往家赶。以前都是妻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现在是他好好照顾妻子的时候了。
孰料,只在家里住了大半年的时间,2003年8月沈珞婵的病情再次告急。这次岑可法把妻子送到了浙江省医疗水平*好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他的想法是到了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妻子有可能恢复得更好,免得以后再出现反复。
万万没有想到,沈珞婵这次在浙大二院加护病房一住就是4年,她逐渐失去意识,只能以鼻饲维持生命,护士打针时,仅剩一点痛觉。
沈珞婵两次住院的过程中,岑可法只要不到外地出差,每天都去医院看望妻子。曾在浙大热能所进修过的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解海龙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岑可法的工作特别忙,他有一次来找岑可法,刚好赶上岑可法中午的休息时间要去看沈老师。“解海龙,现在下班了,咱俩打个车,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去看沈老师。”
岑可法并没有等解海龙回复,说完放下手中的工作就拿起包朝门外走去。解海龙知道岑可法是个急性子,就赶紧跟在后头。
那两年,担任岑可法助理的朱燕群负责给岑可法开车,浙大二院知道岑可法天天要过来,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特意给他留了一个固定停车位。
但沈珞婵病倒的前两年,朱燕群还没有学车,每次岑可法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或者是打出租车去看沈珞婵。后来热能所担心岑可法长期这样往返不安全,才让朱燕群学好车后接送他,总算解决了岑可法每天探视沈珞婵不方便的大难题。
走进病房,解海龙看到沈老师基本上是植物人的状态,不由得悲从心来。但岑可法就坐在沈老师身边,拉着沈老师的手聊天,聊他这一天干的事情和一天的所见所闻。
岑可法跟沈珞婵说话,就好像是在和正常人一样交流。也很奇怪,有时候沈珞婵甚至还会喊一声,但她平时是什么都不知道!
解海龙记得从病房走出来后,岑可法对他说:“解海龙,我们就在外面简单吃一口饭。”解海龙早就饿得饥肠辘辘,而岑可法直到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饿了。
解海龙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岑院士的日子过得很难,晚上常常有事走不开,但他再忙,每天上午下了班都要趁着中午吃饭和休息时间再去看沈老师。”
浙大的俞自涛教授回忆,沈老师的加护病房里放了一道隔挡,有时候岑院士就在隔挡外面给学生开会。
浙大热能所于2005年被评为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此科研条件上了一个台阶。这种节骨眼儿上,岑可法工作上的事情更是一点都不敢松懈。
“当时岑老师既当院长,又当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那时热能所为了科研攻关,大家都要齐心协力拼命加班,岑老师也不例外。创业太不容易了!”俞自涛说。
“沈老师住院那4年,岑老师都始终如一地照顾沈老师,除了有事情,看望沈老师从不间断。”朱燕群说,“中午别人都已经吃完饭了,岑老师自己才去吃饭。”
岑可法对沈珞婵的感情打动了周围的很多人。医生护士们都评论说,很多人碰到另一半是这种情况,*多坚持半年,半年以后就来得稀少了,这样的他们见得很多,但岑院士是风雨无阻,始终不离不弃。
时光流逝,沈珞婵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因为神经系统受到严重侵害,她对外界的反应也越来越少。
岑可法却始终认为,尽管妻子已经不能动弹,她的心底依旧还有感觉。为了尽量减轻妻子的孤*,岑可法每天都和妻子说说一天的工作情况。对岑可法来说,妻子只要还在,他的情感便仍有寄托。
然而意识清醒的那个人,才是承受人世无常的人,也是更心痛的人。
岑可法觉得沈珞婵为了他年轻时一直过得很辛苦,他想给妻子一个幸福的晚年,他也曾经幻想着沈珞婵能够有一天醒来,哪怕就是只能陪他说说心里话也好。
奇迹并没有发生,岑可法始终没有等来这一天。
2006年“十一”假期,俞自涛和夫人打算回浙江衢州老家,10月2日车行半路,忽然传来沈珞婵过世的噩耗,俞自涛夫妇以及岑可法的其他弟子们急忙调头赶回浙大 这时的岑可法,依旧还在外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