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刑法明确性原则要求立法者对犯罪和刑罚的规定清晰明确,是良法的重要属性之一,是法治国原则的重要保障。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因此,刑法是所有法律中明确程度要求最高的。明确、清晰地划定入罪、定罪的界限,有利于限制国家刑罚权的肆意扩张,增进公众生活秩序的可预见性。目前刑法明确性原则的研究,理论性与体系性不足,明确路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欠佳,亟待寻求新的视角和理论突破口破解不明确的困境。本书的研究对刑法明确性的历史演变、刑法不明确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刑法只能实现相对明确的结论,据此倡导双重明确标准,并寻求明确性原则制约刑事立法与刑法解释的实现路径,将该明确路径作为一种直觉的“范式”,形成一种固定的法律思维,在对具体罪名的明确中发挥指引功能。
目录
目 录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与本书的基本脉络
三、研究创新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刑法明确性原则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刑法明确性中刑法法源的界定
一、法源限定:早期明确性原则的作用
二、法源范畴:明确性原则中的刑法渊源
第二节 刑法明确性中“明确”的界定
一、明确与确定的辨析
二、明确与明文的辨析
三、明确与具体的辨析
四、明确性的含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刑法明确性的演变及其启示
第一节 早期刑法明确性:绝对明确
一、古典自然法学派:应然绝对明确
二、分析法学和概念法学:实然绝对明确
第二节 近代刑法明确性:相对不明确
一、自由法运动:相对不明确的滥觞
二、法律实用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相对不明确的演进
第三节 现代刑法明确性:相对明确
一、新分析法学:相对明确的理论建构
二、新自然法学:相对明确的实质发展
第四节 刑法明确性演变的启示
一、理性的神话:绝对明确的机械僵硬
二、经验的误区:相对不明确的矫枉过正
三、时代的选择:相对明确的倡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刑法不明确的原因及明确标准
第一节 刑法不明确的原因
一、语言的模糊性
二、法律的一般性
三、理性的有限性
第二节 刑法明确性双重标准的倡导
一、刑法明确标准的概念与价值
二、可预见标准
三、明确程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立法明确路径:基本犯罪圈的划定
第一节 刑法不明确的类型
一、犯罪类型过于粗疏
二、犯罪类型过于细密
三、构成要件过于抽象
四、构成要件过于精细
第二节 类型化立法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把握类型化程度
二、合理设定构成要件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司法明确路径:弹性边界的建构
第一节 形式性解释划分弹性空间
一、弹性空间存在的理论依据
二、文义解释确定底限范围
三、体系解释排除不协调的部分
第二节 实质性解释划定弹性边界
一、目的性要素的来源
二、实质性解释规则的提炼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典型个罪的明确路径:基于非法经营罪的分析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明确路径
一、分解非法经营罪的犯罪类型
二、增设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的司法明确路径
一、非法经营罪弹性空间的厘定
二、非法经营罪弹性边界的划定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序
司海燕博士新著《刑法明确性原则研究》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司海燕博士邀我作序,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我欣然应允。
综观本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回归基础,立意高远。法律必须明确,但法律明确性的实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司法实践常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刑法高度简约,问题更为突出。刑法学界对于刑法明确性有所关注,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刑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可靠、扎实的基础理论作支撑。本书对于拓展刑法基础研究领域,促进刑事立法和司法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资料翔实,论证深入。本书在较为充分地参考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刑法明确性原则的历史演变过程,对刑法明确性的标准以及不明确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对实现刑法明确性的立法和司法路径提出具体意见。本书对于类型化立法的应用和弹性边界的建构进行专门探讨,具有理论创新性,对于刑事司法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是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本书结构大致可以概括为历史演进、原因分析、路径研讨、具体应用四个层面,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要求,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细致严谨。
刑法明确性涉及法理学、立法学以及语言学等诸多学术领域,研究难度很大,成果也不容易发表。司海燕博士好学上进,选择研究刑法明确性这一难题,勇气可嘉。从论文选题到大纲初定,她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作并定稿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十分用心,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作为指导老师,祝贺司海燕博士修改完成《刑法明确性原则研究》并顺利出版,期待她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有更好的学术作品面世。
是为序。
曲新久
2025年1月3日